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教学法
研究劳作的教学原理和方法,是分科教学之一。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劳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尽管各国对学生手工劳动有不同名称,但实质性大同小异,都主张强调学生除学习外,还应学习其他手工艺,这不仅可以培养劳动习惯,而且对智育、德育也有很大帮助。 中华民国时期,劳作教学法可分为两大部分:(1)劳作教学概论。 包括: ❶ 绪论(阐述学科的性质、系统、任务、研究对象与方法); ❷ 劳作教学的目的、任务(即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陶冶思想情操,使学生掌握劳作的理论和技能); ❸ 劳作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年龄特征及学习心理; ❹ 劳作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❺ 劳作教学工作的环节与科技活动。(2)劳作教学分论。包括: ❶ 工艺教学法(纸工、泥工、编织工、竹木工、金工等是劳作课的主要组成部分); ❷ 农艺教学法(农艺、园艺等,约占师范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劳作课时的1/3左右); ❸ 家事教学法(包括刺绣、缝纫、烹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坚持在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多年实践,1977年以后,明确规定小学设手工劳动课,中学设劳动技术教育课。 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