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素质的修养和锻炼
领导者的素质与它形成的生理机制和遗传因素等天赋条件有关,但归根结底也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实现的,是通过培养、养习、训练、总结而不断发展提高的。因此,领导者的素质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与领导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实践条件、被领导者的状况相关的。尤其是当今时代,领导者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局势变化多端,不同社会制度竞争激烈的复杂环境之中,其管理已不再仅仅限于简单的人、财、物,而是空间、时间、运行的管理。
领导者更要善于研究人,人和物的运动,掌握信息、运筹时间,具有统筹全局,综合管理的能力。因此,领导者要想治国安邦,为人民建功立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就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
领导者素质的提高是内在主观因素和外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方面的素质修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也各有不同,但一般说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认真读书学习。领导者的高尚品德、渊博知识、卓越才能的取得离不开学习。因此领导者要有学习的紧迫感,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因为无知意味着无能,无知无能意味着淘汰。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优秀的管理人才,都是发奋学习,矢志读书的人。
学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读书学习,掌握间接经验,因为每个人生命有限,接触的范围有限,不可能事事实践。间接经验是前人和他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概托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掌握和借鉴间接经验可以使领导者节省时间、开阔视野,了解历史、更新知识加快素质提高的速度。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领导者更要接受继续教育、补充更新知识结构,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的形式一般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脱产轮训、集中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的培养和轮训日趋受到重视,制订了干部轮训计划并为此建立了各种干部学习基地。这种学习能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接受比较正规的教育,而且目标明确、主题突出,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也受到时间、条件、学习内容的限制。
另一种是在职进修、业余学习。这是更重要的、更持久、更灵活的学习形式,因为领导者大部分时间在工作岗位上,这就要下决心挤时间,钻空子,利用书本、广播、电视等工具抓紧自学。
学习内容要根据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和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来确定,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又体现领导个性的多样性,同时要根据内容深浅,需要的缓急制造学习计划,切勿好高鹜远,囫囵吞枣,否则将会事倍功半,劳而无功。
在学习中要从实际问题入手,认真思考,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及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较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又要把学知识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进行鉴别,还要善于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决定取舍。如果在学习中脱离实际,寻章摘句,坐而论道,尽管宏论滔滔,也只是花架子,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领。此外,还有一些学习的具体方法,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循序渐进的计划; 掌握时间运筹法,合理安排利用时间; 广泛涉猎又勤于思考; 分析比较多做札记、卡片、读书笔记; 交流学习经验和信息,循环复习记忆等,领导者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经验,找到切合实际的学习的方法。
(2)勇于实践改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直接认识,也只有实践才能使认识得到发展和检验,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领导者素质的提高,不能关起门来修身养性,光啃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导者只有积极投身到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才能获得对自然、对社会的真正知识。
社会实践是学习最广阔的课堂,在实践中即可以加深对原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获得新知识的第一手资料,又可以提高思想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者的决策思想和组织管理方法首先来自实践,其正确与否也要受到实践的检验。
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这又迫使领导者去探索改革,培养开拓创造能力。实践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精神,这样在实践中领导者才能认识自己的无知和个人力量的渺小,加强与群众的联系,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总之,在实践中处处皆有师,事事皆学问。领导者只有扎根实践,才能锻炼出货真价实的领导才能。那种高高在上,指手划脚,只凭汇报,闭门造车者,十有八九会走上趋向于官僚主义的歧途。
实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了解乡土民情及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社会发展的问题,也可以为解决某方面问题进行蹲点,抓住典型、解剖麻雀,找到规律性的认识,以利指导面上的工作,也可以通过承担各种不同的任务,主持组织各种不同人的活动、锻炼选贤任能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宣传说服能力等等。
在当前就是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去,改革开放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只有积极参加改革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症结,制定相应的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践和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是“水涨船高”的关系,领导者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实践。但也不能为了实践而实践,把实践锻炼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应当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原因,提高巩固成果和弥补失败的措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提高领导者的素质,也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高层次的实施准备了条件。
(3)加强自我修养。领导者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自身主观的努力,只有在实践中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自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真正的良好效果。领导者自我修养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自我、开发自我。
认识自我。领导者由于处在社会舞台的指挥席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其一言一行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知,褒贬不一,甚至大相径庭,领导者要“贵有自知之明”,要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即看到自己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弱点和不足,不会为溢美之词飘飘欲仙,不为贬斥之言垂头丧气,不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而自以为是; 也不以已之短比别人之长自卑自弃。
批评自我。认识自我比认识他人更难,尤其是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因为人们通过自己的言行对每一件事物的要理总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准的,因此,领导者应当具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对照实践结果,经常解剖自我,批评自我,找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实现目标的差距,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以及需求出发,调整自己的所作所为,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问题要善于以失败中吸取教训,敢于公开认错,承担责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力戒再犯。
控制自我。领导者认识了自我,也富于自我批评精神,但若没有克服自己缺点和弱点的顽强意志,就会在自我批评之后依然固我,重蹈覆辙。这就要求领导者能自觉改造自我,培养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习惯的自制力,这种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有长期磨炼的过程。
领导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自我修养规则,随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清除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同自己应当负的领导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之间的矛盾,也可以用一些警句、格言作为座右铭,置于左右,用以自警、自戒、自勉,甚至可以制定些适当的自我惩罚措施,加强自我改造意识,还可以采用一些调节自我的心理学方法,诸如意识调节法、语言调节法、注意转移法、行动转移法等等来帮助控制自我。
总之,领导者要有“慎独”精神,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按照思想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中、言行中,能谨慎不苟,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刻苦自励,动心忍性,从点滴小事做起,方能积小成大,为民建功立业,达到自身修养的最高境界。
开发自我。领导者提高素质的自我修养还应当包括自我开发,发掘自己潜在能力,一方面是开发先天的潜力,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类型以及年龄、身体素质等条件,扬长避短,有意使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朝着有利于提高领导素质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开发后天的潜力。敢于向超过目前现存能力的目标挑战,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拓宽工作范围,敢担重任,这些都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好方法。那种只顾做“轻车熟路”工作的,“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的“清官”,怠隋偷闲,不仅不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就是已经具备的素质也会因为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客观的、实际存在的情况而丧失效力。
(4)自觉接受监督。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既是本身自觉改造的过程,也是接受党和群众监督的过程,能否自觉接受,是自我改造觉悟高低的分水界岭。
自觉接受监督,首先是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接受群众监督的条件,例如,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监督的组织和程序以及规定接受监督的内容,使群众有章可循,有监督之处所。其次要完全放下架子,把自己与群众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自觉遵守法制,使群众敢于说话。因为监督不仅来自上级和同级,更多的是来自下面的群众,他们心目中都有一杆衡量领导者优劣的称杆,但是群众对监督领导往往怀有一种害怕打击报复的心理,因此领导者对群众必须虚心诚恳,广开言路,在接受批评时不计较某些具体问题的出入和对方的态度,甚至要住得起误会和冤枉。要敢于把自己的缺点错误袒露于大庭广众之中,公开作自我批评,以便在群众的监督下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