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蓼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蓼萧liǎo xiāo

(字)刘龙光,清代人,孝子。

蓼萧

蓼萧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蓼萧》,泽及四海也。”三家《诗》无异义。全诗四章,每章六句,描写西周初年,周天子设宴款待来朝见的四邻边远之国的君长。朱熹认为是天子“燕诸侯之诗”(《诗集传》),近人认为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吴闿生《诗义会通》),均可通。诗中“我”为远国君长或诸侯自称,“君子”指周王。每章均以香蒿兴盛、露珠滋润的景象起兴,象征周天子的恩泽遍及四海。将上下融洽的关系归结为周王的德业崇高和对远国之君以兄弟相处的态度,由此反映出周初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后人评为“写一时欢乐光景,蔼然可味。”(孙鑛《批评诗经》)

☚ 南山有台   湛露 ☛

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兮,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11)

 
 【注释】 ①蓼(lu路):长大貌。萧:艾蒿。零:落。湑(xu许):露水清亮貌。②君子:指贵族。写:舒畅。③燕:宴饮。誉:通“豫”,欢乐。处:安。④瀼(rang攘)瀼:露盛貌。⑤龙:通“宠”,荣。⑥爽:差。⑦泥泥:露湿貌。⑧孔燕:盛宴。岂弟:同“恺悌”,和易近人。⑨令德:美德。寿岂:长寿安乐。⑩鞗(tiao条)革:铜饰的马笼头。鞗《说文》作“鋚”,铜。革,“勒”的借字,即马笼头。冲冲:金色闪光貌。(11)和、鸾:车马上装饰的铃铛。挂在车轼上的叫“和”,挂在车衡上的叫“鸾”。雍(yong拥)雍:铃声。攸:所。同:聚。
 
 【译文】 艾蒿高又长,露珠清又亮。见到诸君子,我心真欢畅。宴饮伴笑语,安乐聚一堂。艾蒿高又长,露水不住降。见到诸君子,荣幸又荣光。品德真高尚,长寿永无疆。艾蒿高又直,露水沾衣湿。见到诸君子,盛宴真亲密。都是好兄弟,德寿高无比。艾蒿一丛丛,露水实在浓。见到诸君子,铜辔耀眼明。车铃叮当响,万福齐汇同。
 
 【集评】 唐·孔颖达:“作《蓼萧》诗者,谓时王者恩泽被及四海之国也,使四海无侵伐之忧,得风雨之节。书传称越常氏之译曰:吾受命吾国。黄老曰:久矣,天之无烈风淫雨。意中国有圣人远往朝之,是泽及四海之事。经四章,皆上二句是泽及四海,由其泽及,故其君来朝,王燕乐之,亦是泽及之事,故序总其目焉。经所陈是四海蒙其泽,而序漫言四海者,作者以四海诸侯朝王而得燕庆,故本其在国蒙泽,说其朝见光宠。序以王者恩及其君,不可遗其臣,见其通及上下,故直言四海以广之。”(《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
 清·姚际恒:“此诸侯朝天子,天子美之之词。严氏谓‘诸侯答天子《湛露》、《彤弓》之歌’,恐未然。《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侯赋《蓼萧》,叔向命晋侯拜二君曰:寡君敢拜齐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又昭公二十六年,‘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弗知,又弗答赋。昭子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观此,则非诸侯答天子明矣。”(《诗经通论》卷九)
 清·方玉润:“《小序》云‘泽及四海也’。案,诗止言天子诸侯‘笑语’、‘心写’之乐,曷云‘泽及四海’?为之解者乃引《易·比》之《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诸侯正所以比天下,以为古《序》之旨简而该。以是为‘简而该’,则凡属天子燕诸侯之诗,莫不可曰‘泽及四海’矣。序诗如此,何能使人测试?有序若无序,何若无序之为妙乎?此盖天子燕诸侯而美之之词耳。然美中寓戒,而因以劝导之。曰德,曰寿,有是德乃有是寿,固也。诸侯之易于失德,则尤在兄弟争夺之间与邻国侵伐之际。故又从令德中特言‘宜兄宜弟’。夫必内有以和其亲,然后外有以睦其邻,诸侯睦而万国宁,乃真天子福也。故更曰‘万福攸同’,是岂徒为诸侯颂哉?古人立言各有体裁,以上颂下,当以此种为得体。”(《诗经原始》卷九)
 
