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焕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焕中黄焕中 张 胤 广西历史人物传第5辑第170页 黄焕中 黄焕中1832—1912以后字尧文,号其章。广西宁明人,壮族。贡生。生四月,父即被土官殴伤致死,母林氏抚孤成立。青年时与乡中文士共同创办思齐书院,授徒为生。清文宗咸丰(1851—1861)、穆宗同治(1862—1874)间,曾加入地方团练,为幕僚。约于德宗光绪八年(1882),入刘永福黑旗军戎幕,参赞军务。曾赴越南抗击法国侵略军。甲午战争时,又随刘永福入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内渡后,留军幕驻海南钦、廉边防。前后追随刘永福二十馀年。光绪(1875—1908)末返乡,后赴龙州教学,暮年归里,教读本家子弟。年逾八十,卒年不详。其记中法、中日战争的诗篇,歌颂刘永福及黑旗军抗战业绩,抒发报国壮志,愤慨谴责朝廷妥协投降,爱国之情,慷慨激越,孤愤之思,沉雄悲凉。晚年所作《龙州竹枝词》、《海渊竹枝词》、《丽江竹枝词》等,吟咏南疆风情,及二十世纪初村镇生活新景,清新流动。焕中为近代壮族诗人中成就较著者。著有《天涯亭吟草》,今佚。仅《思乐县志》、《宁明耆旧诗辑》中存诗不足三百首,计律诗一百四十馀首,绝句一百三十馀首,及少数五、七言古。生平事迹,见曾庆全《近代壮族爱国诗人黄焕中》(《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一辑)。 ☚ 李慈铭 王闿运 ☛ 黄焕中 黄焕中1828—1907清宁明州(今广西宁明县)人。字尧文,号其章。天才诗人黄体元之次子。出生4个月父亲就去世,由其母抚养成人。府学贡生。幼喜读书,长大后学习韬略。50岁后入广东水陆提督、抗法名将刘永福军幕,参与运筹达20余年。70岁以后归故里,在龙州和宁明设馆授徒。80岁死。著有《天涯亭吟草》,已佚。原有诗400余首,现《思乐县志》(民国修)仅存其诗200余首,《宁明耆旧诗辑》存诗30余首。其诗取材较广,既有纪游酬答,又有咏物怀古,尤其是军旅诗,描写中法战争,抒发爱国之思,慷慨之气,具有不朽价值,为广西近代诗歌增添了光彩。 ☚ 韦丰华 赵荣正 ☛ 黄焕中1832—1911清爱国将领和壮族著名诗人。字尧文,号其章。广西宁明州人。壮族。出身清贫,自幼勤奋好学,精通诗文、韬略,为人“品质纯正”,乐于助人,颇受乡里尊崇。青年时曾参加地方团练,后在家乡创办思齐书院,潜心施教。光绪九年(1883),应聘在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幕府参赞军务。逾年,随刘永福参加抗法战争,在怀德、丹凤、纸桥、临洮等地大败法国侵略军。中法停战后,又从刘永福驻防台湾,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累有军功,钦赐六品蓝翎。二十一年(1895),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坚决反对割地、赔款,“愿杀贼而死,不愿降贼而生”。在台南坚持抗击日寇,屡挫日本侵略军,后因朝廷一再迫令内渡,怀着极大义愤回师广东。不久又随刘永福移师钦州。暮年辞官返归故里,年逾古稀,仍施教不倦。宣统三年(1911),于家乡病逝。生前写有大量揭露社会黑暗和富于反抗精神的诗篇,汇辑成集,名《天涯亭吟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