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平陵事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司马懿消灭曹魏宗室势力的军事政变。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死,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辅政。实际上,大权完全由大将军曹爽掌握,司马懿被转任清闲的太傅。曹爽一面以弟曹羲为中领军,率领禁军,一面引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人掌管枢要,力图排挤司马氏势力。司马懿也暗中加紧部署,以司马师代夏侯玄为中护军,蒋济为太尉。但表面上,却装病不朝。曹爽不放心,派心腹前往观察,司马懿故意显得病情严重,“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皆流出沾胸” ( 《晋书·宣帝纪》),而且出语颠三倒四。曹爽听说这些情形后,对司马懿再也不加防范。曹爽兄弟多次同时出游,桓范提醒他们说:“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 曹爽不以为意,狂妄地说: “谁敢尔邪!”( 《三国志·魏书·曹爽传》) 正始十年 (249) 正月初六日,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墓高平陵,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控制洛阳,迫使永宁宫太后郭氏 (曹叡妻) 下令免除曹爽兄弟职位,并关闭洛阳各城门。此外,司马懿占领武库,派长子司马师屯兵司马门,列阵阙下,自己又和太尉蒋济出屯洛水浮桥,切断洛阳与高平陵之间的交通。然后派人给曹芳送去奏章,揭举曹爽兄弟罪恶,要求黜免曹爽职位。司马懿奏书中说: “今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 ( 《晋书·宣帝纪》) 曹爽进退失据,徬徨无计,得知司马懿指洛水发誓,只要他交出大权,其他不究,于是同意放权。他对亲信说: “司马公正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 (同上) 曹爽兄弟于是伴随曹芳回到洛阳,不料遭到软禁。正月初十,司马懿以“阴谋反逆” 罪诛杀曹爽及其弟曹羲、曹训及尚书丁谧、邓飏、何晏、毕轨、李胜等,罪及三族。经过这次政变,司马懿终于完全掌握曹魏军政大权。 ☚ 刘备托孤 孙綝废孙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