 【总案】 这是一首祝颂诗,古今无异议。但在祝颂对象上,诸说不一。从诗所渲染的祥和气氛和“宜兄宜弟”的诗句看,当是地位相当的诸侯或贵族之间在宴会上的互相称颂祝愿之辞。四章头两句皆以“蓼萧”“零落”起兴,兴中含比,喻友谊如蓼萧那样清香温馨,像朝露那样鲜美甘甜。诗的四章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首章主写宴会气氛;二、三章写彼此称誉祝福,这是诗的主干部分;末章以车马合套、鸾铃和谐,喻“兄弟”情谊永存。

《诗经》-《蓼萧》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这是一首反映诸侯在宴会上祝颂周王的诗。全诗分四章: 第一章歌颂周王美德并反映宴会上喜悦欢快的气氛; 第二章歌颂君恩浩荡并祝周王万寿无疆; 第三章写周天子和诸侯亲如手足; 最后一章抒发赴宴的内心感受。
 四章的首句都有“蓼彼萧斯”,这是诗的主要内容,因此多次反复。蓼萧就是高大而芳香的艾蒿。“零露”,就是落满露水的美好样子。至于其他几章所说的“瀼瀼”、“泥泥”、“浓浓”都是赞美露珠多,浓密,纷落的情景。
 这所有的首句都是盛赞周王的功绩、恩德和人格的。例如,“蓼”字(长大的样子) 不仅是说“萧”高大,更主要的是表现周天子地位的显赫,业绩的伟大,臣民皆仰慕。用“萧”来喻国君,是说周王象萧一样不时散发着清香,而艾蒿是高洁的象征,或者说是周王的化身。艾蒿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多得纷纷坠落,可以想象这些露珠将润泽着周围的土地。而周王的皇恩也多得象露珠一样,布施给干渴的诸侯。特别在该诗的第二章中表现得更为集中,诗中写到“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意思是说诸侯见到周天子,得宠感到沾了光,君恩真是浩荡,那是分毫也不差的。
 天子宴请诸侯,场面自然是盛大而辉煌的,在宴席上诸侯见到天子,很有些受宠若惊,所以来赴宴的诸侯,内心都十分舒畅,难怪要情不自禁地喊出“我心写兮”(“写”,输写即舒畅)。
 宴会自始至终欢歌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这就是“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 (安乐)”,酒宴上少不得觥筹交错,往复劝酒,周天子与诸侯无拘无束,关系融洽,情同手足,真是“孔燕 (盛宴) 岂弟 (平易近人)”“宜兄宜弟”(“宜”,感情融洽的意思)。
 宴会的欢乐和舒畅都是天子给带来的,诸侯缺少了象周王这样的统治者,自然要赞颂周王的美德,同时也希望他能长久下去,于是祝他长寿快乐,这就是诗文中的“令德寿岂”。
 诸侯感激天子的盛情集中在第四章中,诸侯参加宴会得以朝见天子,内心无比舒畅,也感到无尚骄傲、自豪和荣光,这不仅仅是享受了丰盛的酒宴,更重要的是被天子款待,身价倍增,就如同辔头上镶上黄铜的配饰一样耀眼; 如同车子上装上叮咚作响的鸾铃一般引人注目。这就是诗文中的“鞗革冲冲,和鸾雝雝”。难道出席一次宴会真值得这样吗?也未必如是,这里面除去使用夸张的手法之外,主要是诸侯表现自己的驯服,表现自己的卑微,借以抬高君主地位,使整个统治集团得以延续而久长。
 《诗经》的内容大多有高度概括的特点,这本来是民间歌谣的特点,可作为贵族对奴隶主,对国君歌功颂德的文学作品,也往往从民歌中受到影响。例如,在《蓼萧》中,“为龙为光”一句就高度概括了诸侯赴宴时那种得意的心境。另外,在语言上极为精当。例如,写“零露湑兮”一句时,后几章只改动相应的几个字,如“瀼瀼”、“泥泥”、“浓浓”不仅和本章下面字句音律和谐,而且在重章叠唱中不显得呆板和单调。象“瀼”、“光”、“爽”、“忘”;“泥”、“弟”、“弟”、“岂”;“浓“、“冲”、“雝”、“同”等字选用的极为合适。

