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按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按语

《〈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按语》

这是毛泽东1955年12月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的《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写的按语。这篇文章原题为《肥东芦陈乡青春、陈祠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多余劳动力的解决办法》,原载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办公室1955年6月11日编印的《农村工作通讯》第58期,作者为中共肥东县石塘区委。毛泽东将题目改为现名。文章介绍说,安徽肥东县芦陈乡青春、陈祠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计算了劳动力帐以后,分别多余出部分劳动力,为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作用,这两个社召集社员大会研究出以下几个办法解决了劳动力的出路:(1)多种技术作物。(2)在农业生产的原有基础上多加工施肥,精耕细作。(3)多植果木树。(4)两社准备以10个多余劳动力去开展磨粉副业生产,同时多养猪。采取上述办法后,多余的29个劳动力基本上有了出路,人人有活干,鼓舞了社员的生产情绪。毛泽东在按语中写道: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毛泽东还认为,农村中多余的劳动向哪里找出路呢?主要地还是在农村。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劳动力用在农田上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全国有约3亿多农村劳动力多余出来。出路就如毛泽东所说的,应该主要还是在农村,城市无法容纳这么多人,而乡镇企业是容纳农村多余劳动力的最好场所。所谓离土不离村,务工不进城,发展有广泛前途和潜力的乡镇企业,是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富国富民的绝好途径,是具有中国特色、按照中国国情特点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现在沿海省市的乡镇企业已经比较发达,但是内地乡镇企业的潜力远远还没有挖掘出来。毛泽东在这篇按语中指出的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为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出路指明了方向,是非常正确的经济理论观点。按语全文约340字,载《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

☚ 〈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灾〉一文按语   〈大社的优越性〉一文按语 ☛
000008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