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桑树生态因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桑树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of mulberry

影响桑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土壤和无机养分等。这些因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桑树生长起着综合作用。
光 光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量来源。在照度500~30,000勒克斯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照度的增加而增强,照度超过30,000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称“光饱和”。桑树在晴天照度下,一般100平方厘米叶面积一小时同化的二氧化碳约为12~20毫克。阴天的同化产物只有晴天的50%,雨天只有晴天的30%。因此,日照充足,桑树光合作用旺盛,干物质积累多,枝叶生长健壮,叶色浓绿,叶肉厚,叶质好,产量高。光照时间的长短能刺激桑树生理机能的改变。秋末短日照能促进桑树养分积累,增强枝条木栓化程度,为越冬休眠作好准备。光质对桑树生长也有影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的光的波长,大致在400~800毫微米可见光范围内。光质因山地海拔增高,地形变化而改变。高山富于紫外光,常使桑树生长趋于矮化,而在人工照明条件下的温室栽培,则红光增多而使桑树徒长,但适量的红黄光对桑树生长有利。光照强度对温湿度也有影响,间接地对桑树生长发生作用。晴天光照充足,能提高气温、地温,降低空气湿度,有利桑树生长。
温度 温度是桑树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春季地温达到5℃以上时,桑树根系的吸收作用开始增强,达10℃以上时出现新根,以后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根的伸展和吸收机能也逐渐增强,28~30℃是最适温度,超过35℃时,根系伸展反会受到抑制。早春气温上升到12℃以上时,冬芽开始萌发,抽长枝叶。枝叶的生长速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加快,25~30℃是桑树生长适温,如果气温上升达40℃以上时,叶片内叶绿素将被破坏,酶的作用也受到阻碍,反使光合作用减弱,但呼吸作用却旺盛地进行,产生养分消耗大于光合成的现象,使桑树生长受到抑制。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当降低到12℃以下时,桑树由生长期转入落叶休眠期。桑树在休眠期间有抵御低温的能力,但其强弱因桑品种及树体内营养状况等而有不同。如原产中国北部地区的白桑品种,一般可忍受零下40℃的低温,而广东省的广东桑在0℃以下时即受到冻害。另外,如秋季采叶过度,树体内贮藏养分不足时,对低温的抵抗力显著降低,易受冻害。所以合理采叶,管理良好,有增强桑树抗寒力作用。
水分 水是桑树树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桑叶的含水率一般为70~75%,枝条为58~61%,根为54~60%。水在桑树摄取养分,进行有机物的合成和转化,维持细胞膨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桑树在生长季节对水分的吸收和消耗之间常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一般合成1克干物质,约需消耗274克水,每100平方厘米叶面积1小时的平均水分蒸腾量约为1.8克。桑园中土壤的水分直接关系到桑树根系的吸收机能和生长速度,适合桑树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桑树在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如发芽期供水不足,就会延迟发芽,降低发芽率。发芽后进入生长期,如果供水不足,新梢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干旱严重时,会导致桑叶枯黄脱落。但土壤中水分过多,会使土温降低,土壤中空气不足,影响根的呼吸机能和吸收机能。同时,桑叶不易成熟,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叶质变差。如果桑园积水,土壤孔隙中充满水分,桑根只能进行缺氧呼吸,形成生理干旱,导致细根枯死、叶片失绿和枝梢枯萎。若积水过久,会使土壤中嫌气性微生物活动加强,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脂肪酸等有毒物质,使桑根中毒,严重时会使桑树死亡。桑树的受涝害程度,一般水温高时受害重,水温低时受害轻。停滞水比流动水为害重。
