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鲁迅《致母亲》全文、注释和赏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鲁迅《致母亲》全文、注释和赏析

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十七日手谕,已经收到,备悉一切。上海近来尚称平静,不过市面日见萧条,店铺常常倒闭,和先前也大不相同了。寓中一切平安,请勿念。海婴也很好,比夏天胖了一些,现仍每天往幼稚园,已认得一百多字,虽更加懂事,但也刁钻古怪起来了。男的朋友,常常送他玩具,比起我们的孩子时代来,真是阔气得多,但因此他也不大爱惜,常将玩具拆破了。

一礼拜前,给他照了一张相,两三天内可以去取。取来之后,当寄奉。

由前一信,知和森哥也在北京,想必仍住在我家附近,见时请为男道候。他的孩子,想起来已有十多岁了,男拟送他两本童话,当同海婴的照片,一并寄回,收到后请转交。老三因闸北多谣言,搬了房子,离男寓很远,但每礼拜总大约可以见一次。他近来身体似尚好,不过极忙,而且窘,好象八道湾方面,逼钱颇凶也。

专此布达,恭请

金安。

男树 叩上 广平海婴同叩十二月二十一日

【析】 这是鲁迅在上海时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信。1935年,他共写给在北京的母亲十多封信,这是年底写的最后一封信。

这封信比较简短,但内容颇丰富,概括起来共有四个方面:

1. 告知母亲:上海市面虽日见萧条,店铺常常倒闭,但 “寓中一切平安”,请母亲释念。

2.告知母亲:海婴比夏天胖,每天在去幼稚园,已认识一百多字,虽更懂事,但也“刁钻古怪起来” 了,如常将朋友送给的玩具拆破等。

3. 料想阮和森哥也在北京,希代问候,并打算送他两本童话和刚拍摄的海婴的照片。

4. 告知母亲: 三弟周建人在上海搬了房子,但仍每周见面。他身体尚好,“不过极忙,而且窘,好像八道湾方面,逼钱颇凶也。”

这里,前两个方面无需多述。第三方面提到阮和森,是鲁迅大姨父阮士升之三子。阮士升的第六子阮久森 (《鲁迅日记》中又写作“久荪”、“久孙”),正是阮和森的弟弟。阮久森在杭州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科学习时,其学习费用均由鲁迅资助。后来,和森在山西作幕僚,久森也在他的举荐下,到山西繁峙县作判官。1916年10月,久森在山西被迫害致病,曾专程到北京去找鲁迅,并把两封绝命信交鲁迅。鲁迅竭力相助,常常去医院看望,还亲自为久森配药、送行,关怀照料备至。……几年后,鲁迅写了著名小说《狂人日记》,其中 “狂人”的原型,正是阮久森。此外,鲁迅与阮和森等表兄弟的关系也很亲密,故打算送两本童话和新拍的海婴的照片。

第四方面提到的周建人搬房子的事,大致是这样:1927年后,鲁迅迁入景云里23号居住,与周建人、王蕴如一家合伙烧饭,共十一个月。次年,鲁迅一家移居景云里18号,约建人一家搬来同住,共五个月。1932年1月,“一·二八”战事后,周建人一家移居法租界善钟路合兴里49号友人处。此处与鲁迅一家距离较远,故他在信中这么说。此后,周建人参加“红色济难会”“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团体活动,并继续在商务印书馆编辑所任职。他工作虽忙,但每星期总有机会与鲁迅会面。“八道湾方面,逼钱颇凶”,指的是周建人前妻羽太芳子,当时她仍赖在北京八道湾,跟其姐羽太信子合住,不愿到上海跟周建人同住一事。她不干事却一再写信逼周建人寄钱。由于羽太姐妹挥霍无度,使周建人受到极大的经济压力。鲁迅对此也有同感,曾非常气愤地说: “ 八道湾是个填不满的坑!”

