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行行重行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篇名。东汉末无名氏作。《玉台新咏》题为“枚乘杂诗”。宋严羽《沧浪诗话·考证》说:“《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玉台》作两首。自‘越鸟巢南枝’以下,别为一首。当以《选》为正。”清冯班《严氏纠谬》说:“按《玉台集》北宋本止作一首,永嘉陈玉甫本误耳。”关于此诗主旨,有两说。清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说:“此臣不得于君,而寓意于远别离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说:“《行行重行行》,此只是室思之诗。”关于诗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二句,有多种解释。《文选》李善注说: “《韩诗外传》曰:‘《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清纪昀说:“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启下相去之远。”(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引)吴淇《选诗定论》说:“第七、八句,忽插一比兴语,有三义:一,以紧应上‘各在天一涯’,言北者自北,南者自南,永无相会之期;二,以依北者北,依南者南,凡物皆有所依,遥伏下文‘思君’云云,以见心身唯君子是依;三,以依北者不思南,巢南者不愿北,凡物皆有故土之恋,见游子当一返顾,以起‘相去日已远’云云。”朱筠说:“就胡马思北,越鸟思南衬一笔,所谓‘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也。”(《古诗十九首说》)关于诗中“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二句,亦有多种解释。《文选》李善注说:“浮云之蔽白日,以喻邪佞之毁忠良,故游子之行不顾反也。”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情也。”近人朱自清说:“‘浮云蔽白日’这个比喻,李善注引了三证(均见注释),都只是‘谗邪害公正’一个意思。本诗与所引三证时代相去不远,该还用这个意思。不过也有两种可能:一,是那游子也许在乡里被‘谗邪’所害,远走高飞,不想回家;二,也许是乡里中‘谗邪害公正’,是非黑白不分明,所以游子不想回家。前者是专指,后者是泛指。”(《古诗十九首释》)今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这句可能是比喻游子在外地为人所惑。”关于此诗的结构层次,也有几说。清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说: “首言‘行行’,远也;复言‘重行行’,久也。即包全篇意。”又在“越鸟巢南枝”句下注说:“以上言远,完上‘行行’二字。‘相去日已远’以下,言久也,完下‘行行’二字。”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说:“起六句追述始别,夹叙夹议,‘道路’二句顿挫断住。‘胡马’二句。忽纵笔横插,振起一篇奇警,逆摄下游子不返,非徒设色也。‘相去’四句,遥接起六句,反承‘胡马’‘越鸟’,将行者顿断,然后再入己今日之思,与始别相应。‘弃捐’二句,换笔换意,绕回作收,作自宽语,见温良贞淑,与前‘衣带’句相应。……凡六换笔换势,往复曲折。”张玉谷《古诗赏析》说:“首二,追叙初别,即为通章总提,语古而韵。‘相去’六句,申言路远会难,忽用马鸟两喻,醒出莫往莫来之形,最为奇宕。‘日远’六句,承上转落念远相思、蹉跎岁月之苦;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略露怨意。末二掣笔兜转,以不恨已之弃捐,唯愿彼之强饭收住,何等忠厚!”此诗是一首思妇之词。诗中抒发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汉末年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全诗结构曲折严谨,抒情委婉真挚,深厚缠绵,语言浅显自然,生动含蓄。诗中还巧用比兴,特别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二句,以比喻代抒情,十分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行行重行行》注释和全文翻译 - 可可诗词网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重行行:行了又行,走个不停。胡马:意指北方的马。古时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越鸟:南方的鸟。越,古时称南方少数民族“百越”。缓:宽松。顾反:回家。弃捐:抛弃。

【大意】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吃口饭保重身体吧!

字数:416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7页.

名诗《行行重行行》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 ①行行: 等于说“走啊走啊”。重: 又。②天一涯: 天一方。③阻:险阻。④胡马:北方所产的马。⑤越鸟: 南方的鸟。越,指南方百越之地,包括现在的两广、福建等地。⑥远: 久远。⑦缓: 宽松。⑧顾: 念。

【诗大意】 走啊走啊,不停地走,我与你活活地分开。如今,我们相隔万里,天各一方。路途艰难又遥远,何时才能再见面?胡马南来后仍然依北风而立,越鸟北飞后仍然在树枝上南向筑巢。鸟兽尚且如此眷恋故土,难道你就不想家吗?随着你一天天的远去,我便一天天地消瘦,原来的衣服已宽大得不能穿了。可是至今不知你的归期,莫非你的心已被别人迷恋住,所以一直不想回来?对你的苦苦思念使我变得很衰老,而如今又到了岁末,一年快要尽了,我的一生也将很快过去。算了吧!这些想法不必再说了,但愿你多多吃饭,保重身体。

(吴小林)

【赏析】 这是一首思归诗。诗中女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是一个天涯游子。开头说“行行重行行”,又说“相去万余里”,可见女主人公对游子的具体动向虽不详细了解,却知道他越走越远,久无归期。这比干脆没有消息更令人伤心。诗的最后一句说:“努力加餐饭。”这是慰勉对方的话。我们参考一下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结尾: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以彼例此,可见主人公对于所思念的远人或多或少还是有所知的。而全诗的感情、设想以及措辞的语气等,都与这一特定情况有关。

