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桑树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of mul-berry利用桑树离体的器官或组织,在无菌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激素及养料进行培养,诱使细胞分裂、生长、增殖和分化,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桑树组织培养的研究,日本大山胜夫于1956年发表《桑种子胚的培养研究》、押金健吾(1973年)利用清十郎种子的下胚轴进行继代培养,获得了完整植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林寿康于1979年进行桑树花药的培养,获得小苗; 1981年陕西省蚕桑研究所以桑树冬芽,离体培养出苗木;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也分别用实生苗的芽和桑树茎段培养成植株。 实生苗芽的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把消毒过的桑种子播种于SH(schenk and Hildebrandt)培养基上,每升附加6-BA(6-苄氨基嘌呤)0.5毫克、蔗糖50克,在光培养下经20日种子萌发长出2片真叶时,切取长3毫米的顶芽接种于SH培养基,每升附加6-BA2毫克和石油助长剂一毫升、蔗糖50克,琼脂6~7克,以诱导丛生苗。然后将丛生无根苗移植于诱导生根的通用培养基(去掉脱氧核糖核酸)上,每升附加IBA(吲哚丁酸)5毫克,石油助长剂一毫升、蔗糖30克、6-BA0.75毫克、琼脂6~7克,调节到pH5.8。接种后置28±2℃每日用1,000LX光照照明9~10小时,培养诱导出具有根系的植株。 冬芽的培养 于早春冬芽萌发前,将冬芽带条剪成1.5厘米长的小段,置烧杯内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解剖刀剔鳞片,切取生长点3~4毫米及少数叶原基为培养材料,接种于MS(Murashige and Skoog) 培养基或MS改良培养基,每升附加6-BA0.1~0.5毫克、IAA0.5~1.0毫克、蔗糖浓度3%、琼脂浓度为0.8%,pH调节到5.8~6,接种后于25℃温度下暗培养7日,以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转移至30℃,每日用1,5001x光照照明12小时,待愈伤组织分化成无根苗后,切取无根苗用IBA100ppm浸泡1小时后,置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经7~12日即可诱导生根,12~20日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花药培养 当桑的花粉发育至单核或单核靠边期,把花穗采下,在无菌条件下,置70%酒精中,经数秒钟,再换置于饱和漂白粉液中,灭菌15~2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解剖取出花药,接种在MS去分化培养基上(每升含6-BA1毫克,IBA1毫克),每管接种10~20对药囊。接种后在黑暗中培养15日,温度28℃,15日后,每日用2,000勒克司照明12小时,培养至60日左右,可分化成胚状体,然后将胚状体移至MS分化培养基上(IAA0.5~1毫克,6-BA0.5-1毫克)继续培养,即可产生绿点,绿点继续发育则长出具有子叶和真叶的幼苗。此时,如将幼苗转移至MS助长的培养基上(IBA0.1毫克,6-BA0.5毫克,KNO,增加50%)则幼苗生长更为良好。待幼苗高2~3厘米时,在基部切下,接种于MS生根培养基(每升添加IBA2毫克,Gln2毫克,Lys2毫克)。4日后,转移至MS无激素的培养基上,3~5日后,即可生根长成完整植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