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蓼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蓼莪

蓼莪

《诗经·小雅》篇名。《诗序》谓“刺幽王”,以“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但诗中并无“民人劳苦”内容,只有悼念父母之情,大抵痛惜深受父母养育之恩,却不能回报于万一。全诗六章,前两章用比,表现“父母劬劳”;后两章用兴,象征自己遭遇不幸。中间两章一写痛失双亲,一写父母深情,言哀意切,常被后人称颂。

☚ 采薇   大东 ☛
蓼莪

蓼莪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三家《诗》无异义。这是一首苦于服役,悼念父母的哀诗。“刺幽王”为引申之义。全诗六章,四章每章四句,二章每章八句。作者以抱娘蒿与散生蒿蔚的对比起兴,怀想父母生己的辛劳;又以“生、鞠……顾、復、腹”等九个动词,描绘父母爱子的心情;还指出不能终养父母的根源在于朝廷的征发无已。全诗直抒真情,不假雕琢,凄恻悲怆,感人至深,被誉为“千古孝思绝作”(方玉润《诗经原始》)。史书多有读《诗》至《蓼莪》而哀痛流涕的记载。至今“顾復”一词犹用于形容父母对子女的深爱。

☚ 巷伯   大东 ☛

蓼莪

 〔原文〕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蒿、劳,宵部。)
 蓼蓼者莪?
 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
 (蔚、瘁,脂部。)
 缾之罄矣,(三家缾作瓶。)
 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齐生下有矣
 不如死之久矣!字。)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
 入则靡至。
 (耻、矣、恃,之部。恤、至,脂部。)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三家拊作抚。)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鞠、畜、育、复、腹,幽部。德、极,之部。)
 南山烈烈,
 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
 我独何害!
 (烈、发、害,祭部。)
 南山律律,
 飘风弗弗。
 民莫不榖,
 我独不卒!
 (律、弗、卒,脂部。)
 〔译文〕
 那又高又大的可是抱娘蒿?不是抱娘蒿,而是一般的蒿子。多么可怜呀,我的亲爹娘,生我养我实在太劳苦。
 那又高又大的可是抱娘蒿?不是抱娘蒿,而是一般的牡蒿。多么可怜呀,我的亲爹娘,生我养我受尽了病苦。
 酒瓶儿已经空了,那是大酒樽的耻辱。像我这孤苦少福之人与其说活在世上,还不如早早地死去为好。没有父亲,我还能依傍谁?没有母亲,我还能托靠谁?离家服役哟,内心多悲伤; 回到家里哟,不见亲爹娘。
 爹呀是你生养了我,娘呀是你哺育了我。抚爱我啊呵护我,培养我啊教育我。照顾我啊挂念我,出门进门都要怀抱着我。如今我要回报爹娘养育之恩德,可没想到老天喜怒无常降灾祸。
 看,南山是多么的高峻险阻;听,狂风呼啸,又是多么的令人胆颤心惊。别人都能尽心尽力赡养好爹和娘哟,唯独我服役受苦不能奉孝心。
 看,南山是多么的高峻险阻;听,狂风卷起尘土发出呼呼的叫声。别人都能尽心尽力赡养好爹和娘哟,唯独我服役受苦不能终养爹和娘。
 〔评介〕
 全诗六章,前后四章每章四句,中间两章每章八句。关于诗之主旨,历来解说基本一致。《毛诗序》云:“《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郑《笺》云: “不得终养者,二亲病亡之时,时在役所,不得见也。”朱熹《诗集传》。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程俊英《诗经译注》、袁梅《诗经译注》等,都基本与《毛诗序》所说同。概而言之,这是一首子女们以沉痛哀伤之情,自责未能终养父母的诗。
 此诗以朴实无华的文字,极其纯真地写出了中华民族尊重双亲、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儿女辈们。晋代束晳《读书赋》云:“咏《蓼莪》则孝子悲。”朱熹《诗集传》云: “晋王褒以父死非罪,每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清代胡承珙亦云:“晋王褒、齐顾欢并以孤露读《诗》至《蓼莪》,哀痛流涕。唐太宗生日亦以生日承欢膝下永不可得,因引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之诗。”(《毛诗后笺》)。可见此诗影响之大也。而这恰恰又是在于本诗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之表现手法,使诗之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统一了起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先看比兴。