这封信,写的全是家庭生活,主要写孩子海婴与弟弟建人的事,也写到亲戚阮和森,可说是一封典型的家信。鲁迅是 “人”不是“神”。人们从鲁迅日常生活这一侧面,不难看到他作为伟大作家是如何敬老抚幼,如何对待兄弟和亲人的。鲁迅对母至孝,对弟至亲,对子至爱,对友人至诚。鲁迅平凡伟大的品格,不难由此窥见一斑。

这封信在格式上,与他写给母亲所有的信一样,考虑到母亲的身份与接受能力,采取小辈致长辈“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的传统格式,并用浅近的文言文写成。“手谕”“恭请”“男树叩上,广平海婴同叩”等词语,都体现他作为“人子”,对辛劳一生的母亲的敬爱和孝顺。全信文字质朴,笔法简捷,写得亲切自然,却又十分坦率真诚,显示出鲁迅文风的又一特点。

字数:1655
谢德铣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370-371页.

鲁迅《致母亲》全文、注释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鲁迅《致母亲》全文、注释和赏析

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十二月六日信已收到。心梅叔地址,系“绍兴城内大路,元泰纸店”,不必写门牌,即可收到。修坟已择定旧历九月廿八日动工,共需洋三十元,又有亩捐,约需洋二十元,大约连太爷之祭田在内,已由男汇去五十元,倘略有不足,俟细账开来后,当补寄,请勿念。上海天气亦已颇冷,但幸而房子朝南,所以白天尚属温暖。男及害马均安好,但男眼已渐花,看书写字,皆戴眼镜矣。海婴很好,脸已晒黑,身体亦较去年强健,且近来似较为听话,不甚无理取闹,当因年纪渐大之故,惟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颇为费去不少工夫耳。余容续禀,专此,恭请金安。

男树 叩上

广平及海婴随叩十一月十二日

【析】 鲁迅在 《孔另镜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里说,书信本是只给收信人看的,现在公布出来,“这也并非等于窥探门缝,意在发人的阴私,实在是因为要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不经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

这显然是鲁迅的经验之谈:知人之“全般”确实不易,知名人之“全般”尤其难。人们总喜欢给人名加上许多伪饰,“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 “这也是生活” ……》) 如要知道名人——例如鲁迅平凡琐细的生活,只看他的正经文章自然不行,得看他“不经意处”随手写的书信、日记之类。在这个意义上,书信有破除“名人迷信”的特殊功用。

就以鲁迅写给母亲的这封信来说吧。单就信的格式——开头“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末了“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随叩”,就会使有些人大为惊奇或大不以为然:“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竟也采用传统书信格式,使用传统语言,对母亲行传统孝道,岂不有损其“反封建传统战士”的形象?殊不知,写《我们怎样做父亲》,批判“长者本位”的封建伦理观的“唐俟”,与日常生活中竭尽人子之道的“周树人”是同一个“鲁迅”的两面。其实,“唐俟”在文章里已经说得很清楚,封建伦理观的罪恶全在其“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因此,“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厚”。在某种意义上,鲁迅这封给母亲的信,表现的正是这种对母亲、妻儿的 “天性的爱”。你看,他是那样耐心地和母亲讨论着“修坟”的事,又怎样亲昵地戏称爱妻为“害马”,说到宝贝儿子海婴更是说不尽的欢喜,“不再无理取闹”云云,宠爱之心跃然纸上,即使埋怨“颇为费去不少工夫”,也是心甘情愿。这里抒写的,都是人之常情,并无特别之处。因此,这封信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平凡到极点。如果不说明,谁也不会认为是鲁迅写的。径直说,这是一位署名“树”的中年人,给他的老母亲的一封家常信,如此而已。“赏析”这封信,只要象读你的街坊邻居的家信一样,随随便便地念下去就是,不必反复猜测其中的微言大义,更不必怀着读一代宗师传世作的“神圣感”,去揣摩所谓“文豪笔法”。你读得越不经意,你就越在或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鲁迅“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

字数:1282
钱理群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342-343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