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骈体文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骈体文钞

骈体文钞

文章总集。清李兆洛编。三十一卷。选录战国至隋骈文七百七十四篇,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按文体再分若干类。上编十八类,皆庙堂之作及奏进之篇;中编八类,为指事述意之作;下编五类,多寄兴抒情之作。篇前间有评语,述作者用心、文章风格、流派异同等。旧时流传较广。有道光间刻本。

☚ 四六法海   骈文类纂 ☛

骈体文钞

 先秦至隋骈体文选集。三十一卷。清李兆洛编。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冬成书。
 李兆洛,字申耆,号绅绮,晚号养一斋老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年进士,改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安徽凤台知县。后主讲江阴书院几二十年,成材颇众。是清代著名学者。精通音韵乐律,工诗古文,精考证。尤好舆地之学。著有《历代地理志韵略今释》、《历代地理沿革图》、《皇朝一统舆图》、《凤台县志》、《养一斋文集》二十卷等,辑有《皇朝文览》七十卷。
 本书选录先秦至隋末的散文七百七十四篇,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上编十八卷,分铭刻、颂、杂飏颂、箴、谥诔哀策、诏书、策命、告祭、教令、策对、奏事、驳议、劝进、贺庆、荐达、陈谢、檄移、弹劾十八类,共三百零九篇,是李氏所谓“庙堂之制,奏进之篇”。中编八卷,分书、论、序、杂颂赞箴铭、碑记、墓碑、志状、诔记八类,有二百一十九篇,皆属于指事述意之作。下编五卷,分设辞、七、连珠、笺牍、杂文五类,多属缘情托兴之制,共二百四十六篇。
 清代中叶,桐城派盛极一时,片面强调学习唐宋古文,完全排斥骈偶。李兆洛认为,当世治文,只知宗唐宋而不知宗两汉,未免失之偏颇;而欲宗两汉,非自骈体文入手不可。于是选编先秦至隋之文以成此书,以便学者“因其流而溯其源”。李氏主张骈散合一,他所谓的“骈体文”既包括六朝骈俪,也包括先秦诸子散文、两汉文赋。所以此书虽以骈体命名,所收作品却并非全是骈文。而是采摭面广,选录精良,所收秦汉六朝散文,大都比较出色,艺术性较高。
 是书于部分篇目之前,写有简单的评语,或指明某一些文体的来源,或点明某篇文章的妙处,或说明一类文体的范围特征,而最多的是指明各篇文章的风格及其来龙去脉,以揭示散文创作中上下相通的渊源关系。这些评语对于纠正当时人们对骈体文的各种偏见,颇有裨益。本书虽选录了一些《文选》未收的名篇,却也有不应有的遗漏。三十一个类别中,竟无赋类,亦不能不算是它的一大缺陷。另一个缺陷,是由编选者主张骈散合一的观念造成的。如编者所说,古文是唐以后对散行文体的称呼,骈文则是对六朝声律对偶文体的称呼,这在后来都有各自特定的内容、涵义,是早已约定俗成的。编者把涵义早已十分明确的骈体文的概念主观地扩大到先秦两汉,收入司马迁《报任安书》,诸葛亮《出师表》等并非骈体的散文,其结果只能造成混乱,因为先秦两汉的子史诸文,虽间有偶句,但毕竟是以散行为主,即使骈体文是由此发展起来的,但二者毕竟有明显的区别。编者只看到它们的联系,而忽视了二者不同的质的规定性,造成本书体例不纯。
 本书编成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次年即道光元年问世,是为合河康氏原刻本。此后,还有合肥徐氏重刻本,成都存古书局刻本等数种,但皆不常见。解放前中华书局刊印的《四部备要》本,附有谭献评点,常见易得。

骈体文钞 - 可可诗词网

骈体文钞

 骈体文选集。编选者李兆洛 (1769-1841) 是一位擅长考据的学者,精通音韵乐律、史地历算等。当时,桐城古文风行于世,唐宋八大家成为众望所归的文章典范。但骈文作者代不乏人,乾嘉之间甚至有 “骈文八大家” 之称,其中著名者如袁枚、孙星衍、洪亮吉、孔广森、汪中等,无论从才气上,还是从学力上,都足以睥睨桐城古文。加上还有阮元这样 “总督” 级别的文臣为其摇旗呐喊,骈文在清代中期号称“中兴”。但是,姚鼐编选的 《古文辞类纂》 问世后,桐城古文大出风头,被许多人视为文章的 “正宗”。李兆洛有感于此,就动手编选了这部 《骈体文钞》,以向读者展示骈文的魅力。从篇幅和体例上看,《骈体文钞》与《古文辞类纂》旗鼓相当,都是中型选本。它选录秦至隋末的骈体文七百七十四篇,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编排。显然,《骈体文钞》 侧重在追溯骈文在唐代以前的传统,以向读者证明骈文曾经有过的辉煌,从而来与桐城派所标榜的从唐宋八大家至归有光、方苞等人的古文传统抗衡。在这种文体之争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思想背景。一般而言,古文与 “载道” 的传统有不解之缘,而骈文则与追求美文学的风尚有关,两派互为消长,便构成了古代文坛上特有的景观。不过,李兆洛所谓的 “骈体文”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他有位学生发现 《骈体文钞》 居然将贾谊 《过秦论》、司马迁《史记·自序》、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诸葛亮 《出师表》 等散体文都网罗在内,名实不符,建议老师改一改。李兆洛当即回信教训这位学生说: 你难道没有看过我在书前写的序言吗?我在那里明确说过,唐代以后才有所谓 “古文”之名,秦汉以上文章都是 “骈体”。也就是说,李兆洛所谓的“骈体”,并非通常意义上的 “骈四俪六” 即特指六朝以后讲究声律对偶的文体,而是泛指采用偶句的一切文体,包括诸子散文,其目的是想跨越古文和骈文的鸿沟,“欲合骈散为一”,这是阅读此书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骈体文钞

