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开发方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开发方式

2.开发方式

(1)修建各种类型水利工程,变荒地为水地。甘肃兴水开荒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土到洋的过程。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主要以锅驼机、柴油机为动力,建设小型堤灌工程,扩大水地面积。60年代以来开采利用地下水,70年代初形成打井高潮,在旱荒地资源比较集中的河西地区修建了一大批机电井,中部地区打井数量也很多,都不同程度地开发了一些荒地。70年代开始建设大、中型提灌工程,逐步向规模开荒发展。景泰川电灌工程一期1971年上水浇地后,使2万公顷荒漠和旱地变成了良田。河西地区先后兴建了党河、双树寺、西营河等一批中小型水库及配套工程,并结合打井开荒,新增水地6万多公顷。进入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3年两西建设开始,依靠水利工程带动荒地资源开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引大入秦、景电二期、草滩庄枢纽等大中型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河西地区新开垦宜农荒地约4.8万公顷。1988年以来张掖地区每年开荒都在1 660公顷左右。
(2)安置移民,促进荒地资源开发。全省荒地资源开发一直和移民安置紧密相连。1958年第一次河西开发,省上成立了移民局,负责河南、山东、天津等外迁移民的安置,强行迁移户口,参加军垦兵团。由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再加上后来遇到的三年经济困难,致使这次移民部分实施后停止,已经迁移的也基本回流原籍。1983年“两西”建设开始后,随着河西和中部一些地区较大面积的垦荒,开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移民安置,先后从定西、陇西、通渭、永靖、东乡、静宁、庄浪等没有新建水利条件,生态环境恶劣,农民生活贫困的地方,向河西地区和中部灌区移民。这次移民采取自愿的原则,从上到下精心组织,迁出迁入地区相互配合,按照劳力先上,自力更生为主,国家适当补贴的方式,分期分批迁移安置,并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对移民负责到底。10年来向河西和中部灌区共移民30万人,其中向河西移民7万多人,中部就地向新灌区移民23万人。这些移民不仅加快了荒地资源的开发速度, 自己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基本实现了“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 四五年开始致富”的目标。1992年迁移到河西的贫困农民人均产粮592公斤, 人均纯收入达到570元,还减轻了原居留地的压力,使留住人员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靖远县若笠乡双合村迁出110户629人后, 留居者人均耕地由0.46公顷增加到0.83公顷,人均林草面积分别达到0.1公顷和0.086公顷,人均产粮水平比原来成倍增长,畜牧业也得到了发展。

☚ 1.开发阶段与规模   (二) 荒山资源的开发利用 ☛
000194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