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盐同香山牧农区
该区位于自治区中部,包括盐池、同心两县大部,中卫的香山地区,青铜峡市的牛首山,灵武、吴忠、中宁3县(市)的山区和海原县北部,共40个乡 (镇),17个农林牧场。面积2. 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44.5%。1993年末,农业人口41.8万,占自治区农业人口的21.2%,回族人口占55%,同心县达70%,是回族聚居区。
该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水资源贫乏,是自治区最干旱的地带。农业实行半农半牧,天然草场广阔,以放牧羊只为主,是自治区裘皮用羊——宁夏滩羊和中卫山羊的集中产区。本区距黄河近,是未来大柳树灌区中扬黄灌溉的主要区域,未来灌溉农业发展潜力较大。
该区历史上以牧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方针多变,随着人口增长,种植业逐步扩大,正常年景畜牧业和种植业产值各占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成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区。1993年,盐池、同心两县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2. 3%,牧业43.6%,林业4.1%。与1985年相比,种植业比重有所增长,但畜牧业产值比重仍是自治区最大的地区。
畜牧业生产以靠天然草场放牧为主,舍饲、补饲比重呈逐年增加趋势。1993年有大牲畜9. 7万头,猪4. 3万头,羊89.1万只,羊只占自治区总量的35.8%。中卫香山是中卫山羊的原产地。
该区畜牧业受降水条件制约,大起大落时有出现。1980年以后,大力推行草地畜牧业技术,经营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草场放牧仍为基本生产方式,畜牧业不稳定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种植业以雨养旱作为主,种植冬春小麦、糜谷、马铃薯、荞麦及胡麻、芸荞、大麻籽等。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是自治区粮油单产最低的区域,粮食尚难稳定自给。
林业以防护林和灌木林为主,受降水少制约,造林成林率低,森林覆盖率只有0.5%,成为该区土地沙漠化严重且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
该区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沙漠化蔓延,95%的天然草场不同程度退化,环境恶化问题突出。农业发展方向是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随着扬黄灌溉开发,因地制宜地全面发展。主要措施是: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改良和合理利用草场;固定和建设基本农田,提高旱作水平,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向半舍饲半放牧畜牧业过渡;争取扬黄工程早日兴建,发展灌溉农业;加强以灌木为主的林业建设,治理土地沙漠化。
该区又划分为4个二级农业区,即灵盐牧林区、清水河东部牧林农区、香山兴仁牧农区和罗山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