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二七领讫财礼改嫁案
元朝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江浙行省接到一案:邵武路许惠于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凭媒说合黄三七女鹤姐为妻,后因许惠出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黄三七主婚又将女出嫁与朱阿老为妻。经今九年,已有所生男六岁。”就此案如何处理,查到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曾有类似一案:平江路长州县人户“杨千六至元二十二年凭李千四嫂为媒,将女杨福一娘许嫁陆细一男陆千五为妻,二次受讫财礼,各因贫难,未曾成就。杨千六于至元二十四年八月搬移前去漂阳州住坐,当年十月凭本处住人杨万十五为媒,隐下受讫陆细一定礼事情,却将女杨福一娘改嫁与陈千十二为妻。”当时理问所经审认为,虽于理应将杨福一娘断付先夫,却缘杨福一娘与陈千十二成亲已及十年,已有所生男女二人,此间陆千五并不曾争告到官,直至大德元年正月内于路迎见杨福一娘,将本妇夺去才方陈告。因此请求批准以已婚为定。同时,“若杨福一娘有未定婚亲妹,令陆千五依礼下财求娶,如无,令陈千十二等出备财礼,与陆千五别娶妻室,免致子母离散。”此案经报中书省审议后决定:“如杨福一娘有未定婚亲妹,依准所拟,令陆千五求娶,如无,于杨千六处追回元受陆千五裙缎等物,并陈千十二所下财钱给付陆千五,别求妻室。”此判决早已付诸施行,已具判例作用。由此看来,现许惠告黄三七将女黄鹤姐改嫁与朱阿老为妻即与陆千五告杨千六将女杨福一娘改嫁事理相同,据此,江浙行省作出决定;若经核查,确如所呈,则依先例施行。由此案反映出,元朝法律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为“免致子母离散”,多以已婚为定,同时也可见判例在元朝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