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品德不良的矫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品德不良的矫正

品德不良的矫正pinde buliang de jiaozheng

品德不良指学生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品德不良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了解这些原因将有助于教育上采取预防与矫正措施。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良影响。调查发现,有品行不端的亲属或常与品行不端的人接触的学生、在社会上结交不三不四朋友的学生、看不健康书籍的学生都容易形成不良品德。另一类是内部原因。儿童青少年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道德观念及自制力,抗诱惑力差,对学习无兴趣或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精力过剩无处发泄等原因,使他们靠模仿、学习歪门邪道来寻求刺激满足欲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
具有不良品德的学生不是生性恶劣不可救药的分子。实践证明,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可以帮助他们矫正不良品行,改邪归正。通常采用的措施有:第一,消除疑惧心理与对抗情绪。犯过错误的学生由于担心或曾经受到过他人的批评、谴责与嘲笑,所以他们对周围的人常常怀有“戒心”与“敌意”。教育者首先要用真诚和友爱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信任与爱,从而接受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指导。第二,培养利用自尊心、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品德不良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常常是不正确的,或狂妄自负,或自暴自弃。教育者要依据各类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对狂妄自大者,要通过集体活动使之形成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舆论的压力,使之克服为所欲为的不良习惯。对于自暴自弃者,要多肯定其优点,更多地采用赞扬、奖励、给予信任性委托等措施来培养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克服消极的自卑感。第三,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观念与是非感。缺乏是非观念与是非感,辨别是非能力差,既是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也是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此,可利用说服教育、严明纪律、集体舆论、批评表扬等手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第四,锻炼意志力,培养抗诱惑的能力。有些学生主要因为道德意志力差,经不住诱惑而犯错误,以至形成不良品德。这就需要教育者首先消除不良的诱因,如让学生更换环境,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通过一定的考验方式,加强他的意志力,如让犯过偷窃错误的学生去收管班费。但必须强调一点,考验应当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要有适当的监督,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最后,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的错误与不良品德由于年龄、个性以及事情的性质与严重程度不同,其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为了有效地解决具体对象的具体问题,应采取多样而灵活的教育措施。如对年幼的品德不良的学生采取正面诱导法(肯定其精神,指出方式的不当,告知正确的实现目的的方法)、活动矫正法(担负某些不容再犯错误的工作)及信任的方法(表示相信学生能勇敢地承认错误与改正错误)等是比较适宜的。而对年龄较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可采取较严厉的教育方法。
品德不良的矫正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细致的。它需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相互配合。品德不良的预防与矫正必须防微杜渐、从细微处抓起,抓紧(及时矫正)、抓早(有不良品德萌芽就矫正)、抓彻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

☚ 品德的培养   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 ☛
000043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