诗经《蓼萧》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蓼萧》


贵族宴会的乐章。
蓼彼萧斯,(一) 青苍苍的那香蒿呀,
零露湑兮。(二) 露珠儿滋润它啦。
既见君子,我看见了那人儿,
我心写兮。(三) 我的心里舒畅呀。
燕笑语兮,(四) 饮着笑着说着呀,
是以有誉处兮。(五) 这真是多么安逸呀。

蓼彼萧斯,青苍苍的那香蒿呀,
零露瀼瀼。(六) 露珠儿滚滚在蒿上。
既见君子,我看见了那人儿,
为龙为光。(七) 象飞龙、象太阳。
其德不爽,(八) 他的恩情没偏党,
寿考不忘。(九) 长寿百岁人不忘。

蓼彼萧斯,青苍苍的那香蒿呀,
零露泥泥。(十) 露珠儿浸润在蒿上。
既见君子,我看见了那人儿,
孔燕岂弟。(十一) 摆盛宴、喜洋洋。
宜兄宜弟,哥呀好、弟呀好,
令德寿岂。(十二) 好品德、乐寿考。

蓼彼萧斯,青苍苍的那香蒿呀,
零露浓浓。露珠儿浓浓在蒿上。
既见君子,我看见了那人儿,
鞗革冲冲。(十三) 辔首的铜儿垂下方。
和鸾雝雝,(十四) 铃呀响得丁丁当,
万福攸同。(十五) 万般福禄聚一堂。


注 释
(一)何楷:“蓼,戴侗云:草苍蒨貌。盖蓼本属菜名,故以苍蒨象其色。……斯,语辞。”
严粲:“萧,香蒿也,荻也,牛尾蒿也。”
(二)严粲:“曹氏曰:湑,润泽也。”
(三)毛亨:“输写其心也。”
郑玄:“舒其情意,无留恨也。”
(四)朱熹:“燕,谓燕饮。”
(五)马瑞辰:“《集传》引苏氏曰:‘誉、豫通。’《尔雅·释诂》:‘豫,安也。’《大戴礼·檀弓》‘何以处我?’郑注:‘处,安也。誉处,犹言燕誉,皆安也’。”
(六)毛亨:“瀼瀼,露蕃貌。”
(七)俞樾:“此龙字仍当读如本字。《广雅·释诂》:‘龙、日,君也。’为龙为光,犹云为龙为日,并君象也。……变日为光,以协韵也。……是日与光,义得相通。”
(八)吕祖谦:“四海诸侯,远近小大亲疏,亦不齐矣。而王者德施之普,各称其分,莫不满足,所谓其德不爽也。苟有心于其间,岂能无偏党差忒哉?”
(九)严粲:“愿其寿考而不忘于人,谓常爱戴之也。”
(十)毛亨:“泥泥,沾濡也。”
(十一)毛亨:“岂,乐。弟,易也。”
郑玄:“孔,甚。”
严粲:“孔燕,犹言盛燕,谓其礼甚设也。”
(十二)朱熹:“寿岂,寿而且乐也。”
(十三)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案鞗革,辔也。以丝曰辔,以革曰鞗。鞗之有余而垂者曰革。《尔雅》:辔首谓之革。郭云:辔把勒,是也。革末以金饰之,状如乌螠,名曰金厄。《韩奕》所言,是也。此诗之冲冲,《载见》之有鸧,则金饰之貌状。”
何楷:“冲冲,辔垂貌。”
(十四)严粲:“和鸾,皆铃也。”
戴震:“按《韩诗》云:‘鸾在衡,和在轼。’《大戴礼》:‘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
(十五)郑玄:“攸,所也。”
朱熹:“同,聚也。”