前后四章均以眼前所见之景物起兴,引发对父母双亡的沉痛哀悼之情。首二章中之“莪”,即 “萝”,又名莪蒿,《本草纲目》称之为 “抱娘蒿”。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得更明白:“(莪)常抱宿根而生,有子依母之象,故诗人借以取兴。”诗人由抱娘蒿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他想到莪蒿都知道“常抱宿根而生”,而今“我”却不能终养父母,岂不连莪蒿也不如吗?兴中含比,自责之情溢于言表。后二章诗人以南山之高险与大风之狂暴起兴,渲染了肃杀悲凉的气氛,把诗人沉痛悲怆之感情推到了顶点。加之“民莫不谷,我独何害?”“民莫不谷,我独不卒?”的“民”与“我”的鲜明对比和反问句式,更加突出了失去父母的孤独和不能终养父母的无限悲伤之情。在诗人一阵阵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的责问中,我们似乎听到了他对征役的强烈不满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控诉。
 再看赋法。中间二章掉换笔墨,极力铺陈,每章句数要比前后二章增加一倍。这样则更利于表达诗人对父母亲的深深的哀思。第三章开头两句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酒瓶;“罍”,大肚小口的酒坛。二句言酒瓶空是酒坛之耻,比喻民穷不能养父母是自己无用所致,更是统治者之耻。语意双关,自责与谴责之情具见。“鲜民”二句,表明自己生而无力养父母,不如早死的悲伤情怀。“无父”二句之反问,极言失去父母孤而无依的痛苦。“出则”二句写尽了孤子伶仃的凄苦悲凉之情。此章叙写诗人失去双亲后那种衔恤刺心的苦楚,委实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杜甫《无家别》所描写的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凄恻惨怛之情,与此诗可谓同怀。第四章着力铺叙父母对诗人的精心养育与依依深情。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触,一连用了 “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九个 “我”字,强调了“我”与“父母”的相依为命的关系,和父母养育“我”的大恩大德,可谓声声泪,字字血,句句情也。正如姚际恒所云: “勾人眼泪全在这无数‘我’字。”(《诗经通论》)。这一章浓墨重彩,感情真挚,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全诗最为精彩的章节。
 此诗比兴自然,铺陈有致,往复回旋,感情真挚,加之“哀哀”、“烈烈”、“发发”、“律律”、“弗弗”等叠字的运用,使得音韵和谐,增添了全诗悲哀的气氛,具有 《国风》民歌的特色。中间二章语言整饬典雅,又具有《雅》诗的特征。总之,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此诗均不失为“千古孝思绝作”(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词《蓼莪》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11)民莫不谷,我独何害!”(12)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13)民莫不谷,我独不卒!(14)

 
 【注释】 ①蓼(lu 路)蓼:高大的样子。匪:非。莪(e 俄):植物名,又称萝、萝蒿,俗称抱娘蒿,茎可食。伊:这,这个。蒿:野草名,艾类,种类很多。陈奂《诗毛氏传疏》:“言莪长大蓼蓼然,以喻子得长大者,皆父母生我之德也。‘匪莪伊蒿’,于‘匪莪’作一转语,言非莪乃是蒿。蒿不可食,以喻子不得终养父母也。” ②劬(qu 渠)劳:劳苦。③蔚(wei 喂):野草名,又称牡蒿。④瘁:困病,劳累。⑤罄(qing庆):空。维:句首语气词。罍(lei 雷):古时盛酒、水等的容器,肚大口小,状如坛。严粲以为瓶喻子,罍喻父母。瓶汲水注于罍喻子养父母。瓶空为罍之耻,喻子不能养父母,为父母之耻。一说瓶空罍耻喻民不能养父母是统治者之耻。⑥鲜(xian险)民:寡民,孤子。鲜,寡。⑦怙(hu户):意同“恃”,依靠。⑧衔:含。恤(xu序):忧愁。靡:没有。至:亲,父母。《说文》:“亲,至也。”段玉裁《说文》注:“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曰至。” ⑨鞠(ju居):抚养。拊(fu府):抚摸。畜(xu序):通“慉”,喜爱。育:哺育教导。《说文》:“育,养子使作善也。”顾、复:指回转反复地看。腹:指怀抱。昊(hao浩):大,常用以形容天。⑩罔(wang往):无,没有。极:穷尽。(11)烈烈:高大险峻的样子。飘风:暴风。发发:迅疾的样子。(12)谷(gu古):养,指赡养父母。害:灾难。(13)律律:义同“烈烈”。弗弗:义同“发发”。(14)卒:终,指终养父母。
 
