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妇女投人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一文按语 《〈发动妇女投人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一文按语》这是毛泽东1955年12月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的《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一文写的按语。这篇文章原题为《千鹤农业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夏收夏种中劳力不足的困难》,原载中共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1955年5月24日编印的《浙江农村工作通讯》第60期。毛泽东将题目改为现题。文章介绍说,浙江省建德县庵口乡千鹤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夏收夏种中,如果光靠男劳动力,就太紧张,为完成生产任务,发动大部分妇女参加了生产,结果很好地完成生产计划。这个社主要抓了两点:(1)男女一齐发动。 ❶通过田间检查,找出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制订小段计划,安排劳动力。 ❷算了积土肥的增产帐,动员妇女开动脑筋找寻肥源。 ❸算了妇女翻身帐。(2)帮助妇女解决问题。 ❶帮助妇女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分工。 ❷执行男女同工同酬,合理评工记分。 ❸解决妇女参加生产中的特殊困难,如试办托儿组等。毛泽东在按语中指出:“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与毛泽东在《〈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一文按语》中指出的“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一样,他高度评价了妇女参加生产劳动这件大事。在本篇按语中,毛泽东对妇女参加劳动一事发了议论,认为:在合作化以后,许多合作社感到劳动力不足了,有必要发动过去不参加田间劳动的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到劳动战线上去。这是出于许多人意料之外的一件大事。过去,人们总以为合作化以后,劳动力一定会过剩。原来已经过剩了,再来一个过剩,怎么办呢!在许多地方,合作化的实践,打破了人们的这种顾虑,劳动力不是过剩,而是不足。有些地方,合作化以后,一时感到劳动力过剩,那是因为还没有扩大生产规模,还没有进行多种经营,耕作也还没有精致化的缘故。对于很多地方说来,生产的规模大了,经营的部门多了,劳动的范围向自然界的广度和深度扩张了,工作做得精致了,劳动力就会感到不足。这种情形,现在还只是在开始,将来会一年一年地发展起来。农业机械化以后也将是这样。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工业、交通和交换事业的发展,更是前人所不能设想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也是如此。毛泽东设想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起来后,生产蒸蒸日上,到处需要各种劳动力的情况。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扩大再生产的进行,确实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都能人尽其才。妇女的充分解放,与妇女的充分就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妇女没有真正的经济地位,要取得真正的男女平等就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毛泽东在有关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几篇按语中,都强调了必须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也是能使妇女参加生产劳动能坚持下去的重要条件。按语全文约530字,载《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 ☚ 〈高级社利益最大,而且并不难办〉一文按语 〈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一文按语 ☛ 00000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