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萍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萍剑

青萍剑

传统剑术套路。“青萍”是古代宝剑名。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三十八《博喻》:“青萍、豪曹,剡锋之精绝也,操者非羽、越,则有自伤之患焉。”青萍剑以“青萍”为套路名称,是为了表明高古,但不能说明“足见汉时已有青萍之名”。相传青萍剑传自江西龙虎山潘道人,法号元圭。潘传给山东沂水县孟教华;孟传临邑县冯希阳(号和玉);冯传山东海丰县杨鄂林(字棣元);杨传河北省盐山县贾云鹤。云鹤字飞化,是近世青萍剑的主要传习整理者。云鹤传人甚多,同里刘九如(字文石)得其衣钵。刘传沧县米连科(字殿三)和黄骅县张仙岛等。米连科传人甚多,以沧县郭锡三较著名。张仙岛传沧县李霖春(字雨三),李霖春则传之姜容樵、刘振山、夏鹤一、赵寿山、于伯谦、张树林、陈凤歧、李坚武,及其子李书亭。青萍剑凡六趟,每趟约60式,合计360式。流传较广的是头、二、四趟,能掌握六趟全部内容者,国内已无多人。青萍剑是流传有绪的珍贵剑套,它势法严谨,风格质朴,不仅保存了许多世所不传的古老剑法,而且它的剑谱也以完整典雅著称。前中央国术馆曾以青萍剑为教材,并据米连科所传编成《青萍剑图说》一书行世,后姜容樵又据米连科、李霖春两家所传编成《写真青萍剑》一书。米氏弟子郭锡三曾出《青萍剑》一书,收青萍剑头、二两趟,1981年3月台湾华联出版社影印出版。1983年沧州市武协编印了李书亭的《青萍剑》,只收青萍剑头趟。

☚ 岳家乾坤剑   昆梧剑 ☛
青萍剑

青萍剑

青萍剑是明朝以来展现在我国武坛上的优秀剑种之一。尤以河北沧州一带广为流传。
青萍剑源于何时,无籍可考。据现有(咸丰六年)抄本记载,首传其术者为江西龙虎山天师府老法师潘玄珪。
青萍剑除具有我国传统剑艺的吞吐自如,刚柔相济,迅疾多变,敏捷轻灵等风采而外,尚有以下一些特点:其一,内容充实,结构严整,变化多样,气势宏伟。以《贾氏青萍剑》为例,剑分六趟,每趟六十式,全剑三百六十式,无一重式,堪为我国传统剑术中的宏篇巨著;其二,起伏转折,式式相联,体用并重,风格独特。青萍剑每招每式,都讲用法,剑起剑落,绝无虚发,在各式之间,都十分重视剑法运用中的内在联系,柔中寓刚,虚中藏实,忽南而北,指东击西,或攻或防,不假丝毫勉强;表演时,行剑如高山流瀑,长河泻波,虽起伏跌宕,而无间断塞滞之迹。自握剑起势到收剑还原,忽来飘忽,恰似一气呵成;其三,由易至难,循序渐近,深入浅出,变化神奇。各和技法第一趟均注重基本技法训练,习者均有简知易能之感,然逐趟深入,则如曲径寻幽,每学一式,必有所发悟。

☚ 武当剑对练法   剑 ☛

青萍剑

武术剑术套路。以占名剑“青萍”为剑术名。相传出自江西龙虎山道人潘玄珪。全套6路,每路60动。剑法多,内容实,起伏转折,式式相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翦、刺、劈、挑、拦、点等24种剑法。

青萍剑

青萍剑

武术运动剑术套路之一。东汉陈琳《答东阿五笺》载:“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该套路以古剑名青萍命名。据咸丰六年(1856年)该剑术抄本载,由江西龙虎山潘道人(号玄圭)传入山东。全套分为6路,每路60动。主要剑法有:翦、刺、劈、砍、撩、挑、抛、拦、崩、挂、抹、错、滚、点、云、填、冲、绞、束、托、提、刁、甩、捋等24种。青萍剑内容扎实,式式相承,是一种优秀的剑术套路。

☚ 角抵   青兖气力 ☛
000051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