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露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露布lù bù

不封缄的文书,多指捷报等。白居易《何处难忘酒》:还乡随露布,半路受旌旄。

露布

露布

又称“露板”。本指不加封检、公开宣布之制书。蔡邕《独断》: “制书皆玺封,唯赦令、赎令、露布下州郡。”曹操《述志令》: “人有劝(袁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又南北朝时,军中报捷文书多写在布上,置于漆竿,亦称“露布”。唐代指为进奏于朝廷的报捷公文,不再写于布上。后遂专用于报捷。

☚ 册文   檄移 ☛
露布7496海报。晋语。山西。韩文洲《懒汉毕成龙》:「街上早已贴出~,今天下午演出《雁门关》。」

露布

借指战场捷报。宋苏轼《闻洮捷报》诗:“汉家将军一大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烽夜到甘泉宫。”
○ 倚马

露布

也叫露板,露版。
(一) 文书不封缄,公开宣布之意。汉蔡邕《独断》:“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 (二) 后代用以称捷报,檄文等紧急文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偵察通訊部 > 通訊具 > 露布1
露布1  lùbù

揚己美、揭敵短之檄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張儀檄楚,書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稱露布,播諸視聽也。”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露布
露布  lùbù

不緘封之文書。《後漢書·李雲傳》:“雲素剛,憂國將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書,移副三府。”後多指捷報、檄文等。《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歷注經傳,頗傳于世”裴松之注引《魏略》:“後馬超反,超劫[賈]洪將詣華陰,使作露布。”明·郎瑛《七修類稿》:“露布始于賈洪爲馬超伐曹操,予考漢桓時,地因數震,李雲露布上書,移副三府,註謂不封。則是漢時已有其名,至魏以後,專爲軍書,本義露于耳目,布之四海也。若元魏戰捷,聞于天下,乃書帛建于漆竿之上,名爲露布。”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偵察通訊部 > 通訊具 > 露布2
露布2  lùbù

即捷報。《隋書·禮儀志三》:“後魏每攻戰剋捷,欲天下知聞,書帛建于竿上,名爲露布。其後相因施行。”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露布》:“露布,捷書之别名也。諸軍破賊,則以帛書建諸竿上,兵部謂之露布。”參閲《通典·禮三十六》、明·張存紳《雅俗稽言·露布》。

露布

露布

古代军事行动的宣言。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齐桓征楚,诘苞茅之阙; 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 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或称露布。露布者,盖露板不封,播诸视听也。”“露布”之名,始于三国。任昉《文章缘起》:“汉贾弘为马超伐曹操作露布”。露布写作,重情感充沛,语气决断,以奋发雄壮为贵,不以粗犷为嫌。后来露布转作军中告捷之词。唐宋后露布,例用四六文格式。

☚ 告白   教 ☛
文书

文书

簿 书文 书簿 文札 文符 文牒 简牍 简牒 简墨 简籍
文牍,文书:辞案
文告,文书:榜志
誓约文书:盟书
簿籍文书:簿牒 简墨 简牍 简籍 简牒 简札 笺简 笺书 笺牍 方板 笔简
不缄封的文书:露布
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玺书
旧时一种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书:钉封(~文书)
聘请做某工作的文书:聘书 关聘 关书
除官任职的文书:除身
限期完成任务的文书:限牒
汉代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奏记
经驿站递送的文书:驿书
快件文书:飞牒
紧急的文书:走檄 飞书
华美的文书:锦书
不能做到的空头文书:空文(一纸~)
态度轻慢的文书:谩书
伪造的文书:伪书
匿名文书:飞书
文书甚多:堆案
重要文书等钤盖骑缝章的地方:钤缝
(公文、书信、契约等:文书)

另见:公文 书信 凭证 文件

☚ 文书   上行文书 ☛

告诉的文书

告诉的文书

通知对方的文书:知会
谕告的文书:训教
宣布或告诉的文件:公告
通知事项的文书或口信:通知(通知书)
邀请客人的通知:帖(请帖;邀帖;礼帖) 请柬 请状 请书 请启
预先告知使事前有所准备的通知或布告:安民告示 安民文榜
上天垂告下民的文书:告命 天书
古代君主对臣下封授免官或发布教令的文件:策(对~;进~)
上级批转答复的文件:批复 批示 指示
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的文书:简书
上级给下级的手令、告戒的文书:谕帖 谕单
一方向另一方挑战的文书:战书(挑战书)战表
劳动竞赛中给对方的挑战书:战表 战书
报捷的文书:捷报 捷书 露布 露板 露版
印成或写成的报喜的东西:喜报
旧时向得官、升官、考中的人家送的喜报:报帖 报单
表示投降的文书:降书 降款
告丧的文书:讣(讣告)

