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文学理论与实践》
瓦莱特—埃默里,马蒂纳〔法〕译,法兰西学院高等汉学研究所出版,1982年,276页。
译者瓦莱特—埃默里,马蒂纳首先在前言和著作介绍中,评介了我国明代散文家袁宏道的生平及其著作。接着在作家与社会(佛教的影响,个人自在,政治与社会评论)、文学与传统(关于复古论的争论,文学的发展,研究与评论)、文学与自我(性灵论,趣,文学创作)和“自然”(语言的适应,散文接替诗歌,“风景”)各章中,深入、系统地论述了袁宏道的文学思想、理论及实践。
译者说,明朝万历年代被称为“公安学派”的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以其不受束缚而著名。公安学派属于反对正统派和复古派的思潮。袁宏道最有才华,最为出名,著述颇多。他是以合理的论据,也是以他对那种因循守旧表明基本态度的论战,来评论他那个时代的文学的。对他来说,不受束缚是文学主要的要求。真正的文学作品,不是按照试验过的方法写成,即使它是完美的,也应该受到作家个性和情感的培育。和正统文学传统相反,文学在这里成为个性直接表达的工具。他强调指出文学与自我的关系,这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至少在确认他的理论中,看来非常新颖。
袁宏道对文学作品,强调情感至上和人的现实性,他的名字永久和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的性灵论连结在一起。特别是他的散文,可以说是不朽之作,这不仅是有关文学思想的著作,也是有关“自由评论”的著作。袁宏道实际上被视为他那个时代革新了古典散文的,开拓了小品文领域的主要代表。这种文体,因其不沉陷于娇揉造作,而成为中国文学引人注目的发展道路。
袁宏道的著作,代表一种反对教条束缚和沿用旧体的文学创作。它们表达出,作者为在文学中确认自我的精神和情感,而表现出的拒绝继承传统戒律的个人气质。袁宏道在传播和阐明这些文学思想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坚持的文学思想,如文学的“真实”,作者的“个人特色”,表明了万历年代部分文学的特点。
综上所述,构成了和袁宏道的名字连结在一起的性灵理论的主要之点,不过,这种适合于创立一种真正新颖的表达方式的文学形式的革新,不是在诗中实现的,而是在最宜于表达这种情感的体裁——散文中实现的。通过他的抒情方式,他的许多评论,特别是他的“风景”,拥有了传统上属于诗的作用。这些散文,由于消泯了各类古典体裁之间的界限,融合了文学譬喻和朴素语言,因而有利于一种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的出现。这一文学思潮,在明代末期,通过张岱而达到其顶点,通过金圣叹和李渔而持续到清代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