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泊医官翰林医官院(局)医官任在外州府军监差遣者(《宋会要 ·职官》36之103) 。
职源与沿革❶宰相之名,始出于先秦诸子。《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 ❷宋初沿唐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隆平集》卷2《宰执》:“宋兴,以平章事为宰相。” ❸元丰五年四月新官制,以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左相,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右相,行中书令之职(《宋宰辅》卷8)。 ❹政和二年九月,以三公官太师、太傅、太保为真相,以左辅、右弼为宰相(《宋诏令》卷163《新定三公辅弼御笔手诏》)。 ❺靖康元年十一月,复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靖康要录》卷1)。 ❻南宋建炎三年四月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要录》卷22)。 ❼乾道八年以后,“左、右丞相为宰相”(《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
职掌宋代相权甚强,虽然设枢密院以分宰相之兵权、三司使分宰相之财权,但从总体上说,未能改变“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的格局,“中书(宰相)总文武大政,号令所从出”(《长编》卷57)的权力,迄南宋之世而不衰(并参《宋史·职官志》1《宰相之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