☚ 上行文书   诉讼文书 ☛

布告

布告

颁告 露表
布告、海报等:露布
白纸写的布告:白榜
贴在街头或公共场所,以达到宣传目的的文字、图画:招贴 广告
古代寻人的招贴:零丁
出卖田宅、物品的招帖:门帖 门帖
张贴在布告牌上的文告:牌示
安定民心的布告:安民榜 谕蜀文 谕蜀书 安民告示 安民文榜
(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布告)

另见:机关 团体 公布 张贴 文件

☚ 布告   文告 ☛

露布

(1)官府公开发布的命令或告捷文书。多用于重要的军事行动、讨征叛逆,或者宣布重大事件的发生。源于汉。《后汉书·礼仪志》载:凡“大丧,则诸侯王遣大夫奏吊,驿马露布。”又据《汉官仪》载:“群臣上书,公卿、校尉诸将不言姓,凡制书皆玺封,尚书令重封。唯赦赎令司徒印,露布州郡也。”晋代始用于军事,《世说新语·文学四》篇载:“桓宣武北征,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宏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北魏,将露布挂在竿上宣示众人,据《隋书·礼仪志三》载:“后魏每攻战克捷,欲天下知闻,乃书帛,建于竿上,名为露布。”唐代正式在《大唐六典·门下省》中规定:“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谓诸军破贼,申尚书省,兵部而闻奏焉。”现存世者,有樊衡的《为幽州长史薛楚玉破契丹露布》、《河西破蕃贼露布》等。明清沿用,存世者如《进平南献俘露布》等。(2)大臣进谏或奏劾的公文。汉代曾有著名的李云露布上书事件。据《后汉书·李云传》载:“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云素刚,忧国将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书,移副三府。”由此,凡谏书,又称露布。

露布

唐因袭前代,诸军破敌,作露布以报捷。《封氏见闻记》卷四:“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所以名‘露布’者,谓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亦谓之‘露版’”。

露布

露布

文件名。下级向上级或皇帝报告无须加封的文书,如捷报、喜事等。《后汉书·李云传》: “云素刚,忧国将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书。”《明史·职官志》: “下之达上,……曰露布……”

☚ 鲁   论事敕书 ☛

露布

❶唐代因袭前代,诸军破敌,作露布以报捷。唐代封演《封氏见闻记》卷四: “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❷扬己美、揭敌短的檄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 “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

露布

露布

文体名。刘勰《文心雕龙》:“露布者,盖露板不封,布诸视听。”封演《封氏见闻记》:“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所以名‘露布’者,谓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亦谓露版。”《新唐书·礼乐志》:“贼平而宣露布。”其体始于魏晋,《世说新语》:“桓温北征,令袁宏倚马撰露布。”此“露布”则有“檄文”性质。元魏时专为捷报之称,《通典》:“元魏攻战克捷,欲天下闻知,乃书帛建于漆竿上,名为露布。”“露布贵奋发雄壮,少粗无害。”至唐宋,命辞遣句,全用四六,与当时表文无异。如唐骆宾王有《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

☚ 教   弹文 ☛
露布

露布

亦称“露板”、“露版”。中国古代的一种宣传、传播方式。始于汉代,初意为文书不加封缄,有意播诸视听者,类现今之公开性文件或公开信。汉时,朝廷将“赦令”、“赎令”之类的公文,不加密封,“露布下州郡”;官员有时出于种种原因,亦“露布上书”,故意将自己的章奏、报告、书信敞开递送。后多指欲四方速知的檄文、警报、捷报等。后魏时已专指捷报。即军队每当征战克捷时,则将胜利消息写于帛上,高悬于杆,使远近周知,名为露布。露布主要用于告捷文书或征讨、平叛、起义的文告,使之在传递过程中,内容人人可见,起到广泛宣传,号召作用。在军事通信方面,北朝时发展了露布通信。北魏把露布的定义归纳为“露布者,布于四海,露之耳目,必须宣扬威略,以示天下”(《魏书》卷21)。“后魏每攻战告捷,欲天下知闻,乃书帛,建于竿上,名为露布,其后相因施行”(《隋书》卷8)。露布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递送是派遣专人专程从前线传到京城。历史上有些露布文书还由名人执笔,例如,骆宾王写过《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杨谭写过《兵部奏桂州破西原贼露布》等(见《全唐文》卷199、377)。

☚ 瀛寰琐记   二十五、外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露布

不加缄封的文书,也指檄文、布告。

露布

军事文书。征伐奏捷之书(《朝野类要》卷4《露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