 【译文】 高高的,可是抱娘蒿?不是抱娘蒿,却是蒿草。可怜爹和娘,生我多操劳。高高的,可是抱娘蒿?不是抱娘蒿,却是蔚草。可怜爹和娘,生我多辛劳。瓶儿已经空空,真是坛儿的羞耻。我这孤苦的人儿活着,还不如早早死去!没有父亲靠谁抚慰,没有母亲把谁依傍?出门服役含悲伤,回到家里无爹娘! 爹生我,娘养我;抚摸我,爱护我。养我长大教育我,频频回首挂念我,出出进进抱着我!我要报答这大恩德,就像苍天,博大辽阔! 南山多峻险,暴风刺骨寒。人人都能养爹娘,为何独我遭灾难! 南山多险峻,暴风多强劲。人人都能养爹娘,独我不能尽孝心!
 
 【集评】 清·姚际恒: “(第四章)勾人泪眼,全在此无数‘我’字。”(《诗经通论》卷十一)
 清·牛运震:“‘哀哀’字凄绝,读不得。不说父母已殁,只说‘生我劬劳’便住,气怯语塞,幽痛呜咽。”“(第四章)气蹙故节短,情烦故意复,历乱摧藏,真不成声。哀痛之极,不可以诗文常格论也。”(均《诗志》卷四)
 清·方玉润:“诗首尾各二章,前用比,后用兴;前说父母劬劳,后说人子不幸;遥遥相对。中间二章,一写无亲之苦,一写育子之艰,备极沉痛,几于一字一泪,可抵一部《孝经》。”(《诗经原始》卷十一)
 清·焦琳:“诗文是泣血流涕之言。故说到极沉痛之处,词未达而意已先到。意既先到,则不待词到,已哽咽而不能成声。”(《诗蠲》卷七)
 
 【总案】 作者因苦于服役和贫困,难以赡养对自己有大恩大德的父母,所以作此诗以表达哀怨之情,既自愧于父母,又是对统治者的控诉。诗中对父母的哀悼之情写得感人至深,堪为后世楷模。

诗经《蓼莪》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蓼莪》


诗写孩儿对父母的怀念,思念父母对自己抚育的辛勤,但不得终养,痛何如之。
蓼蓼者莪,(一) 长又大呀抱娘蒿,
匪莪伊蒿。不是抱娘蒿,是老蒿。
哀哀父母,(二) 可悲呀父母,
生我劬劳。生我多苦劳。

蓼蓼者莪,长又大呀抱娘蒿,
匪莪伊蔚。(三) 不是抱娘蒿,是牡蒿。
哀哀父母,可悲呀父母,
生我劳瘁。生我多辛劳。

瓶之罄矣! (四) 小瓶子里空空呀!
维罍之耻。大坛子也不光荣。
鲜民之生,(五) 我这孤儿活在世上,
不如死之久矣! 不如老早死了拉倒啦!
无父何怙? (六) 没爹呀,哪依靠?
无母何恃? 没娘呀,哪依傍?
出则衔恤,(七) 走出门来含悲伤,
入则靡至。走进门来何所往。

