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龙胆泻肝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龙胆泻肝汤

清热剂之一。出《兰室秘藏》。龙胆草45克、车前子30克、柴胡30克、当归30克、栀子30克、生地黄45克、甘草15克、黄芩30克、泽泻45克、木通20克。煎汤去渣,候温灌服,或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马、牛250~350克;猪、羊30~60克。功能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主治肝火上炎,或湿热下注。证见目赤肿痛、淋浊、带下等宜用。方中龙胆草泻肝胆火而除湿热,为主药;黄岑、栀子苦寒泻火,协助龙胆草以清肝胆湿热,为辅药;泽泻、木通、车前子助主药清利湿热,引火从小便而出;肝藏血,肝有热则易伤阴血,故用当归活血,生地黄养血益阴,柴胡疏畅肝胆,甘草调中和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泻肝火、清湿热、养阴血的功用。
本方适用于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病证,如急性结膜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尿路感染、睾丸炎等。

龙胆泻肝汤

❶《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方。龙胆草、生地黄、当归各三分,柴胡、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为粗末,水煎,空腹服。功能清利肝胆湿热。治肝经湿热,阴肿阴痒,小便赤涩,遗精白浊。《医宗金鉴》方有黄芩、栀子、甘草。
❷《卫生宝鉴》卷十二方。黄芩七分,柴胡一钱,生甘草、人参、天门冬、黄连、知母、龙胆草、栀子、麦门冬各五分,五味子十个。为粗末,水煎,食远服。治因怒气或热盛,胆汁上溢,口苦而成胆瘅者。《症因脉治》方无天门冬、五味子,有连翘。
❸《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龙胆草、柴胡、青皮、栀子、大黄、白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各等分。水煎服。治湿热疮疡,小便赤涩,及妇人阴挺等症。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方集解》。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胁痛口苦、头痛目赤、耳聋耳肿;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小便淋烛、带下黄臭等。备注:本方已制成丸剂,称龙胆泻肝丸。

☚ 妇科病常用方剂   犀角地黄汤 ☛

龙胆泻肝汤decoction of radix gentianae for purging liverfire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组成的汤剂。功效泻肝胆湿热。主治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以及肝经湿热下注的尿淋浊涩痛、阴肿等。龙胆泻肝汤加减,可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胆囊炎、急性湿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组方药物】 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炒) 柴胡 甘草(生用)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水煎分服。
【主要功效】 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
【适应病证】 肝胆实火引起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之阳痿阴汗,小便淋浊,阴肿阴痛,妇女带下。今常用于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属于肝胆实火者。亦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于肝胆湿热者。
【临床验证】 1.高血压病:以本方加夏枯草、草决明、钩藤治疗12例,均愈。2.肝炎:本方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212例,均获痊愈。治疗慢性无黄疸型肝炎32例,治愈27例。3. 白血病:以本方随症加减并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26例。结果:14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4.角膜溃疡:治疗43例。结果治愈31例,显效7例,好转4例,无效1例。5.带状疱疹:治422例,均获满意疗效。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方。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为主药;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辅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故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故凡属肝胆实火湿热之证,皆可应用。
【实验研究】 1.提高免疫功能:表现在小鼠胸腺增重、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吞噬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方面。2.抗炎:对大鼠蛋清性足肿有明显抑制作用。3.抑菌:本方水提醇沉液对乙型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葡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方也具有抗过敏效应。


龙胆泻肝汤 《兰室秘藏》卷下

【组方药物】 柴胡梢 泽泻各3克 车前子 木通各1.5克 生地黄 当归梢 草龙胆各9克
【制剂用法】 上药7味,锉如麻豆大,都作1服,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
【主要功效】 清利肝胆湿热。
【适应病证】 肝经实火上攻而成喉口热疮;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涩痛,阴部热痒及臊臭。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七味龙胆泻肝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龙胆汤”(《幼幼集成》卷四)。


龙胆泻肝汤 《卫生宝鉴》卷十二

【组方药物】 黄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 人参 天门冬 黄连 知母 龙胆草 山栀子 麦门冬各1.5克 五味子10个
【制剂用法】 上药11味,为粗末。作1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适应病证】 胆气上溢,致成胆瘅,口中常苦;肝胆湿热,小便赤涩,或寒热胁胀。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辛热食物。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龙胆汤”(《奇效良方》卷六十)。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组成。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本方亦制成丸剂,为常用中成药。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扰,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肿;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赤白带下等。本方清热解毒之力甚强。除主治上述证候外,凡肝胆经阳热证候,均可用之。唯本品大苦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用久服。

☚ 导赤散   泻白散 ☛

龙胆泻肝汤lónɡdǎnxièɡāntānɡ

《兰室秘藏》方。龙胆草三分, 柴胡、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 生地黄、当归各三分(近代方有黄芩、栀子)。水煎服。功能泻肝经湿热。治肝经实火而致的胁痛, 口苦, 目赤, 耳聋, 耳肿; 肝经湿热下注而致的小便淋浊, 阴肿, 阴痒, 妇女带下。也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或外耳道疖肿、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疹、高血压属肝经实火者, 与急性尿路感染、急性盆腔炎属湿热下注者。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本方见于《医方集解》。《校注妇人良方》所载的龙胆泻肝汤较本方少柴胡一味。有谓龙胆泻肝汤是李东垣方,然在《兰室秘藏》见到者较本方少黄芩、栀子、甘草三味。方由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生甘草组成。水煎服。现除作汤剂外,亦制成丸剂,称龙胆泻肝丸,每服6~9克,日2次,温开水送下。功能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主治肝胆实火引起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之筋痿阴汗,小便淋浊,阴肿阴痛,妇女带下等。
本方所治之证均属肝胆实火,肝经湿热下注引起,故治宜清泻肝火和清热利湿结合运用。方中龙胆草性味苦寒,善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湿热,用为君药。臣以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故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一般来说,肝经湿热之证,在湿热未清之际,生地等滋阴养血之品应当慎用,以防助湿恋邪。但本方在清热为主并结合利湿的情况下,配合少量生地、当归是可以的,并且诸药配合运用,可以起到泻中有补,清中有养,相辅相成之效。正如张秉成所说:“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气不伤胃气耳。”临床运用本方,以脉象弦劲或洪数,舌质红而尖端绛刺,舌苔黄腻;小便黄赤,或排尿涩痛,胁痛目赤,口苦,或口舌干燥,大便干结为辨证要点。现临床上亦多用于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属于肝胆实火者。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症、急性盆腔炎、带状泡疹等属于肝胆湿热者,均可加减运用。然本方药性多偏于苦寒,易伤脾胃,应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卷下) 柴胡梢、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生地、当归梢、龙胆草各三分。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稍热服,然后食以美膳。功能清利肝胆湿热。主治肝胆湿热下注,阴部热痒及臊臭。

☚ 清心汤   清胆泻火汤 ☛
000039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