古诗在一首之中允许换韵。而换韵处往往也正是划分段落的地方。此诗共十六句,八句一韵,正好分为两大段。前一段细腻地刻画出两地离别之苦,后一段更在前一段的基调上执著地倾诉自己的相思之切。最后以撇开自己、勉慰离人作结,在温柔敦厚的语气中饱含着酸辛的悲怨之情。这不仅体现了汉代五言诗的特点,也可以看出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风貌。

“行行重行行”,表示两层意思,一是空间距离越来越远,二是时间距离越来越长。“与君生别离”是追叙分手时情景,“生别离”等于说活生生地离开了。《楚辞·九歌》有 “悲莫悲兮生别离”之句,所以朱自清先生认为这句是用典,而且还暗示给读者以 “悲莫悲兮” 的意思。接下去从“相去万余里”到“会面安可知”,这四句全是从《诗·蒹葭》里化出来的。“各在天一涯”就是 《蒹葭》 里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道路阻且长”更是直接用了 《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成句。朱先生说,它“暗示 ‘从之’不得的意思。”这就是我国传统诗歌用典的特定效果。朱先生说:“借着引用的成辞的上下文,补充未申明的含意;读者若能知道所引用的全句以至全篇,便可以从联想领会得这种含意。这样,诗句就增厚了力量。这所谓词短意长;以技巧而论,是很经济的。典故的效用便在此。” ( 《古诗歌笺释三种》)

另外,这四句还显示了古典诗歌 “回环复沓” 的特点。“相去万余里”是从两人相隔的距离来说,是从中间说的; “各在天一涯” 则是分开从两头说;“道路阻且长”又从中间加深一层说,意思是不但相隔遥远而且路上十分难走;“会面安可知”再从两头深一层说,意思说双方见面的机会实在太渺茫了。其实这都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措辞不同而已。下文的“衣带日已缓”是说人渐渐瘦了,“思君令人老”是说人老得快,用意也是重复的。这种“回环复沓” 的特点,从《诗经》、《楚辞》以来就有了。但从先秦发展到两汉,诗歌的艺术技巧更加成熟,所以这一首诗的 “回环复沓”,便与 《诗经》的字句重复,和 《离骚》的段意重复有所不同而变化也较多了。接下去“胡马依北风”两句用的是比兴手法。禽兽尚且留恋乡土,何况有思想感情的人呢?过去人们讲这两句,只强调北方的马和南方的鸟这一层意思,其实这里还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盖胡马只有离开北方才“依北风”,越鸟只有离开南方才“巢南枝”。可见这两个比兴句是暗示离乡背井的游子应该早些归来才是;而他竟至今未回,恐怕就是由于“浮云蔽白日”的缘故了。诗人把这两句安放在两大段中间过渡的地方,可谓匠心独运。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这里似是断处,实是连处。”(同上)可这层意思并未立即点破,从第二段开头,诗人却把笔锋转到主人公对游子思念之殷切上面,这就是后来人所说的 “婉约”。但“婉约”和 “切直”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没有 “切直”,就显不出 “婉约”的特色。第二段的八句,是把对方 (即游子)和自己(即思妇)交叉着来写的。“相去日已远”指对方,“衣带日已缓”指自己。前一句切直,后一句婉约。柳永词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没有“衣带日已缓”来得委婉含蓄。接下去“浮云蔽白日”两句,是就对方说,点出游子可能另有所欢,如白日被浮云所掩蔽。陆贾《新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但古人也常以“日”、“月”比喻男人或丈夫,所以这个比喻完全可以解释为游子另有所欢。不过诗人仍用比兴手法,读起来还是比较婉约的,而底下“游子不顾返”一句才写得比较切直。接着又从自己方面说。“思君令人老”是从《诗·小弁》“惟忧用老”一句化出来的,人本不老,由于相思情切才显得老,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忧”字。而下一句“岁月忽已晚”却语含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指一生易尽,暗喻自己的年华易逝。所以这两句是饱含着无限忧伤的。最后两句,先说自己,再说游子。意思说相思无益,自己把这些都撇开,只希望在外的人自己多多珍重。诗人从头至尾都写得比较含蓄深沉,虽极尽悲伤愁苦却没有一句剑拔弩张的决绝之辞,整首诗显得是那么温柔敦厚。这也正是汉代古诗的最大特色,也达到了情韵不匮的蕴藉境界,而这种蕴藉含蓄的境界正是我国传统诗歌中十分可贵的。


《行行重行行》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清张玉榖对它的主旨和艺术特色,曾作过言简意赅的评析:

此思妇之诗。首二,追叙初别,即为通章总提,语古而韵。“相去”六句,申言路远会难,忽用马鸟两喻,醒出莫往莫来之形,最为奇宕。“日远”六句,承上转落念远相思,蹉跎岁月之苦;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返,点出负心,略露怨意。末二掣笔兜转,以不恨已之弃捐,唯愿彼之强饭收住,何等忠厚!

