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风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风教fēng jiào

风俗,教化。李绅《早渡扬子江》:焚却戍船无站伐,使知风教被乌蛮。

风教

风教

古代诗学概念。语出《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汉儒认为,风为《诗经》“六义”之一,《关雎》为《诗经·周南》之开篇。《毛诗序》通过对《关雎》诗意的附会,引出了诗歌的教育感化作用,进而把诗歌作为安邦治国的工具。在先秦,孔子提出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的主张,已经包含有诗歌教育感化作用的内容。荀子也强调诗乐的教化作用,主张统治者应自觉地利用诗乐教育人民。《毛诗序》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文学思想,强调统治者应利用诗歌自上而下地教化人民,达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重视诗歌政治、道德的教化作用,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或消极的双重作用。唐代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期“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正是风教主张的继续,对引导诗人面向社会、人生,关心人民疾苦起了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过分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忽略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曾严重影响诗歌的发展。参见“教化”。

☚ 风韵   教化 ☛

风教fēng jiào

风俗教化(1)。《五帝本纪赞》: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到老年人都各自常常传说黄帝、尧、舜的地方,那里的风俗教化确是与众不同的。

教化2

教化2

礼仪,教化:礼化 礼教 冠带
礼乐教化:诵弦 诵弦
道德教化:德(德教;德言)
圣德教化:玄化
风俗教化:风化 风教 俗化
 美善的风教、政绩:高风

另见:修养2 品德 文化2

☚ 教化2   各种教化 ☛

风教fēng jiào

风俗,教化。《史记·五帝本纪》:“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固殊焉。”

风教

中国古代艺术伦理命题。标明诗歌具有教化的功能和作用。语出《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早在先秦,孔子就提出诗歌应“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荀子也主张统治者应自觉地利用诗乐教育民众。《毛诗序》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思想,强调统治者应利用诗歌作为安邦治国的工具,而诗歌创作则应维护封建道德,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

风教feng jiao

customs and education

风教

指诗歌的教育感化作用。语出《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关雎》本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爱情诗,《毛诗序》却附会其诗意引出诗歌教化人的作用问题,进而将诗歌作为安邦治国的政治工具,强调诗歌创作应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其政治统治服务。对于文学的社会作用,早在先秦,孔子就认为诗歌等文学艺术应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荀子也提出“礼辨异,乐和同”的诗乐教化作用,主张统治者应自觉地利用诗乐教化人民。《毛诗序》对这一文学思想作了总结和发展。“风教”的价值还在于教化的特点: 比兴的手法。“风”在《诗大序》里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国风”的风,是诗三百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二“风”,同“讽”。郑玄说:“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可见,“风教”之风兼含上述两意。一方面,风教,指诗(包括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教育化人的作用。另一方面,风教,又不是一般教化人的方法,它是以婉转譬喻比兴寄托的方式劝服人,从而达到教化人的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