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景仁《杂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景仁《杂感》

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屡应乡试都不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开始漫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一生坎坷多病,处于苦闷之中,35岁病逝。黄景仁的诗歌创作很有个性,艺术特色鲜明,有《两当轩集》传世。仙佛:指道教和佛教。薄幸:轻佻浮躁。白眼:瞧不起。谶:神秘的预言、预兆。

入选理由

命运重压下的悲愤之歌;中间两联都是名句。这一首诗可以和优秀的唐诗比美。

诗词赏析 黄景仁的诗作是清代最优秀的诗作的组成部分,上不逊色于吴伟业,下可与龚自珍相伯仲,留下了不少名句和名篇。他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都门秋思》所说的“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真是写尽了人生的苦状。其他如《病中杂成》《别老母》《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癸巳除夕偶成》等,都写得低沉苍凉,孤独痛苦,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他甚至动了快一点死去的念头,有“愁多思买白杨栽”、“寄语羲和快着鞭”等话语。

本篇也是悲愤得百感交集的名篇。首联写孤独无奈,回首一生一无所成,前途毫无光明;颔联写漂泊生涯,处处悲辛,以及因爱文学诗歌而带来的无用的虚名。两句对偶精巧自然,意象优美,感情充沛,曾引起不少知识分子的共鸣;颈联更进一步直说,既表现了作者处世的傲气,又概括了读书人的心声。在封建社会中,即使像作者所处的时代还是所谓盛世,也完全不能自我把握命运,连温饱都难以保证;尾联聊作自慰,表明自己写诗是抒发真情而已。


古代诗歌之黄景仁《杂感》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黄景仁《杂感》

黄景仁《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2,泥絮沾来薄幸名3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4

莫因诗卷愁成识,春鸟秋虫自作声5



【注释】

1.诗写愤世、自伤的心情,约作于乾隆三十二年(1769)前后。

2.风蓬:喻飘流无定。

3.泥絮:即沾泥絮。宋·参寥赠妓诗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随东风上下狂”。

4.书生:作者自谓。

5.“春鸟”句:韩愈送《孟东野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黄诗本此,与次句相应。

今译



成仙成佛,佛道两未成,

只能在静静的长夜里,

独自,为不平而鸣。

我那慷慨悲歌的豪气,

早已被飘流无定的生活消磨尽净,

我没有艳遇,

却白白落个薄幸之名。

唉!十人有九人只能对他施以白眼,

世上最没用的,要数我这书生。

莫说愁吟会没有好命,

它如大自然的春鸟秋虫,

完全是自然的发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