父兮生我,爹呀,生养我,
母兮鞠我。(八) 娘呀,抱着我。
拊我畜我,(九) 抚摩我,保养我,
长我育我,长养我,教养我,
顾我复我,(十) 来回看顾我,反复照顾我,
出入腹我。(十一) 出出进进心里惦记我。
欲报之德,(十二) 我想报答这恩情,
昊天罔极。(十三) 老天呀,你为何这样昧了心。

南山烈烈,(十四) 南山高高大大,
飘风发发。(十五) 暴风呼呼啦啦。
民莫不榖,(十六) 人们都能养爹娘,
我独何害? 我为何独独遭灾殃?

南山律律,(十七) 南山巍巍峨峨,
飘风弗弗。暴风呼呼呜呜。
民莫不榖,人们都能养爹娘,
我独不卒。(十八) 我独独做不到呀真心伤。


注 释
(一)毛亨:“蓼蓼,长大貌。”
陈奂:“此诗首章,莪、蒿本一物,而以时之先后异其名。下章莪、蔚本同类,而以子之有无异其名。……言莪长大蓼蓼,然以喻子得长大者,皆父母生我之德也。匪莪伊蒿,于匪莪作一转语,言非莪乃是蒿。蒿不可食,以喻子不得终养父母也。”
惠周惕《诗说》:“初以蓼蓼者莪矣,而不知实蒿也。哀痛之至,莪、蒿有时眩也。”
戴震:“按莪,俗呼抱娘蒿,可知诗之取义矣。”
(二)郑玄:“哀哀者,恨不得终养父母,报其生长己之苦。”
(三)陈奂:“《说文》:‘蔚,牡蒿也。’”
胡承珙:“莪为有子,蔚为无子。草水自以有子者为材。匪莪伊蔚,正与上句一例。”
(四)毛亨:“缾小而罍大,罄,尽也。”
严粲:“缾以汲水,罍以盛水。瓶小喻子,罍大喻父母。瓶汲水以注于罍,犹子之养父母。缾罄竭,则罍无所资,为罍之耻。犹子穷困,则贻亲之羞也。”
(五)戴震:“《春秋》传:葬鲜者,谓不得以寿终为鲜。鲜似有少福之意。故无怙恃者曰鲜民。”
胡承珙:“鲜民犹言孤子,即下无父无母之谓。”
陈奂:“不如死久句,乃孝子自叹其孤寡难堪也。”
(六)陈乔枞:“《韩诗》曰:无父何怙,怙,赖也。无母何恃,恃,负也。”
(七)郑玄:“恤,忧。靡,无也。”
朱熹:“盖无父则无所怙,无母则无所恃。是以出则中心衔恤,入则如无所归也。”
(八)何楷:“鞠,通作匊。《说文》云:‘在手曰匊。’子幼,而母时常置手中以玩弄之,所谓爱惜如掌上之珠也。”
(九)何楷:“拊,《说文》云:‘揗也。’《史记》淮南拊揗其民。谓抚摩身体,察其肥瘠,忧其疥癣也。畜兼止与养二义,既乳哺之,又谨其出入,察其起居,藏之堂奥之中,惟恐其有疾病,所以善其养也。长者,谢云:如南方之长养万物,调和其身体,滋养其血气,日夜望其长大也。育,《说文》云:‘养子使从善也。’……涵养其德性,发抒其志气,开导其聪明,日夜望其成人也。”
(十)郑玄:“顾,旋视也。复,反复也。”
何楷:“丁宁反复,谆谆然命之也。”
(十一)何楷:“腹,郑云:‘怀抱也。’自少至长,惓惓置之于怀,出入以之,不暂释也。掬、拊、畜三事,次于生之后,皆以养言。育、顾、复三事,次于长之后,皆以教言。出入腹我,则总括教养而言。”
(十二)郑玄:“之,犹是也。”
(十三)王引之:“今案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言我方欲报是德,而昊天罔极,降此鞠凶,使我不得终养也。不言父母既没不得终养者,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已见于上文也。昊天罔极,犹言昊天不慵、昊天不惠,朱子所谓无所归咎,而归之天也。”
(十四)朱熹:“烈烈,高大貌。”
(十五)陈奂:“飘风为疾,则发发为疾貌。”
(十六)郑玄:“榖,养也。言民皆得养其父母,我独何故睹此寒苦之害。”
(十七)朱熹:“律律,犹烈烈也。弗弗,犹发发也。”
(十八)郑玄:“卒,终也。我独不得终养父母,重自哀伤也。”

