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陪审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陪审制度

从公民中产生陪审员参加法院对案件审判的诉讼制度。陪审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国家的雅典和罗马。雅典每年由执政官用抽签的方式从符合条件的公民中选出陪审员,组成陪审法院,审理案件。罗马是由最高裁判官从元老院的贵族、骑士和富裕的奴隶主中挑选300-500人组成陪审法院,每一案件由抽签决定的30至40名陪审员审理。在封建君主专政时期,纠问式诉讼占统治地位,陪审制度被取消。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先后在法律中确立了陪审制。大陆法系国家采取了参审的形式,即由专业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共同做出判决。如法国,重罪法院审判刑事案件,除法律特殊规定的以外,均由3名法官和9名陪审员组成的法庭进行。英美法系国家采用陪审的形式,即由非法律专业人员组成陪审团参加法庭审判活动,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作出决定,量刑由法官负责。我国的刑事审判中也实行人民陪审员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至7人或者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7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陪审制度是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审判工作依靠群众原则的重要表现。


陪审制度

关于吸收公民作为陪审官或陪审员参加司法机关审判刑事、民事案件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以及与这些原则和规范要求相应的组织和活动的实际状况。内容包括陪审官(员)的资格,陪审官(员)的产生,陪审团或陪审法院(庭)的组成、活动方式,在司法活动中陪审官(员)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等。起源于奴隶制时期的雅典和罗马。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为了削弱氏族贵族的权力,进行了立法改革,设立了陪审法院,规定每个公民都可以当选为陪审员,参与对案件的审理。在公元2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后期,由于犯罪增多,需要迅速处理,罗马建立了刑事法院(陪审法院)取代了民众大会的审判职能。但随着雅典民主制的衰落和罗马帝制的形成,陪审制度逐渐消亡。在中世纪的欧洲大陆,针对神明裁判和决斗裁判的明显错误,产生了一种事实调查制度,即由行政官员或法官在当事人的邻人中选择最熟悉事实并最可信任的若干人,令其宣誓并陈述事实真相,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1066年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欧洲大陆的调查制度被逐步用于司法活动,形成了英国的陪审制度。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陪审制度得到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充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陪审制。但都对陪审员的资格在财产、品行等方面作了巧妙的限制,因而一般地排除了普通劳动者成为陪审员的可能,使陪审制成为在司法中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一种制度。资产阶级陪审制是司法中法官个人专断的对立物,是司法民主的一种形式,因此具有可供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批判继承的内容。在原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普遍实行了陪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建立了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中国的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是对资产阶级陪审制度的批判继承,是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陪审制度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被中断,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重申了这一制度。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运用作了规定。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司法活动中的体现,这一制度规定,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以外,凡年满23岁的公民都可以被选为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有同等权利。这一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实现自己利用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民主权利,对于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做到正确、及时、合法、公正、合理,起着重要的督促和保证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