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麻将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麻将牌〈隐〉上海等地犯罪团伙指一两重的黄金。 麻将牌má jiàng pái上海地区市井谓一两重的黄金。 娱乐健身具 娱乐健身具球具:球(~拍;~网;~架;篮~;足~;排~;网~;垒~;铅~;乒乓~) ☚ 娱乐具 棋具、赌具 ☛ 麻将牌 麻将牌博戏之一。亦称麻雀牌,古时称马吊。打麻将通常是三人对一人,象马四足吊起一足,故称马吊牌,或称马吊、马脚。马脚音变之谐音便成为麻将。麻将牌可以上溯到公元10世纪,兴盛于明朝末年。古时麻将只有四十张牌,从零到千万终止。其中,一文至九文称筒子,一万至九万称万子,一千至九千称索子。一张零牌是没有的意思,所以叫白板。作为终止的千万却反其意叫做“中子”。与白板相对应的,则叫红中,一红一白,相得益彰而成格局。到19世纪中叶,四十张牌的马吊,演变为每种花样四个骨牌,数量也增加到一百三十六个,同时加进了四季花卉以及讨口采的牌。制作材料,也有变化。旧时一般用牛骨做面,竹片做底,两者之间用燕尾隼镶合。后来用赛制作的叫做“冲牙”,因代替真象牙而得名。现代多用塑料和有机玻璃。20年代以后在海外流传,于牌面上又标有英文字母。 ☚ 鹿棋 意钱 ☛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博戏器具,由马吊牌演变而成。牌分筒、索、万三门,每门从一至九,各4张;另加东、南、西、北、中、发、白板各4张。共136张。后又增加花牌和百搭(有的玩时不用)。4人同玩,每人13张,经碰、吃或自己摸牌组合,以先组成4组另加1对牌者为胜。 麻将牌 麻将牌为一种由4人参加的带有赌博性的游戏。相传始于清朝。麻将牌牌面分万、索(条)、筒(饼)3种不同花色,数码每种都是自1至9,每种同花色同数码的牌都是4张,这样由万、索、筒花色组成的主牌共108张;外加红中、发财、白板每种4张(共12张),以及东、西、南、北(风牌)每种4张(共16张),计有136张;再增加花牌(春、夏、秋、冬)和百搭牌8张,总共144张牌。打麻将时,4人围桌而坐,4人同时参与“洗牌”后(用双手在桌上随机混和144张牌),将牌面向下,两张为1摞,把一摞一摞的牌分别摆在每人面前,围成“四方城”模样,计每人面前摆着18摞牌。请1人向四方城内掷出两个骰子,根据两个骰子数加在一起的和数,从掷骰子的人算起,按逆时针方向数,数到谁,谁就坐庄。然后,庄家再掷1次骰子,根据骰子的数,由庄家算起,逆时针方向再数,数到谁,谁再掷1次骰子,把两次掷骰子的数码加在一起,从最后掷骰子的人前面的牌计算,顺时针从左到右数,数到这个数码的一摞牌以后,从紧接此摞牌的下一摞开始,首先由开牌人(庄家)拿2摞(或称1墩)牌(即4张),随后每人都拿2摞,共轮拿3轮,最后1轮每人拿1张,庄家拿2张,这样,庄家有14张牌,其他3人每人13张牌,将牌面向自己背面向外,摆成“牌墙”。由庄家开始打牌(发牌),先打出1张,随后每人依次拿1张,再打1张牌,使每人面前总保持着由13张牌形成的“牌墙”。通过拿牌、打牌、吃牌、碰牌,一直到有一家手中的牌有两张一样的牌作为麻将,其它牌都分别能成为数码顺序衔接的同花色的“一副牌”或同花同数3张一样的一副牌,即能构成4副牌和1对将时,称为和(胡)牌,具有和牌者为赢家,为结束“一把牌”。完成4把牌,叫“打完1圈牌”;完成4圈牌为1局,才可结束;和牌多者为胜。如果不以赌博形式打麻将,采用记分法论输赢,麻将牌是一种具有推理分析、数学计算内容,可锻炼思维能力的消遣性游戏。 ☚ 国际象棋行棋法 打麻将牌常用术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