空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等气体直接与桑树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空气湿度影响叶片蒸腾作用的快慢。因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可改善温度、湿度及其他生态条件,对桑树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二氧化碳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以100平方厘米桑叶叶面积每小时生产10毫克干物质计算,约需15毫克二氧化碳。桑园通风良好,或在土壤中增施有机肥料,可使空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得到补充,对增强桑树光合作用有利。风可调节叶面蒸腾,也可使叶面降温; 可促进土壤内的气体交换,增强桑树根系的吸收作用,加速桑树体内的物质运转。但强风能引起叶片破碎,枝条折伤等风害。在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风能加剧土壤水分蒸发,助长旱害。风把泥砂吹附桑叶,降低桑叶营养价值。此外,工厂废气中的氟化物和亚硫酸等污染桑叶,能使蚕中毒死亡。因此要求桑园与工厂相距1公里以上。
土壤 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及土壤酸碱度等,对桑树生长发育均有直接影响。❶土壤质地:壤土和砂壤土土质疏松,桑树根系容易伸展,枝叶生长迅速。粘土通气透水性能差,桑根不易伸展。砂土的孔隙大,吸附和粘结力弱,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力差,肥分容易流失。利用粘土或砂土栽桑时,要增施有机肥料及其他措施,加以改良。
❷土层厚度:桑树是深根植物,土层厚度要求在1米以上。如土层较薄或底土粘重紧实,应采取深耕改土措施。
❸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根系分布深度。丘陵山地或台地栽桑,地下水位较低,根的分布较深。低洼地的地下水位较高,限制了根系向深处发展,并易受雨涝为害。在低洼地区栽桑应注意排水设施,使地下水位能保持在1米左右。
❹土壤酸碱度: 可以在pH4.5~9.0范围内桑树生长,但以pH6.5~7.5的中性土壤为最好。在酸性土壤中,桑树所需要的有效磷及某些微量元素易与铁铝结合而呈无效状态。碱性土壤因含有多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硫酸钠等,对桑树有害。
无机养分 桑树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除碳、氢、氧3种元素可以从空气或水中摄取外,氮、磷、钾、钙、硫、镁以及微量元素如硼、锌、锰、铜、铁、钼、氯等13种元素,主要是从土壤中吸取。其中氮、磷、钾是需要补充的主要成分。氮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氮供应充足时,枝叶生长快,叶色浓绿,叶片硬化较迟,营养价值较高。氮素供应不足时,叶形小,叶绿素含量较少,叶色黄绿,桑叶硬化较快。磷能促进桑叶成熟,增强树体抗寒能力。桑树缺磷时叶形变小,光泽差,首先从叶脉处失去绿色,进而叶肉部呈黄色。用缺磷的桑叶饲蚕,蚕作不良。钾能增进氮、磷的肥效,并使桑树生长健壮,增强抗逆能力。缺钾时,新梢停止生长早,叶尖叶缘出现褐色枯斑,叶质变劣。钙在桑树的树皮、老叶中含量很高,幼嫩组织中含量低,钙与氮的代谢和营养物质的转移有关,并有中和草酸的作用。缺钙时,幼叶叶缘出现水浸状现象。硼与桑树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有关,也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缺硼时枝条或树干上皮孔薄壁细胞增生和隆起,呈粗皮症状。硫与叶绿素的形成过程有关。缺硫时,初期幼叶变黄,严重时老叶也呈黄绿色。镁是叶绿素和酶的构成成分,对光合作用有直接影响。缺镁时,中下部叶的叶缘先变黄,进而叶肉变成黄褐色。锌关系到酶的各种生理作用的调整和生长素的合成。缺锌时,生长受阻,叶缘变黄,严重的因部分组织坏死而呈畸形。铁是某些氧化酶的成分,缺铁时出现缺绿病,使叶脉间变黄甚至白色。失绿的叶片并不立即枯萎。铜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有些氧化酶中含有铜。缺铜时叶尖失绿并呈干枯状。锰能促进氧化还原酶的活性以及维生素C的活性。缺锰时枝条中下部叶缺绿黄化,以后叶尖发生褐斑,最后卷曲枯萎。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与氮素代谢有密切关系。缺钼时叶片发生斑点呈花叶症状,叶缘坏死而卷曲。氯与光合作用的明反应有关,也与淀粉、纤维和木质素的形成有关。缺氯时叶尖萎蔫,表现缺绿症,部分叶肉变褐坏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