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粮食统购统销初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粮食统购统销初期

(二)粮食统购统销初期1953—1960年

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由国家统一经营,集中管理,取缔了私商自由经营,避免了中间盘剥,保持了市场粮价的稳定。根据政务院规定:计划收购价格(简称统购价)按照当时的收购牌价,计划供应价格(简称统销价)基本上按照当时的零售牌价执行,同时停止了粮食季节差价的执行。
从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到1960年这一期间,粮食价格采取“基本不动、个别调整”的政策。粮食购销价格的调整基本上与生产发展相适应,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以国营粮食公司的牌价为基础,适当调低粮食购销价格,保持合理的购销差价。
1954年11月,银川专署发出通知,调整粮食统购统销牌价。购销差价率掌握原则:银川10%—12%,各县、城不低于7.5%。通知对银川地区的小麦、粳稻、粳米等10种粮食的价格做了调整。10种粮食的平均统购价8.45元(50公斤,下同),比调整前降低2.3%;10种粮食的平均统销价10.16元,比调整前降低1.4%。
1956年,银川专署根据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调整粮、油价格的通知》精神,针对银川地区粮食购销价格偏高,而进销差价又小,造成国家在粮食经营上的巨额亏损的状况,调整了小麦、面粉、稻子、大米、小米、黄米、豌豆、黄豆、黑豆等11种粮食购销价格,统购价平均下降比例7. 36%。其中:小麦下降11. 34%,大米下降10%,稻子下降4.18%,黄米下降0.46%,碗豆下降2.5%;统销价平均下降8.46%。其中:面粉下降18. 35%,小麦下降9.07%,大米下降8.92%,稻子下降1.85%,黄米下降9.46%,11种粮食平均统购价8.03元,平均统销价9.5元,购销差价由原来的平均9.58%扩大到平均10. 82%。
1957年,银川专署为解决小麦与面粉等比价不够合理的状况,调整了部分粮食购销价格,并规定等级差价。以中等为基础,上等加4%,下等减5%。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根据新的粮食流向和流转环节,新订和重点调整了个别市场、个别品种的粮食价格,全区粮食价格总水平又一次降低。小麦、粳稻、糜子、黄米等粮食的平均统购价7. 66元,比调整前下降11. 1%,平均统销价9. 28元,比调整前下降8.7%。全自治区马铃薯价格下降1.96%。
1959年10—11月,自治区计划委员会通知上调山区马铃薯和黄豆等杂粮价格,山区7县马铃薯价格平均统购价由1. 66元调为2.03元,提高22. 42%,平均统销价由2.28元调为2. 68元,提高15%。全自治区黄豆价格购价由7.62元调为8元,提高4. 97%,销价由8.53元调为8.85元,提高3. 83%。
上述期间粮食销价高于购价,购销价格顺加。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三)“二五”后期和调整时期 ☛
000289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