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隋文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隋文帝541—604

即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其父仕北周,赐姓普六茹氏,位至大司空、隋国公。他在北周武帝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女为宣帝皇后。宣帝时他任扬州总管。宣帝死,静帝即位,他以皇亲任左大丞相。随后诛杀北周亲贵、宿将,为隋王。大定元年(581年)受禅即位。开皇七年(587年)灭后梁国,以梁主萧琮为柱国。九年,派贺若弼、韩擒虎大破陈军,俘陈主叔宝,灭陈国,全国归于隋统。结束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对待北方强大的突厥,他采用长孙晟的建议,采取远交近攻、离间削弱的办法,十余年后,突厥势力衰弱,边境得以安宁。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重编户口,免除盐酒商税,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又废除九品官人法,规定九品以上官吏由朝廷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政令能够贯彻。开始用考试选拔人才,统一度量衡,减轻租赋徭役。这些措施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生活俭朴,不尚奢侈。但素无学术,生性猜忌,功臣宿将,诛杀几尽。好符瑞,喜听妇言,以致废长立幼,危害自身。仁寿四年(604年)为太子杨广(炀帝)所杀。

隋文帝541—604

即杨坚。隋朝创立者。公元581—604年在位。袭父爵为隋国公,仕北周,以女妻周宣帝为后。大象二年(580)辅立静帝,以大丞相总揽朝政。在平定起兵发难势力后,进爵隋王。次年,废静帝自立,国号隋,改元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在位期间,改革官制,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收州郡自选僚佐之权,废除九品中正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为科举制创建的先声。秀才科在当时等最高,举秀才者三数人。明经科始于隋,此时亦仅一两例。在位期间,国势日渐强盛,府库随之充盈,经济发展,人丁大增。晚年留下两大弊政,一是持法峻严,过于杀戮,二是不悦诗书,废除学校。终为太子杨广所杀。

隋文帝541—604

隋朝的建立者。公元581至604年在位。姓杨名坚,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北周时,以外戚身份袭爵随国公,任大司马、大后丞、大前疑、大丞相等重要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在刘昉、郑译、高颎等人支持下,平定三总管之乱,铲除忠于北周的势力。大定元年(581)二月,迫使年幼的周静帝让位,自立为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在位前期,废除酷刑,推行新法;改革吏治,精简机构;创立科举,擢拔人才;实行均田,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广置粮仓;整顿户籍,抑制豪强,收到显著成效。开皇九年(589)正月,一举消灭陈朝,结束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晚年用法严酷,猜忌大臣,迷信鬼神,加重剥削,失去了前期的优良作风。仁寿四年(604)前往仁寿宫避暑,为太子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所杀。时年六十四,葬于泰陵。

隋文帝

隋文帝541—604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县 (今陕西华阴) 人。其父杨忠随周太祖起兵,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隋国公,赐姓普六茹氏。杨忠卒,杨坚袭爵隋国公。大司马独孤信两女,一为周明帝皇后,一为杨坚妻。杨坚长女为周宣帝皇后。贵戚之盛,没人能比。周宣帝死,静帝幼冲,未能亲理政事。内史上大夫郑译,御史大夫刘昉,以杨坚为皇后之父,众望所归,矫诏引杨坚人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不久,又拜杨坚假黄铖、左大丞相,进爵隋王,加九锡,周静帝被迫禅位。公元581年二月,杨坚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开皇。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废梁国,灭陈朝,派史万岁平定云贵,又用军事的、外交的各种手段,削弱了突厥的势力。在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上,作出了贡献。隋文帝又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推行均田制,发展府兵制,整顿赋役,减轻刑法,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帝躬行节俭,姬妄无美饰,乘舆供御,坏了则补,平时食用,不过一肉。东拜泰山,路遇饥民,令部属慰勉。见负担者,令左右扶之,只是舍不得将仓库里的粮食赈济饥民。文帝为人猜忌,功臣宿将,罕有存者。仁寿四年 (604) 七月,文帝病甚,太子杨广无礼于陈夫人,文帝大怒,欲召废太子杨勇付以大事,为杨素所阻,代以东宫兵入卫,未几,杨坚被弑,年六十四,庙号高祖,葬于太陵、皇后独孤氏,夫人陈氏、蔡氏。有子五人。

☚ 北齐幼主   隋炀帝 ☛

隋文帝541—604

隋朝建立者。名杨坚,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时世袭隋国公。女为宣帝后。静帝幼年即位,他任丞相,封隋王。大定元年(581年)废周建立隋朝。开皇七年(587年)灭后梁,九年(589年)灭陈,统一全国。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搜检隐匿户口,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政治上确立三省制,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初创科举制,废九品官人法,加强中央集权。仁寿四年(604年)为太子广(炀帝)所杀。参见“文学”、“法学”中的“杨坚”。

隋文帝541-604suí wén dì

《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人参(1)。人名。即杨坚,隋代建立者,公元581-604年在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女为宣帝皇后。静帝年幼即位,他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大定元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开皇七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继行均田制,改革官制,中央任免地方官吏,加强中央集权等。