注 音
蓼lu陆 莪e俄 劬qu渠 蔚wei卫 缾ping平 罄qing庆 罍lei雷 拊fu府

《诗经》-《蓼莪》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极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蓼莪》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悼念诗。序曰:“蓼莪刺幽王也。民人辛苦,孝子不得终养尔。”此言大体不错。诗篇以极其沉痛凄苦的语言,叙述了一行役之人整日在外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遭遇,抒发了他不得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不得赡养双亲以终天年的痛苦心情,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繁重的徭役负担,残酷的剥削压榨的不满。
 全诗一共六章。语言通俗易懂,诗意浅显明白。第一、二两章哀叹父母生我养我的劬劳、劳瘁。三四两章,一写儿子失去双亲时那种衔恤刺心的苦楚,一写父母对儿子的精心养育和依依深情。最后两章描写自己艰苦行役的处境。路途坎坷,环境险恶,人我对比,忧愤难伸。六章之间,前后遥遥相对,中间亦互相对比,结构谨严,首尾萦塈无端,给人无穷无尽,逝去复来的悲情体验。
 全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浓烈而又真切,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朱熹《诗集传》载:“晋王褒以父死非罪,每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受业者为废此篇,诗之感人如此。”方玉润《诗经原始》中亦曰:“备极沉痛,几乎一字一泪,可抵一部孝经读。”读者细细阅读,反复体味,自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可贵的是,诗人抒发感情,采取了多种方法,首先,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复沓的形式以抒发感情。如一二两章的“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几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解道: (莪) 常抱宿根而生,有子依母之象,故诗人借以取兴”,诗人以自恨不如抱娘蒿,(莪) 而只是无用之蒿、蔚起兴,责已之无用,哀父母之辛劳,将深深的自责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第三章“瓶之罄矣,维罍之耻”也是这样。有人曰“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为罍耻者,刺王不使富分贫,众恤寡”,(《毛传》)其实,诗人也是运用比喻,表达自己心中自责自谴感情。正如朱熹所言:“瓶资于罍而罍资瓶,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故瓶罄矣乃罍之耻,犹父母不得其所乃子之责。”(《诗集传》) 一二两章,从形式上看,基本结构、句式不变,只是变换几个字词,反复咏唱,回旋跌宕,重复之中有变化,变化之中又有重复,犹如音乐乐章中主旋律不断出现一样。诗句通过这种复沓形式,不断渲染,加深了诗人所抒发的那种“哀哀母,生我劬劳”的深情。
 当然,当诗人心中郁积的深情一旦被触动,当感情的闸门被高高地打开时,诗人干脆丢开了运用比兴、复沓等方法,而采取了另外的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倾泻自己火一样的感情。这时,诗句达到了炽热的程度:“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作描写,历数了父母对自己的抚养过程,字字含情,而连下九“我”字,节奏由慢至快,声调由缓至促,宛如声声哭诉,郁积的情感汹涌而出。“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 (姚际恒《诗经通论》) 令人千载而下,为之动容,为之洒一掏同情之泪。
蓼莪