注 音
蓼lu陆 瀼rang攘 鞗tiao条 雝yong拥

《诗经》之《蓼萧》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蓼萧

 〔原文〕
 蓼彼萧斯,
 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
 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
 是以有誉处兮。
 (湑、写、语、处,鱼部。)
 蓼彼萧斯,
 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
 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
 寿考不忘。
 (瀼、光、爽、忘,阳部。)
 蓼彼萧斯,
 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
 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
 令德寿岂。
 (泥、弟、岂,脂部。)
 蓼彼萧斯,
 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
 鞗革冲冲。
 和鸾雍雍,
 万福攸同。
 (浓、冲、雍、同,东部。)
 〔译文〕
 高大的香蒿,露珠滋润着它呀。我看见了周天子,心里真舒畅。宴饮谈笑,大家喜洋洋。
 高大的香蒿,露珠在蒿叶上闪耀。我看见了周天子,他就是飞龙、是太阳。皇恩浩荡,祝福他万寿无疆。
 高大的香蒿,露珠在蒿叶上滚动。我看见了周天子,他摆盛宴来款待。如兄如弟,美德传扬天下。
 高大的香蒿,露珠浓浓浸润在蒿叶上。我看见了周天子,马辔镶黄铜。鸾铃响丁当,万般福禄聚一身。
 〔评介〕
 《蓼萧》四章,章六句。此诗“既见君子”一句在四章中反复出现,这应该视为理解此诗之关键。“既见君子”,当指远国之君来朝天子,故此诗是“以远国之君的口吻颂扬天子”(陈子展《诗经直解》卷十七) 的。
 全诗四章,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层。第一章主要抒写已见天子的兴奋、激动、喜悦之情。开端两句:“蓼彼萧斯,零露湑兮”,兴而兼比。萧,香蒿;蓼,长大的样子。零、落;湑(xǔ),露水盛美的样子。二、三、四章的“瀼瀼”、“泥泥”、“浓浓”皆同此义,状写露珠繁多、浓密、纷落之景况。那散发着清香的高大的“萧”,沾满了无数晶莹的露珠。不仅借物起兴,实际上,这也是以萧比天子,或者说这萧就是周天子的象征。“既见君子”的“既”字,透露出未见之前的无比钦佩、无限敬仰之情。“既见君子,我心写兮”,“写”,输写,舒畅。意谓见到仰慕已久的周天子,心情分外舒畅惬意。生动地表达了各地诸侯在觥筹交错的宴会上“已见”周天子时的愉快和激动。
 第二、三、四章是全诗的第二层,主要歌颂周天子的美德。这是对第一章的深化和升华。第一章以传达诸侯“已见”天子的激动情绪和舒畅心情为主。接下来,集中写在宴会上的观察和感受,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周天子的颂扬性的评价。“既见君子,为龙为光。”有人翻译此二句诗说:“见到周天子,得宠沾荣光。”(程俊英《诗经译注》)所依据的是《毛传》: “龙,宠也。”俞樾《群经平议》则曰:“此龙字仍当读如本字。《广雅·释诂》: ‘龙、日,君也。’为龙为光,犹云为龙为日,并君象也。变日为光,以协韵也。是日与光,义得相通。”陈子展先生对这两种训释有公允的评论:“诗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远国之君自谓蒙受宠荣也。此义据毛《传》、郑《笺》以及昭十二年《左传》。若谓远国之君颂美天子为龙、为日,此近代俞樾《群经平议》之说也。两说皆通,愚以为后说为是。”我们赞同陈先生的意见,取俞氏之说。因此,“为龙为光”,是将周天子喻为巨大飞腾之“龙”,颂为光辉灿烂之“日”,既歌颂了周天子的皇恩浩荡,又表达了无限敬仰之意。第三章说:“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孔燕,盛宴。岂弟,和易近人。宜,感情融洽。令德,美德。寿岂,长寿快乐。意谓周天子在酒宴上亲切平易,热情和善,使诸侯无拘无束,有情同手足,如兄如弟之感,不能不由衷地颂扬周天子的美德,祝愿周天子快乐长寿。第四章: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鞗革,辔。冲冲,辔垂貌。和鸾: 车铃。《大戴礼》曰:“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攸:所。同:聚。此章似专意写车驾之盛,其实“借车马写意”,以展现天子的威仪气概,是换一个角度歌颂天子的美德。“万福攸同”的结句正是这章的点睛之笔。孙评此诗说:“写一时欢乐光景,蔼然可味。首章点得透快。二三章意归之德,是诗骨。末章借车马写意。陡发而缓收,正是顿挫。”(《诗经直解》卷十七引)颇为精当。
 这是一首颂德诗。歌功颂德之作并不好写,一般容易流于虚伪、浮泛:缺乏真情便有虚伪之感,笼统称赞又难免浮泛之病。此诗好在以盛宴为契机,以诸侯的真切感受为出发点,以“既见君子”为先导,引发出热烈的歌颂、真诚的祝福,颂词得体,恰到好处。这是此诗成功的关键。
 此诗以“蓼彼萧斯”喻指天子,各章皆是,这意味着通篇以高大的香蒿象征伟大的周天子。此中颇有战国时期屈原诗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味。所不同的是,如《蓼萧》诗这样以“香草”喻“美人”,在《诗经》中并未形成普遍性的倾向,仅仅是为数不多的个体存在,而在屈原作品中,“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已构成了庞大严整的象征系统。所以,我们似可以说: 《蓼萧》是为“香草美人”传统导夫先路的先行者。
蓼萧

