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病 诊病诊(诊视;诊察;诊检;诊疾;~查;~候;问~;巡~;会~;误~) 看(看病;~视) 诊视病情:看候 诊断和治疗疾病:临症 实地诊病:临病 医生用手轻叩诊治部位:诊打 叩诊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用指按脉搏诊病:脉(评脉;号脉;切脉;把脉;凭脉;搭脉;按脉;捉脉;诊脉;胗脉) 切 把龙 中医切脉部位名:脉门 脉口 医生为病人诊脉的敬辞:请脉 切脉以察看病状:诊(诊切) 候脉察病 诊视病人而判断其病症:诊断 论断病情:论证 准确诊断:确诊 (诊察病状:诊病) ☚ 诊治 护理 ☛ 问诊interrogation兽医向畜主询问病畜有关情况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四诊之一。 问发病时间 借以判断是新病或久病。新病多急性, 多属表证、实证、热证; 久病多慢性, 多属里证、虚证。 问发病经过及曾出现的症状 应了解病畜数量、症状、饮食欲和粪尿的变化、病情发展和转变情况。较多家畜同时发病, 病势较急, 症状类似, 应考虑传染病或急性中毒的可能性; 病势虽缓但发病数较多, 应考虑是否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症。病势初轻后重, 饮食欲丧失, 表示邪盛正衰, 为病进, 预后谨慎; 病势初重后轻,出现饮食欲,表示正强邪弱, 胃气渐复, 为病退, 预后良好; 结症病马开始饮水和排粪尿, 表示病情好转;马食后不久即有剧烈腹痛,多为大肚结; 腹痛发生较缓, 病多在大肠; 饮水多, 常为热证; 饮水少或不饮水,多属寒证; 欲饮但饮水不多, 常为湿热;若曾经治疗, 应问清治疗方法、所用药物, 以便合理用药。 问饲养管理和使役 应了解草料的种类、品质、饲喂方法, 劳役的种类和强度及厩舍情况。突然改喂含粗纤维过多的饲草及难消化的饲料, 易患结症。喂霉败草料易致肠黄。马过食豆料又饮水过多,易患胃胀。过食冰冻草料或过饮冷水,易患冷痛和冷肠泄泻(见泄泻),趁饥猛吞豆料或胡萝卜等, 易致草噎。冬季家畜无棚圈或棚圈不能遮风雨, 易患外感风寒。圈舍潮湿阴暗易致风、寒、湿痹。牲畜久立粪尿之地, 易患漏蹄。长途乘挽, 使役过重, 易致心肺经病。鞍具和挽具不良, 易患鞍伤、肩痛或甲。在崎岖地段奔走太急, 易患肢蹄病。性急的家畜催赶使役太急易致过力伤肺。 问配种、妊娠和分娩 种公畜配种过多, 易患阳痿、滑精等肾虚证。妊娠母畜可患妊娠浮肿。母驴怀骡驹有时可患妊娠毒血症。孕畜过劳或饮冷水太多可致胎动或流产。分娩者, 注意询问曾否难产、胎衣不下或患产后风等。 问诊四诊之一。通过问诊了解患者过去病史、起病原因、发病和治疗经过,以及现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其他三诊,全面分析,作出判断。《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参见十问条。 问诊 问诊中医学四诊之一,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为辨证提供依据。明代张介宾有“十问歌”,后人略加补充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包括耳目、周身腰肢)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胸胁脘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经皆可见,再添片语问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结合妇科情况,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❶问年龄:与月经病及年龄性多发病有关,如年逾18岁月经仍未初潮,属先天禀赋弱或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但若早于10岁即初潮者,又属肾气不实;青春期易致崩漏;49岁前后易出现绝经期诸证。 ❷问起病及现症:如发病诱因、症状变化、月经情况等。 ❸问月经:包括初潮年龄,过去和近期周期、持续时间、经量色质、臭气、痛觉及经前后伴随乳胀、腰酸腹痛、情志异常等,如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质浓稠属血热;经行先后无定期、量多少不匀、色紫黯夹血块、胸胁胀满者多属肝郁血涩。 ❹问带下:主要是质稠稀、量多少、颜色、嗅味及伴随症状,如带下多、色白清稀属虚、寒;杂见五色,如脓如血者属热毒或湿毒。 ❺问婚产史:主要是结婚年龄、妊娠及胎前、分娩、产后情况,有无自然或人工流产等,如婚后或孕产后同居两年而未孕(未采取避孕措施)者属不孕症。 ❻问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史,凡与妇科病有关的情况均应了解。 ☚ 闻诊 切诊 ☛ 问诊四诊之一。是医生查询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如问病人的自觉症状,发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环境,平素体质,现在的主病史、家族史等。 问诊 问诊中医诊法之一。即通过询问病情以诊察疾病的一种诊法。问诊可以了解病史、病人的饮食起居情况及某些主观感受等。临床上问诊的主要内容为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二便,问口渴,问睡眠,问情志,问饮食,妇女还要问月经等情况。例如问寒热,即询问病人有无寒热的感觉。如果只怕冷不发热,多属于阳虚;畏寒发热,多属表证;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多属半表半里证或疟疾;午后发热更甚,为阳明发热,多由胃肠燥热、大便燥结所致;夜间低热,伴形瘦盗汗,是为骨蒸劳热,多由阴虚或肺痨所致。