蓼莪

〔原文〕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蒿、劳,宵部。)
蓼蓼者莪?
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
(蔚、瘁,脂部。)
缾之罄矣,(三家缾作瓶。)
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齐生下有矣
不如死之久矣!字。)
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
入则靡至。
(耻、矣、恃,之部。恤、至,脂部。)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三家拊作抚。)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鞠、畜、育、复、腹,幽部。德、极,之部。)
南山烈烈,
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
我独何害!
(烈、发、害,祭部。)
南山律律,
飘风弗弗。
民莫不榖,
我独不卒!
(律、弗、卒,脂部。)
〔译文〕
那又高又大的可是抱娘蒿?不是抱娘蒿,而是一般的蒿子。多么可怜呀,我的亲爹娘,生我养我实在太劳苦。
那又高又大的可是抱娘蒿?不是抱娘蒿,而是一般的牡蒿。多么可怜呀,我的亲爹娘,生我养我受尽了病苦。
酒瓶儿已经空了,那是大酒樽的耻辱。像我这孤苦少福之人与其说活在世上,还不如早早地死去为好。没有父亲,我还能依傍谁?没有母亲,我还能托靠谁?离家服役哟,内心多悲伤; 回到家里哟,不见亲爹娘。
爹呀是你生养了我,娘呀是你哺育了我。抚爱我啊呵护我,培养我啊教育我。照顾我啊挂念我,出门进门都要怀抱着我。如今我要回报爹娘养育之恩德,可没想到老天喜怒无常降灾祸。
看,南山是多么的高峻险阻;听,狂风呼啸,又是多么的令人胆颤心惊。别人都能尽心尽力赡养好爹和娘哟,唯独我服役受苦不能奉孝心。
看,南山是多么的高峻险阻;听,狂风卷起尘土发出呼呼的叫声。别人都能尽心尽力赡养好爹和娘哟,唯独我服役受苦不能终养爹和娘。
〔评介〕
全诗六章,前后四章每章四句,中间两章每章八句。关于诗之主旨,历来解说基本一致。《毛诗序》云:“《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郑《笺》云: “不得终养者,二亲病亡之时,时在役所,不得见也。”朱熹《诗集传》。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程俊英《诗经译注》、袁梅《诗经译注》等,都基本与《毛诗序》所说同。概而言之,这是一首子女们以沉痛哀伤之情,自责未能终养父母的诗。
此诗以朴实无华的文字,极其纯真地写出了中华民族尊重双亲、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儿女辈们。晋代束晳《读书赋》云:“咏《蓼莪》则孝子悲。”朱熹《诗集传》云: “晋王褒以父死非罪,每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清代胡承珙亦云:“晋王褒、齐顾欢并以孤露读《诗》至《蓼莪》,哀痛流涕。唐太宗生日亦以生日承欢膝下永不可得,因引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之诗。”(《毛诗后笺》)。可见此诗影响之大也。而这恰恰又是在于本诗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之表现手法,使诗之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统一了起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先看比兴。前后四章均以眼前所见之景物起兴,引发对父母双亡的沉痛哀悼之情。首二章中之“莪”,即 “萝”,又名莪蒿,《本草纲目》称之为 “抱娘蒿”。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得更明白:“(莪)常抱宿根而生,有子依母之象,故诗人借以取兴。”诗人由抱娘蒿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他想到莪蒿都知道“常抱宿根而生”,而今“我”却不能终养父母,岂不连莪蒿也不如吗?兴中含比,自责之情溢于言表。后二章诗人以南山之高险与大风之狂暴起兴,渲染了肃杀悲凉的气氛,把诗人沉痛悲怆之感情推到了顶点。加之“民莫不谷,我独何害?”“民莫不谷,我独不卒?”的“民”与“我”的鲜明对比和反问句式,更加突出了失去父母的孤独和不能终养父母的无限悲伤之情。在诗人一阵阵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的责问中,我们似乎听到了他对征役的强烈不满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控诉。
再看赋法。中间二章掉换笔墨,极力铺陈,每章句数要比前后二章增加一倍。这样则更利于表达诗人对父母亲的深深的哀思。第三章开头两句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酒瓶;“罍”,大肚小口的酒坛。二句言酒瓶空是酒坛之耻,比喻民穷不能养父母是自己无用所致,更是统治者之耻。语意双关,自责与谴责之情具见。“鲜民”二句,表明自己生而无力养父母,不如早死的悲伤情怀。“无父”二句之反问,极言失去父母孤而无依的痛苦。“出则”二句写尽了孤子伶仃的凄苦悲凉之情。此章叙写诗人失去双亲后那种衔恤刺心的苦楚,委实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杜甫《无家别》所描写的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凄恻惨怛之情,与此诗可谓同怀。第四章着力铺叙父母对诗人的精心养育与依依深情。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触,一连用了 “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九个 “我”字,强调了“我”与“父母”的相依为命的关系,和父母养育“我”的大恩大德,可谓声声泪,字字血,句句情也。正如姚际恒所云: “勾人眼泪全在这无数‘我’字。”(《诗经通论》)。这一章浓墨重彩,感情真挚,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全诗最为精彩的章节。
此诗比兴自然,铺陈有致,往复回旋,感情真挚,加之“哀哀”、“烈烈”、“发发”、“律律”、“弗弗”等叠字的运用,使得音韵和谐,增添了全诗悲哀的气氛,具有 《国风》民歌的特色。中间二章语言整饬典雅,又具有《雅》诗的特征。总之,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此诗均不失为“千古孝思绝作”(方玉润《诗经原始》)。