蓼萧

〔原文〕
蓼彼萧斯,
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
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
是以有誉处兮。
(湑、写、语、处,鱼部。)
蓼彼萧斯,
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
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
寿考不忘。
(瀼、光、爽、忘,阳部。)
蓼彼萧斯,
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
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
令德寿岂。
(泥、弟、岂,脂部。)
蓼彼萧斯,
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
鞗革冲冲。
和鸾雍雍,
万福攸同。
(浓、冲、雍、同,东部。)
〔译文〕
高大的香蒿,露珠滋润着它呀。我看见了周天子,心里真舒畅。宴饮谈笑,大家喜洋洋。
高大的香蒿,露珠在蒿叶上闪耀。我看见了周天子,他就是飞龙、是太阳。皇恩浩荡,祝福他万寿无疆。
高大的香蒿,露珠在蒿叶上滚动。我看见了周天子,他摆盛宴来款待。如兄如弟,美德传扬天下。
高大的香蒿,露珠浓浓浸润在蒿叶上。我看见了周天子,马辔镶黄铜。鸾铃响丁当,万般福禄聚一身。
〔评介〕
《蓼萧》四章,章六句。此诗“既见君子”一句在四章中反复出现,这应该视为理解此诗之关键。“既见君子”,当指远国之君来朝天子,故此诗是“以远国之君的口吻颂扬天子”(陈子展《诗经直解》卷十七) 的。
全诗四章,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层。第一章主要抒写已见天子的兴奋、激动、喜悦之情。开端两句:“蓼彼萧斯,零露湑兮”,兴而兼比。萧,香蒿;蓼,长大的样子。零、落;湑(xǔ),露水盛美的样子。二、三、四章的“瀼瀼”、“泥泥”、“浓浓”皆同此义,状写露珠繁多、浓密、纷落之景况。那散发着清香的高大的“萧”,沾满了无数晶莹的露珠。不仅借物起兴,实际上,这也是以萧比天子,或者说这萧就是周天子的象征。“既见君子”的“既”字,透露出未见之前的无比钦佩、无限敬仰之情。“既见君子,我心写兮”,“写”,输写,舒畅。意谓见到仰慕已久的周天子,心情分外舒畅惬意。生动地表达了各地诸侯在觥筹交错的宴会上“已见”周天子时的愉快和激动。
第二、三、四章是全诗的第二层,主要歌颂周天子的美德。这是对第一章的深化和升华。第一章以传达诸侯“已见”天子的激动情绪和舒畅心情为主。接下来,集中写在宴会上的观察和感受,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周天子的颂扬性的评价。“既见君子,为龙为光。”有人翻译此二句诗说:“见到周天子,得宠沾荣光。”(程俊英《诗经译注》)所依据的是《毛传》: “龙,宠也。”俞樾《群经平议》则曰:“此龙字仍当读如本字。《广雅·释诂》: ‘龙、日,君也。’为龙为光,犹云为龙为日,并君象也。变日为光,以协韵也。是日与光,义得相通。”