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饲料供应体系建设
河南省饲料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由于长期以来畜牧业始终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阶段,许多饲料基本上都以原始状态单一饲喂,饲料利用率不高,料耗很高,造成较大浪费,饲料资源也没有得以充分的利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集体养猪的需要,解决养猪的饲料问题,1958年河南省的大部分猪场都购置了饲料粉碎机粉碎精粗饲料。到1978年全省建有71个加工车间(点),拥有各类饲料加工设备140多台,但是仍然局限在以加工粉碎单一饲料为主的生产水平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畜牧业形势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对饲料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适应这种形势,河南省于1979年开始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饲料工业。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之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成立了河南省饲料工业办公室,调动了多部门、多经济成分兴办饲料工业的积极性,农牧、粮食、商业、外贸、食品、农垦、水产、轻化工、医药、机械、乡镇企业以及农牧院校、科研单位等系统和部门,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形成了各扬其长,协同发展饲料工业的新局面。1984年全省新建、扩建大中小型配(混)合饲料厂301个,总投资4 154万元,总生产能力55.1万吨,年班生产能力2万吨饲料的饲料厂1个,1万吨的2个。
199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为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的进程,推动农业生产,发布了《关于实施河南省畜牧业发展十年规划的决定》,决定对强化饲料加工供应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内容作出了具体的要求。河南省采取发展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有选择地对现有饲料加工厂、饲料添加剂厂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加速发展饲料报酬高、节粮效果显著的优质配合饲料,改进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提高单位饲料产出率。与此同时,加强了对饲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饲料质量。到1995年,全省各类饲料生产企业达436个,能生产浓缩饲料、全价配合饲料、混合饲料、预混料、各种添加剂等品种齐全的各类饲料,解决了河南省畜牧、水产及特种养殖的饲料问题,形成全年生产饲料238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全年生产能力达万吨以上的企业有80个。
在饲草秸秆方面,河南省充分发挥饲草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牧草、秸秆青贮及氨化技术;推行秸秆“过腹还田”,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进行草地开发,在滩区、沙区或人少地多的地方推行粮草轮作或间作。据统计,1995年全省共青贮各类饲料790万吨,氨化秸秆237万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草饲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