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骈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骈赋 骈赋赋体之一种。魏晋以后,骈文盛行。赋家受其影响,作赋多注重骈偶,讲求藻饰,喜欢用典,创为骈赋,又称“俳赋”。代表作品有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等。 ☚ 小赋 律赋 ☛ 骈赋 骈赋文体名。又名俳赋、排赋。为赋的一种体式。骈即对偶的意思。讲究语言形式的骈偶,本是善铺排的赋体之长,汉赋中已露端倪,刘勰称“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文心雕龙·丽辞》),即指这种情况。魏晋以来,伴随着文学观念的进步,文人对文学形式美的追求日益自觉,赋的骈化逐渐成为比较普遍的风尚,出现“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同上)的势态。曹植《洛神赋》、何晏《景福殿赋》、成公绥《啸赋》、潘岳《笙赋》、陆机《文赋》、左思《三都赋》、张协《七命》等赋,使用骈俪句型的频率,词性联对的工稳,均已超越前代,呈现直线上升的演变趋势。南朝赋家承流扬波,变本加厉,向更加精致的方向发展,不仅在属对精工、骈法新巧上倾力开拓,而且讲究声律的协调、用典的繁密,至梁陈时期臻于高峰。元代祝尧说:“迨沈休文等出,四声八病起,而俳体又入于律矣。徐(陵)、庾(信)继出,又复隔句对联,以为骈四俪六;簇事对偶,以为博物洽闻”(《古赋辨体》),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 骈体 【十画】 ☛ 骈赋 骈赋也叫“俳赋”。赋的一种。骈、徘 都指字句上的对仗。骈赋实际上就是押韵的骈文。骈赋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是在古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古赋有共同之处,都讲求华丽的辞藻,有相同的押韵规律。骈赋的显著特色在于:特别追求骈偶和用典。往往全篇都是四字对、六字对,尽可能避免同字对;往往满纸典故,并讲究剪裁融化,用典不露痕迹。此外,骈赋的题材广泛,除帝王生活、宫室、都城外,还可以写日常生活或离情别绪;结构上骈赋不拘泥于先序后乱、主宾问答的形式,而有较多的灵活自由,篇幅一般不长。后期的骈赋往往带有较多的抒情成分,夹用五、七言句,有诗歌化的趋势。骈赋的代表作有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恨赋》、庾信《哀江南赋》,等等。 ☚ 七体 俳赋 ☛ 骈赋即“俳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