骈体文钞

总集名。清代李兆洛(1769—1841)选编。兆洛,字申耆,号绅绮,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官安徽风台知县,后主讲江阴暨阳书院近20年,有《皇朝一统舆图》、《凤台县志》、《养一斋集》等。他“少读《文选》,颇知步趋齐梁,后蒙恩入庶常,台阁之制,例用骈体,而不能致工,因益搜集古人遗篇,用资时习”(《骈体文钞序》),又“欲合骈散为一,病当世治古文者知宗唐宋而不知宗两汉,因辑《骈体文钞》”(《清史稿·李兆洛传》)。此书自嘉庆十一年(1806)着手编选,至二十五年(1820)冬编成。全书计31卷,选录战国至隋代的文章747篇。共分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入选赋体作品有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解难》,枚乘《七发》,曹植《七启》等。此书骈散兼收,选录比较丰富、精当,篇前间有评语,有裨于读者阅读、研究唐以前散文。但编者人为地将骈文概念扩大到先秦两汉,书中又不设赋类,则颇遭异议。有道光元年(1821)合河康氏刻本、合肥徐氏重刻本等。较精善者为《四部备要》本,附有谭献评点。199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又有据世界书局仿古字版影印本。

☚ 顾华玉集   逊志斋集 ☛

骈体文钞

文集。清李兆洛(1769—1841)辑。三十一卷。兆洛有《养一斋文集》已著录。书分上、中、下三编,收入骈文七百七十四篇。辑者以为唐以下始有古文之称,而别对偶之文为骈体。所选上自战国,下迄隋代。分铭刻、颂、杂颺颂、箴、谥诔哀策、诏书等三十一类,类名一卷。以便学者沿流溯源,见骈体文之概貌。内容丰富,诸多名篇选入此间。题下多有简括评语,提示艺术特色,不乏精深见解。唯取材不注明出处,又因主张骈散合一,亦收入若干非骈之什。清人谭献有评语三则。有清刻本,《四部备要》本,国学整理社民国二十五年(1936)刊本。上海书店一九八八年据世界书局旧版本影印。中华书局得谭氏手批原本精校印行,为最佳本。

骈体文钞

总集名。清李兆洛编。三十一卷。选录自战国至隋代的骈文。分为三编:上编十八类,为庙堂之作,奏进之篇;中编八类,为指事述意之作;下编五类,为抒情寄兴之作。所录较为丰富,有名之作多入选。此书能溯骈体文之本始。篇前间有评语,议论其流变、风格。有道光间刻本。

骈体文钞

《骈体文钞》

清李兆洛编选。31卷。收录自战国至隋代骈文。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庙堂制作之文,分铭颂等18类;中编为指事述意之作,分书、论等8类;下编为缘情托兴之文,分连珠、杂文等5类。所收颇富,并间评风格流派异同。《四部备要》本。通行本。

☚ 历代赋汇   骈文类纂 ☛

骈体文钞

三十一卷。清李兆洛 (1769—1841)编。李兆洛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授安徽凤台知县。工诗古文,尤长舆地之学。著有《养一斋文集》、《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历代舆地沿革图》、《大清一统舆地全图》等。另编有《皇朝文典》等。“骈文”与“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们争论的热点之一。李兆洛自幼“颇知步趋齐梁”,为“苟第较其字句,猎其影响而已” (《骈体文钞》序),故搜辑古人遗篇,上始于秦,下迄于隋,编成此书。全书凡三十一卷,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十八卷,包括铭刻、颂、杂飏颂、箴、谥诔、哀策、诏书、策命、告祭、教令、策对、奏事、驳议等各体,共三百零九篇,为“庙堂之制,奏进之篇”。中篇八卷,包括书、论、序、杂颂、碑记等“指事述意之作”共二百四十八篇。下编五卷,包括设辞、七、连珠、笺牍、杂文各体“多缘情托兴之作”,共二百四十六篇。集前有总序,每编之中又有小序,并于有些文章后略加圈点、评语。“右徐庾、左韩柳”之观点示必足取,但认为“义理无殊途”、“得其厚薄纯杂之故,则于其体格之变,可以知世焉”,则颇为精到,有所独见。此书亦有一定史料价值。最早版本为清康熙年刻本,后有同治六年(1867)刻本。娄江徐氏藏版,有光绪乙亥(1875)本。成都存古局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同学整理社世界书局本。1988年上海书店据世界图书版影印本行世。

《骈体文钞》

骈体文总集。清代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今江苏武进人)编著。《骈体文钞》 分上中下3编,上编包括铭刻、颂、杂物颂、箴、谥诔、哀策、诏书、劝进、弹劾各体,被李氏称作 “庙堂之制,奏进之篇” ; 中编包括书、论、序、碑记、墓碑、志状、诔祭各体,均系指事述意之作; 下编包括设辞、连珠、笺读、杂文各体,多系缘情托兴之作。入选文章远比 《文选》 、《古文辞类纂》宏富。《骈体文钞》是编著者骈散合一的主张的体现,所选篇章多系反映当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优秀佳作,但也有不少封建性糟粕。本钞曾经谭献数次评点,前后达20余年,剖析文意,每篇各下评语,对后人阅读多有启迪。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