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毛泽东1955年9月、12月间为他亲自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的104篇文章写的按语,选辑其中43篇按语收入1977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毛泽东在1955年12月27日为编辑出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写的序言中说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中国农村的情况,了解那里正在发生的变化,从该书176篇文章中抽出44篇印成节本,可以使不能阅读全书的人,也能接触到这个问题。毛泽东写的按语赞扬了贫下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总结推荐各地举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阐明党对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党的农村工作。同时,也不适当地、继续地批评了所谓在合作化问题上的“右倾”错误,认为全党对贫下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估计不足,提出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任务是克服“右倾”保守思想等。毛泽东在第1—12篇按语中,主要是介绍了各地如何从当地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加速发展农业初级合作社的经验。同时也批评了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主张“绕开社走”和“坚决收缩”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表现。指出,为什么有的地方可以办社,别的地方就不能这样做,我看就是一条理由,就是怕麻烦,或者叫做“右倾机会主义”,这是绕开社走,是书记不动手,全党不办社。《按语》认为,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只要工人、农民、劳动知识分子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按语不适当地强调了两条道路的斗争。说在中国农村中,两条道路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贫下中农同富裕中农实行和平竞赛表现出来的。在合作社这面,站着共产党,在富裕中农的后面站着地主和富农。这个观点为后来对富裕中农进行政治批判提供了理论根据,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按语第13—17篇中,主要阐明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依靠对象和团结对象。指出,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如果要用社会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制度去彻底改造整个农村的小农私有生产资料的制度,便只有依靠过去半无产阶级的广大贫农群众,才能比较顺利地办到。因此,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要依靠贫农和新下中农,建立他们领导地位的优势,去团结中农。第18—27篇按语,主要是论述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阐明重视农村妇女和青年的重大意义。指出,对广大农民要做耐心的、生动的容易被他们理解的宣传教育工作,而不是简单的用大帽子压服听众。按语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发动广大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意义,男女实行同工同酬,实行男女平等。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要加强对妇女和青年的工作。第28篇按语赞扬了勤俭办社的精神。指出,勤俭经营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要建成社会主义,就要勤俭办一切事业。按语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还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第29—32篇按语中,着重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必须有一个全面规划的思想。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必须把他们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要有长期的,包括农、林、牧、副、渔、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全面性的规划。要使我国的面貌一年年地起变化,积几个五年计划有一个更大的变化。第33—38篇按语,分别阐明了发展养猪事业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制度下合理使用人力和自然资源的优越性,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等问题。第39—43篇按语,主要论述了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特别是小社变大社的优越性。指出,要不失时机地把小社变成大社。认为,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要求这种小社应当逐步合并,不但平原地区可办大社,山区也可办大社,向高级社转变的时候,应当把许多小社合并为大型社。这个观点,引起后来盲目并社,搞平均主义,损害了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写的这些按语,所阐述的某些正确的思想,指导了当时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中有些论述至今也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全文约20 600字,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 ☚ <富民县的耕牛问题>一文按语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