这个评析,中肯而精当。“行行”,犹言走啊走啊。 “重”,又。两“行行”重叠,中间再加上一个“重”,实写丈夫愈走愈远;虚写妻子思念的深切和心情的惆怅。诗的开头,就笼罩上了离愁别恨的气氛。第二句“与君生别离”,用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语意,点明主旨,极写悲痛莫过于生离了,故张玉榖说这二句是“通章总提”。

“相去”六句,写夫妻两地相隔遥远。 “道路阻且长”虽用《诗经·兼葭》中“道阻且长”的成语,但联系全诗,这个“阻”字,既指山水相隔的艰险,也兼指人生的种种阻隔,故才有“会面安可知”的慨叹,进一层抒写“生别离”的哀伤。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是说胡马(指产于北方的马)南来,仍依恋北风,越鸟(指产于南方的鸟)北去,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言外之意是鸟兽都眷恋着故乡,何况人呢?这两句,诗人用比兴代替抒叙,一是把女子的思念之情,再加渲染,设想丈夫理应怀念家乡,倍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二是这样写,虚虚实实,曲曲折折,蕴婉含蓄,更富诗意;三是为掀起更大的思绪波澜作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说思念而说日益消瘦,而说衣带日益宽松,这就是诗歌语言之美。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用汉乐府《古歌》: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经《古诗》引用后,为历代文人赞赏和效仿,这是因为诗人把最平凡的字眼,用到了最确切的地方了。

“浮云蔽白日”,说明游子不返的原因。对这首诗的不同理解,主要是由“浮云蔽白日”而引起的。一种是讲思妇怀念丈夫,象上文所说的。一种是讲被放逐的人怀念君主或府主。著名李善《文选注》就是这样看的。这两种解释的分别,即在“浮云”两句上。以“浮云蔽白日”作为丈夫另有新欢,以新欢比浮云,以白日比丈夫,写丈夫因此不归。不过在封建社会里,一般用日比君,所以李善注: “浮云之蔽白日,以喻邪佞之毁忠良,故游子之行不顾返也。顾,念也。”张琦说: “此逐臣之辞,谗谄蔽明,方正不容,可以不顾返也。然其不忘欲返之心,拳拳不已,虽岁月已晚,犹努力加餐,冀幸君之悟而返已。”(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这是说, “君”指君主, “与君生别离”,指遭君主放逐的意思。但就“行行重行行”两句看,作为臣子被放逐的话,似也不恰当。因此有第三种解释,即这首诗还是思妇怀念丈夫的诗,但“浮云蔽白日”,指丈夫在外,受到谗人的毁谤,因而不能回来。就诗看,妇人与丈夫既相去万余里,又音讯不通,那末丈夫不归的原因是什么,妇人无从知道,所以“浮云”句的解释,作第一种或第三种解,都可以说得通。不过就读者讲,主要是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自身的感受,以谗谄蔽明来解释“浮云蔽日”说最为深切,所以采取第三说的读者当是多的。现在我们读这首诗,联系结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浮云蔽日,喻有所惑”,即猜想丈夫另有新欢,似更符合诗的原意。由消瘦到猜想,感情一层比一层强烈。爱和恨这一对矛盾,本来是水火不容的,但一坠入情爱之中,却能交织在一起,有时甚至水乳交融。 恨, 往往是爱的一种更强烈的反映。这里思妇的“略露怨意”,也是对丈夫真挚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承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是把相同的意思,再重复一遍。 语意虽近,但感情又进了一层, “令人老”,已不止于“衣带缓”了。 “岁月晚”,指一年将尽, “忽已”,极言时光流转之快,而会面更是遥遥无期,怎能不“陡然惊心”。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历来也有两种解,一说是劝慰游子,一说是思妇的自我宽慰。我们觉得还是前者较为合理,较为符合诗的原意。这两句话的意思,朱自清先生解释为: “反正我是被弃了,不必再提罢;你只保重自己好了!”(《古诗十九首释》)这样解释,好象和略带怨恨的“弃捐勿复道”是矛盾的,在语气上似乎也不太合逻辑,但总观全诗,这“掣笔兜转”的一笔,实是神来之笔,如果把“努力加餐饭”理解为思妇的自我宽慰,一是有损于思妇形象的统一性,二是把诗的和谐整体破坏了。这首诗的基本旋律,是刻骨铭心的相思,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句一情,一情一转,愈转而意愈深,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正是这首诗旋律中的最强音。

《古诗十九首》继承《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汲取乐府民歌的营养的结果, 《行行重行行》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特别在学习民歌的回环复沓、反复咏叹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保持了抒情民歌的基本特色。其次,比兴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引入诗中的民歌民谣,贴切自然,并一经融入诗后,稍加改动,因更见功力,都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引入诗中的《诗经》、《楚辞》的诗句,也是如此。再次,这首诗也最能代表《古诗十九首》的风格,语言浅近自然,短语长情,经得起咀嚼。表达的方法,则是平平淡淡的,确如明谢榛所说, “若秀才对老朋友说家常话” (《四溟诗话》),但同时又是委曲含蓄,故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