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馆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馆职唐设置,宋初沿用。在史馆、昭文、集贤院等处任职。自直秘阁、直馆、直院至校理、校勘等,均称馆职,无定员掌三馆图籍编校,一般由文学之士中考选授职,称为入馆,元丰后职务多并入秘书省。南宋沿用,但不为人所重视。 馆职古代官名统称。北宋前期,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等置直馆、直院、直阁、修撰、检讨、校理、校勘等职,统称馆职。一般由文学之士考选授职。明清时,以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职为馆职。 馆职唐代泛指史馆、弘文馆、集贤院的职名。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上》:“唐制宰相四人,首为太清宫使,次三皆带馆职。”宋代则指馆阁中修撰、直馆、校理、校勘、检讨诸职。分为三等:高者为集贤殿修纂,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其次为集贤、秘阁校理;再次为馆阁校勘、史馆检讨。一般以文学之士中考选授职,称为入馆,为文臣清贵之选。元丰改制,馆职多并入秘书省,秘书省官著作郎、校书郎也称馆职。其后虽恢复馆职,但南宋后授予渐滥,不似北宋时为人所重视。 馆职元丰改制后,秘书省自正字以上省官,也称馆职。《馆阁续录》卷6《故实》:“诏馆职言事:(淳熙十年七月十三日)令侍从、台谏、两省、卿监、郎官、馆职各条具朝政阙失。……右札付秘书省。”《要录》卷92,绍兴五年八月甲辰:“诏馆职增为十八员。……秘书郎及著作各除二员,校书郎及著作各除二员,校书郎、正字通除十二员,而少、丞不与焉。” 馆职❶三馆秘阁官通称。元丰改制前,崇文院于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置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又有集贤院学士、直学士,史馆修撰、集贤修撰,三馆秘阁各置判、直(判昭文馆事、直秘阁之类);此外有集贤校理、秘阁校理,史馆编修、史馆检讨,崇文院检讨,馆阁校勘、秘阁校勘等,通称作“馆职”。馆职皆为文学高选,必经召试而后除授;不试而命者,或出于皇帝恩宠与赏功慰劳,省府、监司资格深者能获得。宋人视馆职为仕途终南捷径,两制、宰执官多取自馆职。(《容斋四笔》卷1《三馆秘阁》、《麟台残本》卷1、《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卷18《又论馆阁取士札子》)。 别称❶三馆学士。《宋史·李至传》:“观书阁下,上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与焉。”《长编》卷31辛酉:“诏自今游宴,宣召馆职,其集贤、秘阁校理等并令预会。先是上宴射苑中,三馆学士悉预,李宗谔任集贤校理,閤门吏拒之,不得入,……故有是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