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快速发展阶段1980—1989年
进入80年代,江苏农业在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保障下,获得了很大的提高。1990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279.8亿元,比1980年增长89.5%,年递增率6.6%。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产值分别达164.2亿元、2.6亿元、58.5亿元、40.8亿元、3.7亿元,年递增率分别为3.8%、2.2%、7.5%、16%、12.7%。10年间粮食、棉花、油料、生猪出栏、水产品、茶叶、蚕茧产量年递增率分别为3%、1.1%、11.3%、0.2%、10.7%、10.3%、12.1%。从发展速度看,该阶段农业生产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 1980—1984年,是农业生产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全省农业总产值由147.7亿元提高到225.8亿元,增长52.9%,年递增率11.2%。农、林、牧、副、渔五业均增长较快,年递增率分别为9.6%、7.1%、9.2%、13.6%、10.7%。粮食产量继1983年突破3 000万吨大关后,1984年达到3 353.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80年增长38.9%,年递增率8.5%。棉花产量达66.59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比1980年增长59.3%,年递增率12.3%。其他农产品产量也都有较快增长。
(2) 1985—1989年,农业生产步入调整结构、稳定提高阶段。这期间,全省农业总产值由232.8亿元增加到279.8亿元,增长20.2%,年递增率3.7%。但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发展差异性较大,其中种植业仅增长4.9%,年递增率1%;牧业、副业、渔业分别增长23.7%、1.24倍、74.1%,年递增率4.3%、17.5%、11.7%;而林业产值则下降12%,年递减2.5%。粮棉产量始终末能达到1984年的水平,并出现徘徊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