隋文帝541~604

即杨坚,隋朝建立者。著名政治家。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后移居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其父杨忠是北周王朝的开国功臣,十二大将军之一,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受封隋国公。杨坚小名那罗延,后继承父亲爵位,妻子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女儿又是周宣帝的皇后,故在北周政权中享有很高地位。他以军功历任上柱国、大司马等职。大象二年(580年),宣帝死,年仅8岁的太子宇文衍继位,是为周静帝。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控制了中央政权。在此期间,他革除周宣帝的一些暴政,用法宽大,提倡节俭,深得民心,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官僚集团。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人先后起兵反对杨坚,均被镇压。之后,他又将周室诸王调至京师,一网打尽。杨坚本人则受封为隋王。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以长安为都城。
隋朝建立后,文帝积极准备灭陈。开皇七年(587年),出兵灭掉建都江陵的后梁。次年,派杨广率兵51万大举伐陈,至589年初,隋军渡过长江,攻下建康(今江苏南京),俘陈后主及其大臣,陈朝灭亡。第二年,又平定了江南部分豪强势力的反抗,巩固了统一局面。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16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南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融合。
灭陈前后,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政治方面,主要是改革官制。开皇元年(581年),在中央机构中废除北周仿照《周礼》所设的6官,以内史、门下、尚书3省为中央最高政权机关。尚书省下设吏、度支(后改称“民部”)、礼、兵、都官(后改称“刑部”)、工6部,分掌全国政务,确立了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的3省6部制度。三年(583年)废除郡一级地方建制,实行州县两级制,并将地方官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又建立回避制度,规定县佐须用外州人。废弃了以往的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考试办法考核州县长官及其重要僚佐,以德、才标准选拔官吏。与此同时,又制定新的刑律。三年(583年)制成《开皇律》,废除了以往的许多酷刑,刑名简要,并突出了“十恶”、“八议”精神。军事方面,则于十年(590年)对府兵制进行改革,军人户籍悉属州县,并与农民一样分得田地,实行兵农合一,从而使府兵制与均田制度进一步结合起来。在经济方面,继续推行均田制,规定一夫一妇受露田120亩,丁男受永业田20亩;各级官僚贵族均有职分田和永业田,数量从1顷至100顷不等。实行租调力役制度,18岁~60岁的成丁要向国家缴纳租调并服力役。为保证政府控制足够的劳动人手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隋文帝于五年(585年)在全国“大索貌阅”,查对户口,又行输籍之法,使荫户摆脱了豪强的控制,流亡农民重新回到了土地。文帝即位后,还针对以前币制紊乱的状况.于三年(585年)下诏,统一了钱币和度量衡,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此外,他还躬行节俭,严惩贪污、注意兴修水利,留意民间疾苦。在文化方面,命陆法言、刘瑧、颜之推等8人讨论汉字的正音问题,用反切法对每个汉字订出标准读法,编出《切韵》5卷,使之成为了一部完整标准的注音字典,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各地人民的交流。
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在文帝统治晚年,大修行宫,劳民伤财,用法严苛,喜怒无常,从而加剧了阶级矛盾。熙、潮、资州(今安徽、广东、四川的部分地区)等地出现了一些农民反抗事件。二十年(600年)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身患重病,为杨广所害,终年64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葬泰陵。

隋文帝541—604

即杨坚,隋朝开国皇帝。581年至604年在位。弘农华阴 (今陕西华阴)人。父忠为北周柱国、大司空、隋国公,赐姓普六茹氏。坚袭父爵为隋国公,女为周宣帝皇后。静帝年幼即位,他矫诏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旋即假黄钺,授大丞相,封隋王。在平定北周将领起兵后,于大定元年(581)二月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改元开皇,以静帝为介国公。开皇七年(587)九月灭后梁,九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在位期间,继行均田制,扩大垦田面积,免除盐酒商税,搜查隐漏户口,重编户籍,导致国家户口增加,经济发展。颁定新历,修订五礼,诏立科举,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废除九品官人法。轻刑罚,安边境。勤于朝政,厉行节俭,但天性猜忌,不悦诗书,废除学校,杀戮大臣。仁寿四年 (604) 被太子广杀死于仁寿宫大宝殿。

隋文帝

见 杨坚

隋文帝541—604

即杨坚。隋朝开国皇帝。581—604年在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世居武川(内蒙武川西),父杨忠,西魏北周的大贵族。周武帝时,袭爵隋国公。其女为周宣帝(天元帝)皇后。静帝宇文阐八岁即位,他以后父入宫辅政,总揽军政大权,封隋王。大定元年(581)二月代周自立, 国号隋,改元开皇。七年(587)灭后梁。九年(589)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北周的六官制,中央设三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吏、礼、兵、都官、度支、工)分掌国家政务。地方废郡,改为州县两级体制。废除汉代以来的辟举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开始用考试选拔人才,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吏均田中央任免。制定《开皇律》。改革府兵制度,令府兵全家一律归入州县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减轻租赋徭役。实行输籍之法,由各州县根据朝廷规定的“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检括隐漏之民为编户。重视仓廪的建置和漕路的开通。创置义仓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很大。隋文帝勤于政务, 自奉甚俭,在他统治的后期,隋朝已成为富足强盛的王朝。仁寿四年(604)死去,据说为太子扬广所杀。(参考图2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