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17. 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关于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在其产生时间、发展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
对于萌芽发生的时间,大致有四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东周以后,中国由领主经济逐步发展变化为封建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含有两种程度不同的成分,其中封建成分所占比重大些,资本主义成分所占比重小些。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于唐宋时期。唐宋时的种蔗生产都是商品生产,需要多数人协作,而且已经出现经济收入的分化,其中必然产生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再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于明代中、后期。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早在明代中叶,大约15世纪时,为生产商品而剥削雇农的富裕农民就以萌芽状态的农业资本家面貌出现了,到明末清初就能明显地看见资本主义制度及经营方式的存在了。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于清代前期。十八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农业生产者,由于两极分化的出现,一部分土地所有者转向商业性的农业经营,一部分农民转化为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农业雇佣劳动者,加上货币地租的出现等因素,农业生产中有了资本主义萌芽。
关于萌芽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萌芽由两方面发生,一方面是农民分化,产生了富农经济; 另一方面,在农民分化的基础上,地主雇工经营,出现经营地主。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是从山区到平原,从经济作物发展到稻田生产,它体现了中国后期的封建经济既受着共同规律的支配,又有其本身的特点。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先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最早发生,以后在封建宗法势力控制薄弱的地区继续发展。从萌芽发生的阶层来看,明代中叶首先在富裕农民经营中打开封建雇佣向自由雇佣过渡的缺口; 清代前期,伴随着庶民地主的发展,又在这类经营中出现了自由雇佣关系,因此由富裕农民到庶民类型经营地主的发展,表明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过程和发展道路。
关于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水平,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论从哪方面看,萌芽的水平都较高,到明中后期农业已“基本上采取了资本主义制”。另一种意见则相反,认为萌芽水平是低下的,因而对封建经济的冲突或破坏尚很微弱,即资本主义因素在农业中只是萌芽,占统治地位的还是封建地主经济。
关于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的认为萌芽有其先天局限性,如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是由山区发展到平原,但山区远离城市; 加之受封建政权和地主干涉,无法扩大再生产; 而城市工商业又不发达。有的则认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地租侵蚀了利润,它使得农村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很早,却始终得不到发展。
☚ 16. 小农经济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18. 对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