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笔海胆
【概况】: 异名 海胆、烟嘴海胆(《南海海洋药用生物》),粗棒海胆(《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长海胆科动物石笔海胆的棘。 原动物 石笔海胆(Heterocentrotus mammillatus(Limmaeus) 形态 壳很坚厚,呈椭圆形。 反口面隆起,口面平坦,围口部不凹陷。大棘极强大和粗壮,它的基部为圆柱状,上端为球棒状或三棱形。口面的大棘扁平,末端扩大成鸭嘴状。中棘为短楔形,密挤地铺于壳的表面。 体色很美丽,大棘的颜色一般为深浅不均匀的浅褐色或深褐色,也有时带灰或黑褐色,末端1~3条浅色环带。口面的大棘末端带赤色。 中棘为白色、褐色或黑紫色。 生境与分布 栖息在珊瑚礁洞穴内。4月间产卵。分布于西沙群岛和海南。 。【药性】: 功效 《中国药用动物志》:“清热消炎。” 主治 中耳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中国药用动物志》:“治中耳炎,有清热消炎作用:石笔海胆棘刺,晒干研末,外用吹耳。” ❷ 《南海海洋药用生物》:“治耳炎:石笔海胆的棘状物磨醋注入耳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