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桑树栽植mulberry planting包括整地、备苗、规划栽植密度与形式,掌握栽植时期和栽植技术以及栽植后的管理等。这些措施均与栽植成活率和幼树生长有关,要因地制宜地运用。 土地准备 在栽植前,对高低不平的土地,要根据地形、地势划块平整。丘陵山地要做好水土保持,低洼地要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另外,还要根据当地土壤性状,进行必要的深耕和改土工作。如粘土地区要增施有机肥料和深耕松土;红壤地区要施用石灰,调整土壤酸度; 盐碱地区要采取洗盐压盐等。 桑苗准备 要选栽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苗木要健壮,根系完好,无病虫害。栽植前要适当修根,随时保持苗木新鲜,防止失水干枯。 栽植密度与形式 桑树的栽植密度有由稀改密趋势,例如江浙一带的普通桑园,50年代亩栽200~300株,到了60年代增加到500~600株,70年代,增加到800~1,000株,并出现了不少亩栽1,500~2,000株的速成密植桑园;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也有同样趋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园一向采用地桑(根刈)树形,亩栽5,000~6,000株,现已增至每亩8,000~10,000株。但栽植密度应根据树形高低,耕作方式,间作物有无等情况灵活变动,例如中、高干桑树,机械耕作或栽种间作物的桑园,每亩栽植株应适当减少,放宽桑树的株行距离。 设计栽植形式时,要考虑尽可能使每株桑树都能占有比较相等的空间,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减少个体间的差异,使所有桑树都能获得平衡发展,成为丰产型群体。此外,还要兼顾桑叶收获,田间作业,间作绿肥作物等要求。各地栽植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❶长方形栽植(宽行密株)是生产上广泛采用的一种栽植形式。行距比株距大,桑园通风透光良好,便于桑叶收获和田间作业,行间可种植绿肥作物。目前采用较多的是行距1~2米,株距30~65厘米。 ❷宽窄行栽植(双行栽植)是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形式。窄行增加栽植株数,宽行便于田间管理和间作绿肥。 ❸等高栽植适用于坡地栽桑,兼有水土保持作用。 栽植时期 一般在桑树落叶后至翌春萌发前进行。此时桑苗正处于休眠状态,体内贮藏养分多,蒸腾量小,栽植成活率高。确定栽植时期要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决定,温暖地区冬栽春栽均可,但以冬栽或在落叶前秋栽为好。寒冷地区以春栽为宜,以免冻害。 栽植技术 ❶挖掘植沟(穴):一般株距小的采用沟栽,株距大的采用穴栽。植沟(穴)深宽各50厘米,能大些更好,挖掘时要把表土、心土分开堆放,以便覆土时把表土放置在根的部位,改善根部土壤条件。 ❷施基肥:植沟(穴)挖好后,要在底部铺施基肥,提高下部土壤肥力。基肥包括厩肥、堆肥、垃圾以及各种杂肥,都可施用,每亩施基肥不少于100担,根据当地肥源决定,施基肥后放入表土与肥料混合踏实,再盖一层表土后栽苗。 ❸定植深度:桑苗定植深度以根颈埋入土中3~6厘米为度,一般砂土,坡地宜深些,粘性地或低洼地宜偏浅。定植过浅,易遭旱害;定植过深,易受渍害;不仅影响成活率,对幼树生长也有影响。 ❹桑苗定植:理直根系,扶正苗干,把桑苗固定在预先标志的位置上,复土踏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第一次壅土时必须校正栽植深度和株行整齐度,栽植完毕后,作畦平地,疏通沟渠,土壤水分不足时要灌溉。桑苗定植后,在树形养成要求高度处剪去苗干。 ❺栽植后的管理:幼树对土壤旱渍抵抗力弱,应注意灌溉或排水。春期萌芽后检查成活率,对缺苗和死株,应即补植。 桑树栽植 桑树栽植sɑnɡshu zɑizhi桑树是木本叶用植物,温度是桑树生长的重要条件,春季地温5℃时,桑根开始吸收活动,树液慢慢流动。日均温12℃时,冬芽即萌发。生长期适宜的日均温为25℃~32℃,温度过高生长则受到抑制,冬季日均温12℃以下时,停止生长而转入休眠,可耐-40℃的低温。喜光,要求年日照2100小时左右,若光照较短,则枝、叶生长不良,产叶量低,同时叶内同化养料减少,叶质低劣。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桑类主要有桑、鲁桑等品种,分布于三原县、秦都区、渭城区、旬邑县、乾县、兴平市、永寿县、彬县、淳化县等,多生长于海拔1100米以下。三原县主要分布于新兴、陵前、徐木、马额、西阳、渠岸、独李等地;乾县主要栽植于漠谷河上游和肖河滩一带;兴平市主要分布在店张、田阜、阜寨等地。桑树不仅能利用其叶养蚕,还能起到绿化原坡、保持水土的作用。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以杆密植桑林为主,坡台、旱地采取中高干中密度桑林,灌区和四旁采用中高干乔木桑,主要栽培品种以陕707、荷叶白、桐乡青、周至1号为主。 ☚ 能源化学工业 基督教 ☛ 00000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