陈子展先生对这两种训释有公允的评论:“诗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远国之君自谓蒙受宠荣也。此义据毛《传》、郑《笺》以及昭十二年《左传》。若谓远国之君颂美天子为龙、为日,此近代俞樾《群经平议》之说也。两说皆通,愚以为后说为是。”我们赞同陈先生的意见,取俞氏之说。因此,“为龙为光”,是将周天子喻为巨大飞腾之“龙”,颂为光辉灿烂之“日”,既歌颂了周天子的皇恩浩荡,又表达了无限敬仰之意。第三章说:“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孔燕,盛宴。岂弟,和易近人。宜,感情融洽。令德,美德。寿岂,长寿快乐。意谓周天子在酒宴上亲切平易,热情和善,使诸侯无拘无束,有情同手足,如兄如弟之感,不能不由衷地颂扬周天子的美德,祝愿周天子快乐长寿。第四章: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鞗革,辔。冲冲,辔垂貌。和鸾: 车铃。《大戴礼》曰:“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攸:所。同:聚。此章似专意写车驾之盛,其实“借车马写意”,以展现天子的威仪气概,是换一个角度歌颂天子的美德。“万福攸同”的结句正是这章的点睛之笔。孙评此诗说:“写一时欢乐光景,蔼然可味。首章点得透快。二三章意归之德,是诗骨。末章借车马写意。陡发而缓收,正是顿挫。”(《诗经直解》卷十七引)颇为精当。
这是一首颂德诗。歌功颂德之作并不好写,一般容易流于虚伪、浮泛:缺乏真情便有虚伪之感,笼统称赞又难免浮泛之病。此诗好在以盛宴为契机,以诸侯的真切感受为出发点,以“既见君子”为先导,引发出热烈的歌颂、真诚的祝福,颂词得体,恰到好处。这是此诗成功的关键。
此诗以“蓼彼萧斯”喻指天子,各章皆是,这意味着通篇以高大的香蒿象征伟大的周天子。此中颇有战国时期屈原诗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味。所不同的是,如《蓼萧》诗这样以“香草”喻“美人”,在《诗经》中并未形成普遍性的倾向,仅仅是为数不多的个体存在,而在屈原作品中,“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已构成了庞大严整的象征系统。所以,我们似可以说: 《蓼萧》是为“香草美人”传统导夫先路的先行者。

☚ 南山有臺   湛露 ☛
皇恩

皇恩

隆恩 宫恩 普恩 皇扃 晷纬 鸿渥 鸿泽 鸿造 鸿钧 鸿霈 鸿恩 鸿私 鸿施 鸿露 贲帱
天子的恩泽:旻灵 余晖
天子赐予的恩惠:诏恩
皇帝的恩泽:睿泽 皇泽 皇德 睿渥 庆泽 宠惠 天波
君王的恩泽:灵雨 灵泽 炎曦 君恩 蓼萧 湛露 临照
帝王的恩泽:恩波 离晖 涣渥 圣泽 涣泽 宸曜 鸿覆 洪覆 春阳
帝王的恩泽、恩宠:宸恩
帝王给予的恩泽:恩渥
帝王给予臣民的恩惠:恩典 恩旨
皇帝的恩典:纶恩
特殊的恩典:特典 特恩
光荣的恩典:荣典
贤明君主的恩泽:明恩
君主赦免之恩:阜陵恩
皇恩如太阳的光辉:皇晖
帝王的恩泽广大:载覆 载帱 载焘 皇恩浩荡
(帝王的恩德:皇恩)

☚ 各种恩泽   恩遇 ☛
000066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