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戏剧文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戏剧文学

002 中国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是剧本的泛称,兼指研究剧本创作的理论,是戏剧学的一个分支。中国古代戏剧学的发展史,可大略划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自先秦至宋代,是孕育发生期;第二时期,自元代至明前期,为全面展开期;第三时期,明中期至清前期,为高度发展直至高潮期;第四时期,自清中期至清末,是徘徊、贫困期。中国戏剧文学有绵长的孕育、形成、发展、兴盛的历史,但一开始并不完善。汉代“百戏”表现人虎搏斗之悲剧的《东海黄公》,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汉代的“百戏”,隋唐的“参军戏”与“踏摇娘”,北宋的杂剧与金院本,仅散见于前人的笔记与诗文中有关演出形式的记载,没有剧本流传。直到中国戏曲成熟的宋元时期,才出现专门从事剧本编写工作的书会才人,诞生了较为完整的南戏、元杂剧剧本。宋代的《张协状元》是我国现存完整的、也是最早的古南戏剧本。宋代南戏奠定了中国戏曲独特表现手法与形式的基础。元代北方的杂剧创作数量多,质量高,打破了中国文坛长期以抒情性诗歌、散文为中心的局面,开创了戏剧发展的新时代。元杂剧作家 “名誉昭然”的有90余人,可考作品名目达450余种。诞生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一代菊坛巨擘。关汉卿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18种。作品闪耀民主的光华,题材广阔,冶现实和理想于一炉,熔写实与写意于一体。代表作《窦娥冤》成为震古烁今的艺术珍品。王实甫以一部《西厢记》留芳千古。明代继承了宋元以来南戏的剧本形式出现了更精致的新体裁——传奇,传奇具有灵活处理舞台时间与空间的分场的剧本结构形式,情节曲折离奇,因而形成了长篇巨帙。传奇作家辈出,作品有数百种,且产生了各种艺术流派。戏剧本身的两重性——舞台性与文学性,决定了戏剧学研究中出现以演出实践为基点或以剧本文学为基点的两种倾向,因之形成了所谓本色派与文采派的不同创作流派。前者偏重于演唱价值,后者偏重于文学价值。对汤显祖、沈璟的不同评价,就是不同曲学流派之间的辩论。明传奇杰出的代表汤显祖,创作传奇5种,代表作《牡丹亭》高举反封建礼教的旗帜,讴歌真情,设色奇丽,文辞精美,充满浪漫主义色调。清代传奇和地方戏都有蓬勃发展,这和剧目能反映现实、符合人民的要求与愿望密切相关。最负盛名的是“南洪(升)北孔(尚任)”。洪升的《长生殿》通过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面貌,情节动人,人物形象丰满,场面宏伟,曲词优美。孔尚任的《桃花扇》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欢离合写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人物众多而各具情态,结构宏伟而细针密线。曲词流畅而精湛典雅。传统戏曲民主性精华集中表现在爱国思想、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争取婚姻自主和自由等方面,同时也羼杂因果报应思想、封建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剧文学面貌为之一新。50—60年代出现一大批颇有影响的作品,无论是戏曲、话剧抑或歌剧、舞剧、儿童剧都取得了重大收获。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展现了戏曲改革的丰硕成果。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戏曲改革,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1964年,京剧现代戏汇演在戏曲舞台上树立起英雄形象,于传统戏优美之外增加了崇高因素,京剧现代戏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十年动乱使戏剧文学发展留下一个断层。打倒“四人帮”后,剧作家们创作了一大批具有轰动效应的剧作。创作上摆脱“左”的教条束缚和庸俗社会学干扰,内容更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新时期的戏剧文学向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两个层次迈进,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股潮流渗透互补。舞台琳琅满目,新奇活跃。剧作家反思超越自身,用开放眼光审视生活,重视对意境和诗情哲理的追求,表现生活的复杂性,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体现现代审美价值的多元性,力图探索民族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交汇点。当今中国戏剧文学正在调整创作主体与接收主体的关系,适应当代生活内容、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建构多元化的格局,在蜕变中前进。

☚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理论 ☛
000073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