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乃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Gaonaiyi,Pierre Corneille

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生于卢昂一律师家庭,自幼喜欢拉丁语言文学,1628年担任律师职务,并开始了抒情诗和喜剧创作;1629年发表处女作喜剧《梅丽特》,1633年到巴黎加入红衣主教黎塞留组织的5人写作班子,1635年发表第一部悲剧《梅黛》,但因他未按黎塞留的要求写作,退出5人写作班子;1636年发表《熙德》,这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但因触犯了黎塞留的规定而被迫沉默了几年;1640年以后又写出了《贺拉斯》(1640)、《西拿》(1640)、《波利厄克特》(1643),它们同《熙德》构成了高乃依的四大悲剧。1643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他一生共写了30多个剧本,大部分是悲剧;他的悲剧多取材于罗马历史,主题多是理性战胜情感,国家义务战胜个人荣誉;他的语言明确有力,以雄辩而著称。
《熙德》取材于西班牙作家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主题是爱情与责任的冲突。罗德里克与施曼娜相爱,为争做太子的师傅,施曼娜的父亲打了罗德里克的父亲一耳光;出于家族荣誉,罗德里克向情人的父亲挑战并杀死了他;也同样出于家庭荣誉,施曼娜要求国王替她为父报仇;这时,摩尔人入侵,罗德里克击退敌人,被称为“熙德”(民族英雄),国王出面调和,最后,一对青年幸福地结婚。爱国之情又进而战胜了家族荣誉。
高乃依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古典主义拥护王权、崇尚理性的特征。他是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 斯丹达尔   莫里哀 ☛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

法国悲剧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始人。1606年生于里昂。高乃依幼年在里昂耶稣会办的中学读书,深受教会影响。毕业后学习法律,后担任过律师。
1629年,他写出了喜剧《梅丽特》,上演后获得成功。从此,他开始专心写作而辞去法律事务。1636年,他的《熙德》上演,轰动一时,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至1643年,他接连写出了以为义务和荣誉牺牲情欲为主要剧情的多部名作:《贺拉斯》、《西拿》、《波里厄特》,均获成功。1646年后,他的创作开始追求情节上的复杂离奇,布景上的光怪陆离。1647年,高乃依被选入法兰西学院。1684年在凄凉的晚景中去世。高乃依一生写有30余部剧作。他的作品生动体现了古典主义戏剧的特征,表现出忠君爱国的政治倾向性,极符合王权繁荣昌盛的时代的要求。作品形式完善,词句音韵铿锵,内容深刻,人物内心刻画细腻。

☚ 3.法国   熙德 ☛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时期的剧作家,出生于鲁昂的一个法官家庭。当时的鲁昂是法国戏剧活动的重要城市,受环境的影响,曾是律师的高乃依最终转向戏剧创作。最初,他受雇于红衣主教黎希留,参加他的5人写作班,因其不按黎希留的提纲写作而被解雇,开始了新的创作阶段。
1636年,他的悲剧 《熙德》上演,受到巴黎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剧讲述罗狄克、施曼娜深爱对方,因两位父亲的矛盾,他们在家族与爱人、义务与爱情之间的冲突中痛苦地彷徨,并最终在国王的劝导下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诗句优美雅致,以至在法国有 “美得像熙德”的成语流行。但剧本却受到了以黎希留为首的法国学士院的攻击,批评它的情节复杂,地点不一,人物不合规范,国王有失尊严,出现三次决斗等等,认为它不符合三一律和悲剧规则。
高乃依以沉默搁笔对抗4年,却最终屈从,再也不敢违背三一律。以后他又写出 《贺拉斯》、《西拿》、《梅高尼德》,它们与 《熙德》 是高仍依最有名的4部悲剧,除此外,他还有20多部不太成功的剧作。
高乃依的作品表现了忠君爱国的政治倾向性,宣扬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主张理智要控制感情,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特色。

高乃依像

☚ 蒙田   拉封丹 ☛

高乃依1606—1684Pierre Corneille

法国剧作家。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作品多歌颂为国家利益克制个人欲望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创作上崇尚典雅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后期有追求复杂离奇情节的倾向。写有剧本30余部,主要有《熙德》、《贺拉斯》、《西拿》、《波里厄特》等。此外还有论著《论戏剧的功用》、《论悲剧》、《论三一律》等。


高乃依

见“艺术”中的“高乃依”。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

法国剧作家。出身资产者家庭。曾任律师多年,并逐渐转向诗歌与戏剧创作。初写喜剧,后主要写悲剧。1636年创作的悲剧《熙德》在巴黎公演时,轰动剧坛,成为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作品。该剧取材于西班牙英雄史诗与同一题材的西班牙戏剧,写贵族青年熙德为维护父亲尊严,杀死了爱人施曼娜的父亲,施曼娜为报父仇,必须惩办熙德。作品集中表现主人公感情与天职的冲突,但最后以二者的调和终场。作品所表现的激情的巨大力量,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加上未严格遵守“三一律”,因此,受到红衣大主教黎塞留的严厉批评。其他主要作品有取材于罗马历史的三大悲剧《贺拉斯》、《西拿》、《波里耶克特》等。晚年写作的悲剧《苏列娜》抨击了封建专制的罪恶。其悲剧庄严雄伟,人物性格鲜明刚毅,冲突尖锐集中,为英雄悲剧的典型。他成为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 拉伯雷   拉封丹 ☛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Corneille, Pierre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出身于卢昂一司法官家庭。先在耶稣会办的学校读书,受天主教影响颇深,后学拉丁文和法律。离校后当过律师。1629年开始写悲剧与喜剧。处女作《梅黛》发表后,引起宰相黎世留的关注,加入宫廷的五人创办班子,为首相写戏剧台词和牧歌式喜剧。后他不愿苟同黎世留的意见而退出了创作班子。1647年被法兰西学士院吸收为学士。他一生写了30多个剧本,著名悲剧有《熙德》、《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其中悲剧《熙德》为他带来很高的声誉,上演后取得惊人的成功。《熙德》是根据西班牙剧作家纪廉·德·卡斯特罗的剧作《熙德的青年时代》写成的。故事发生在西班牙,西班牙王国的老臣唐·狄哀格儿子罗德里克与唐·高迈斯之女施曼那相爱。唐·狄哀格被任命为太子的师傅,唐·高迈斯妒忌他,打了他一个耳光。唐·狄哀格蒙受耻辱。儿子罗德里克为父雪耻,在决斗中杀死了施曼娜的父亲。施曼娜仍然爱罗德里克,但却要求国王将他处以极刑,为她的父亲报仇。国王命令罗德里克出征抵抗入侵的摩尔人,拯救了祖国,荣获民族英雄的称号。最后国王成全了罗德里克与施曼娜的婚姻。全剧始终贯穿着维护封建传统荣誉和成全一对青年爱情婚姻的矛盾。乍一看作者把封建荣誉、义务、责任放在首位,但在处理上却让国王出面干预,使爱情婚姻得到妥善的解决。既维护了封建荣誉观念,又照顾了个人的幸福,表现出两种意识形态的妥协调和。《熙德》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第一部典范之作,结构严整、语言简洁,雄辩,流畅准确,风格华丽,形成了高乃依独特的悲剧艺术风格。

☚ 马莱伯   拉封丹 ☛
000009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