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奉化市萧王庙镇藤头村
藤头村地处平原水网地区,全村223户,754人,有耕地64公顷,果园13.3公顷,花木苗圃4. 1公顷,林地10公顷,鱼塘1公顷,还有服装厂、羽毛制品厂、人造金刚石厂、饲料加工厂和畜牧场。1976年以来,该村进行全面规划,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98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 956. 9万元,比1980年增长39. 3倍,人均收入1 250元。1993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五百佳”生态村的光荣称号。
(1)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村采取统一规划、逐年实施、综合治理的办法,先后投放43万工日,挑掉136座坟墩,填平29只旧水塘,修筑8 500米机耕路和1万米灌溉暗渠,不仅建成了高标准的良田,而且新增3.47公顷耕地,使田、渠、路配套,为生态农业建设打下物质基础。
(2)抓好生态农业建设,种养加各业齐发展。该村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果木、畜牧生产。利用路旁、河岸、田塍种上桔子3 147株,变隙地为园地; 利用800米护村河岸栽了800株 “巨丰”葡萄; 1公顷池塘放养鲤鱼、珍珠,实行立体养殖。同时,办起4. 1公顷苗圃园艺场,种植观赏树种; 办起了3 500平方米的牧场,年饲养肉猪800头,肉鸡2万羽,提供畜肥1 200吨。还进行水稻、大麦、油菜、紫云英轮作套种,把50%的秸杆还田,坚持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化肥。村办饲料加工厂每年可加工饲料500多吨,除用以养殖畜、禽、鱼外,还可以供应邻村,做到以饲料加工业促进养殖业,以养殖业促进种植业的良性循环。
(3) 大抓植树造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该村在10公顷荒山上种植松树4. 7公顷,桃树4公顷,毛竹1. 3公顷,并实施封山育林,落实承包责任制。至今树木已经成林成材,每年可收入几万元。荒山绿化,植被覆盖,既涵养了水源,又保持了水土。
(4) 搞好村镇规划,促进生态建设。全村建设规划设计为200×200平方米的区域,划分为工业加工区、商业文教区、村民住宅区和畜禽养殖区。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安排。到1988年初,全村共建房28幢、523间,总面积1.7万平方米,村民全部住进了新房。现在,家家装有自来水,户户都有小庭园,而且95%的庭园种上了花木,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