☚ 谷风   大东 ☛
蓼莪

蓼莪liǎo’é

┃━ 《诗经·小雅》篇名。诗云:“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后多用以感念父母养育之恩。三国魏·曹植《灵芝篇》:“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宋·陆游《焚黄》诗:“早岁已兴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诗。”

☚ 暗室不欺   蝉腹 ☛

蓼莪

以蓼莪之思指对已故父母的怀念。《诗经·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毛诗序以为:“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郑玄笺:“哀哀者,恨不得终养父母报其生长己之苦。”清牛运震《闻颜清谷忧居寄慰四绝句》:“怜君头白啼乌后,三复蓼莪泣数行。”《艺文类聚》十五三国魏曹植《上卞太后诔表》:“作诔一篇,知不足赞扬明贵,以展臣蓼莪之思。”

蓼莪liǎo é

《诗·小雅》篇名。《小序》谓此诗为孝子追念父母而作。后用“蓼莪”比喻对亡亲的悼念。三国·魏·曹植《上卞太后诔表》:“作诔一篇,知不足赞扬明贵,以展臣蓼莪之思。”宋·陆游《焚黄》:“早岁已兴风木叹,馀生永废蓼莪诗。”

悼念

悼念

悼(~文;~词;~惜)
悼念死者:吊死 青禽
悼念亡者:悼亡
悼念亡亲:蓼莪 攀柏
悼念爱妻:荀令伤神
悼念知音:摧弦
悼念凭吊亡友:松枝挂剑 悬剑空垄 挂剑空垄 剑挂孤松
悼念故人之词:闻笛(~凄然)
悼念亡友之辞:黄卢 黄垆
对死者表示惋惜或悼念:九原不作 九京不作 九原莫作
悼念已故长者:悲谢傅
对着遗迹等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凭吊
凭吊往古之事:吊古
举行仪式悼念:祭(~礼;主~;墓~;致~)
以菲薄祭品悼念亡友:只鸡絮酒
作佛事悼念死者:荐悼
悼念死者并慰问安抚家属:悼唁
发电报吊唁:电唁
至丧家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吊慰
低头肃立,以表示沉痛的悼念:默哀(鞠躬~)
哀痛悼念:恻念
沉痛地悼念:隐悼
不忘旧情,沉痛悼念亡友:车过腹痛 转车腹痛 过车腹痛 腹痛车过 腹痛回轸
表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百身何赎 百身莫赎 百身宁赎 百身奚赎 人百何赎 人百莫赎 莫赎百身 万人何赎
生前无知己,死后只有青蝇来凭吊:青蝇吊客

另见:吊唁 怀念 祭奠 丧事

☚ 悼念   伤悼 ☛

蓼莪

即《诗·小雅·蓼莪》。这是一首表达服役人对父母的无限亲情的诗。它通过作者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追念,与自己因服役而无法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二者的强烈反差,反复吟唱,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