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鷩衣 鷩衣 bìyī 帝王享先公及饗射所用之服。又爲侯伯命服,有華蟲以下七章。華蟲爲雉、鷩、山雉。參閲《釋名·釋首飾》,取章首爲義。鷩衣之冕七旒,謂之鷩冕。參閲《周禮·司服》鄭玄注。另北周皇后服制十二種,亦有鷩衣。《隋書·禮儀志六》:“皇后衣十二等,其翟衣六……祭群小祀,受獻繭,則服鷩衣。”參見本類“鷩冕”。 鷩衣bìyī周代天子享先公及飨射时所穿的画有赤雉等七章的衣服,也作为诸侯、宗伯的命服。北周时期仿制此衣于皇后受献茧时穿着,唐代时用于二品官员,宋代以后逐渐废止。《周礼·夏官·弁师》:“掌王之五冕……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汉郑玄注:“鷩衣之冕缫九斿,用玉二百一十六。”《隋书·礼仪志六》:“(后周)皇后衣十二等……祭群小祀,受献茧,则服鷩衣……以翚雉为领褾,各有二。”《通典·礼志二十二》:“诸侯夫人,自鷩衣而下八,其翟衣翟皆八等,俱以鷩翟为褾领。”宋金君卿《金氏文集·大飨不入牲赋》:“绣斧而扆,鷩衣而旒。”清凤韶《凤氏经说·终南》:“侯伯七章者,曰鷩衣。衣画华虫、火,宗彝,裳绣藻、粉米、黼、黻。鷩,雉也,即华虫。七章之衣始华虫,故曰鷩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