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五言律诗 孟浩然“与诸子发岘山”) 世事变迁,层出不穷;日去月访,人往人来,便成古今了。人间万事总有个交替兴亡,唯有天地自然永远不变,感今抚昔,不胜唏嘘! ☚ 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今日方知命,前年自觉非。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名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句意: 人事兴衰替代, 古往今来永远不绝。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五言律诗 孟浩然“与诸子发岘山”) 世事变迁,层出不穷;日去月访,人往人来,便成古今了。人间万事总有个交替兴亡,唯有天地自然永远不变,感今抚昔,不胜唏嘘!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诗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意思】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 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 历史。代谢:更替。 【意思2】 代谢:更迭;交替。往来:日月轮回,比喻时间流失。 此联的意思是:人世间的事物有新的替代旧的,日月的轮 回返复,构成了时间的流失。后用来说明新事物必然要替代旧事 物,时间的流失永远会成为过去。意思是人应尊重事物发展的规 律,只有顺应自然,最后才能心安理得。 【鉴赏】 人间世事,总是有盛有衰,此谢彼起; 时间不断地来来往往,就将古今串连了起来。岘,读做现。岘山: 在今湖北襄阳县南方。原诗是一首哀悼诗,作者因感叹世事兴衰,人事替换,在抚今追昔之馀,不由怆然泪下。 【用法例释】 一、用以说明古往今来 人或事物的兴衰交替构成了历史。 [例]“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 波。”这是自然现象。社会历史,亦复 如此:“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老烈《人事三题》) 二、用以形容人事 更迭,古今变异。[例]香港经过三年 又八个月的日本人的占领,早已人口 剧减,百业凋零,一片破坏的景象。如 今虽由英国人重新接收,而战争残破 的痕迹,仍然历历在目。我这次重来, 别的感慨且不说,首先便有“人事有代 谢,往来成古今”之感。(刘逸生《学 海苦航》) 【全诗】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山:又名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晋羊祜镇守荆襄,曾登岘山,置酒吟 咏。一次,谓同游者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 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见《晋书》本传)②胜迹:羊祜殁,其部属在羊祜游赏处, 建庙立碑,留下供后人凭吊游览之名胜古迹。③鱼梁:一种捕鱼设置。用石土横截水 流,留缺口,以笱承之,鱼随水流入笱中,不得复出。《诗经·邶风·谷风》:“毋逝我梁, 毋发我笱。”此指庞德公所居之鱼梁洲。④梦泽:即云梦泽。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注③。⑤羊公碑:羊祜卒,因政绩卓著,南州人为之罢市巷哭。见其碑而祭祀者,无不 流涕。故杜预命名为堕泪碑。 【全诗鉴赏】 古代文人往往会在怀才不遇、失意苦闷时吊古伤今,发抒感慨,唐朝的孟浩然即是如此。这首诗,写诗人登临岘山(一称岘首山),看到西晋名将羊祜的碑还昭目于世,不禁伤怀起来,想到四百年前的羊祜能名垂千秋,而自己仍为一“布衣”,无所作为,死后亦会落个湮没无闻,只得对天长叹。 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饮酒咏诗,曾对同游人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及祜卒,襄阳百姓因其政绩赫赫,敬之若神,便建碑立庙,见者堕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诗人联系起自己的身世,与之相比,觉得霄壤有别,自然就望碑流涕了。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说世间人事兴衰不断变化,物换星移形成了古今,道明了一个平凡的真理,颇具哲理性。昨天的现实,是今天的历史,而今天的现实,又是正在走向明天的历史,时光的流逝就这样于“往来”中永无休止。有的人虽然作古了,却为后代记着,有的人尽管健在,但只是徒具形骸,“百岁后”将被遗忘。要得荣古显今,那就要干出一番事业,张扬声名,否则平平凡凡,虚度了一生。诗人正是有感于此,才作了如此哲理的思考,隐藏着深沉的“伤悲”。他终生隐沦未仕曾漫游于吴越,后赴长安谋官不得,归故乡终老,因此心情抑郁,为功名无望而怨怼。实际上,这里的两句哲理诗,凝聚着他切身的体验。 次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是说江山留有各种名胜古迹,后辈之人又可来到这些地方观览。前一句承“古”字,后一句承“今”字,笔端挟有伤感,可以说是首联两句诗哲理的情化。往古的功成名遂者与江山同在,当今的自己“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命运不达,只怕无有声名留后,这就是他登临岘山的心境。 三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是说水落之后,渔梁洲才显露出来,天寒更令人感到云梦泽的深远,这是一片冷寂的景象,而他的心事像呈露水面的渔梁洲似地清晰,又如无际的云梦泽般地浩瀚,表明他对仕途并不淡泊,所以也就不矫饰真情。这无疑是他“往来成古今”哲理认识的外泄。昼夜交替,寒暑更迭,岁月在不停地流失,而自己政治上不得意,以隐居来获得心灵上的暂时慰藉,又有谁知道他的心事呢!他瞻古瞩今,倒不因本人环境的闲适而自赏其孤芳幽独,更不由此自恃有超乎尘俗的高情逸致。诗人作此诗时,正值寒冬,牵情触绪,思之悠远,出语凄苦,也就不足为怪了。 末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是说羊公碑至今屹立在岘山,读完碑文不觉泪湿衣襟,这是诗人作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两句哲理诗的思想基础与感情基础。“尚”,包含着复杂的内容,羊祜生死共荣,名贯古今,而自己呢,不堪言说,怎得不潸然泪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成了千古名句,闪耀着哲理的光辉,耐人细嚼品味。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评析】 孟浩然诗词名句,出自 《与诸子登岘山》。 附原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此处吊古,是凭吊岘山的羊公碑。据 《晋书·羊祜传》载,羊祜镇守荆襄时,经常带着几位僚佐登上城南的岘山,在林间的空地上一边饮酒,一边作诗。有一次,他对同游的人叹息说: “自从有了宇宙,就有了这座山,自古以来,有多少贤达之士和英雄圣哲都曾经像你我今天这样,登上过这座山远眺,如今却都已经湮灭无闻,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想来真是令人悲哀啊。” 羊祜生前很有政绩,去世以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定期前来祭拜。望见碑的人想起羊祜的功德,都忍不住流泪,因此人们称此碑为 “堕泪碑”。孟浩然多年求仕不遇,心情十分苦闷。他登上岘山,见到 “堕泪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自己的身世来,顿时觉得羊祜所说的 “湮灭无闻”恰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他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泪下,写下了这首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它道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家族的兴衰,以及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这一联在诗中似乎是凭空落笔,不着主题,但却是引出作者浩瀚心事的点睛之笔。 【作者简介】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 (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阳) 人,世称 “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于难,工于诗。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的诗虽不如王维诗题材广泛,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语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意谓人世沧桑,屡屡更替,昔贤谢世,新秀竞起,一往一复,即变为古今,成为历史。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又艺术地概括出人事变迁的规律。语隽词秀,富有理趣。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五律首联。人事、古今,互成对之实字互成对;代谢、往来,互成对之虚字互成对。一句之中虚实交互对举。错综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