于每一项问诊都可以细致地发问,以了解不同的症状。 ☚ 闻诊 切诊 ☛ 问诊 问诊wenzhen问诊是以对话方式向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情和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法。问诊所得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去粗取精,系统地整理编排后,再按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就是病史。小儿往往不能正确地诉说病情,因而向家属详细地询问病史对诊断疾病极为重要。重点包括以下几项: ❶现病史:包括实足年龄 (年龄、月龄),发病时间,起病急缓,有无发烧(持续时间、热度等),头痛,食欲,呕吐(是否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的性质、与进食间隔的时间等),便秘或腹泻(便次、性状、颜色、量、嗅味),尿(多少、频度、颜色),腹痛(拒按、喜按、蜷身),咳嗽(干咳、呛咳、顿咳、有无痰及痰的性质),寒战,出汗,精神状态(烦躁不安、嗜睡等),神经症状(惊厥、瘫痪),皮诊等。根据家长的主诉,确定现病史需要了解的范围和重点。 ❷过去病史: 曾患疾病(尤其传染病),患病时间、主要症状及是否确诊;有无传染病接触史,接触时间;预防接种史,接种时间及次数。 ❸个人史(3岁以下小儿尤其应重点询问):出生史,胎次,是否足月,平产或难产,生后一般情况(哭声强弱,有无窒息、发绀、苍白、惊厥、出血等),初生体重,胎便持续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接生时情况等;生长发育史,体重、身长增长情况,智力发育情况;喂养史,母乳、人工或混合喂养,是否定时喂乳,辅食(开始添加时间、种类、用量),断乳时间,有无不良饮食习惯 (偏食、挑食等)。 ❹家庭情况:父母年龄及健康情况;母亲生产次数,有无流产或死胎,各孕期及分娩情况;家庭中有无结核病和其它传染病史;有无遗传性疾病、精神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父母是否近亲。 ☚ 小儿用药 望诊 ☛ 问诊interrogation系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向病人(或其家属)作调查研究、收集病史的重要步骤。问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主诉、现病史、即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等。问诊需耐心、细致,对病人高度同情,取得病人信任、支持与合作才能完成。对所了解到的材料应进行认真地分析、综合、整理,才能正确地诊断疾病。 问诊四诊之一。通过询问了解病人的起病原因、发病和治疗经过、现在症状、既往病史等情况。参见“十问”。 问诊inquisition即医生通过与病人交谈以了解疾病的全过程,是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变化、所经诊治和疗效,以及过去健康和所患疾病等情况。问诊是认识疾病的开始,是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问诊wènzhěn四诊之一。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起病原因、发病和治疗经过, 以及现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 结合其他三诊, 全面分析, 作出诊断。《素问·三部九候论》: “必审问其所始病, 与今之所方病, 而后各切循其脉。” 又《素问·疏五过论》: “凡欲诊病者, 必问饮食居处。” 参见十问条。 问诊 问诊问诊为四诊之一。是医生对病人或陪诊人进行系统而有目的询问,了解病情全貌的一种诊断方法。对于患者平素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和治疗经过,就诊时自觉症状以及过去病史、家族史等,只有通过详细的询问才可了解。 中医学历来重视问诊。《灵枢·师传》提出:“临病人问所便”。《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和起居习惯,乃是问诊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三部九候论》说:“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说明临证时,必须问明初起病状和现在病状,然后才进行脉诊。把问诊放在切脉之前,可见古人对问诊的重视程度。明·张景岳将问诊的重点内容归纳为“十问”,使问诊系统而具条理性。清·陈修园对十问进行了增删,使问诊内容更较全面。请·喻嘉言强调“先议病,后议药”并提出“议病式”形成较完整病例格式,补充了历代医家问诊中所忽视的内容。 问诊内容,除询问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籍贯、地址)、生活习惯、家属病史、既往病史、起病和治疗经过外,询问就诊时的现在症状,是辨证中的主要依据。 问诊的方法,首先抓住病人自诉症状中最痛苦的主要症状,按中医辨证的需要,有目的地询问,力求做到问诊与辨证相结合,问诊中既要抓住重点、主次分明、针对性强,又要了解一般病情,才不致有所遗漏。 问诊是中医诊断技术的基本功之一。《难经·六十一难》说: “问而知之谓之工”。要掌握问诊,首先要有严肃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要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要客观实事求是地听取患者自诉。更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多实践,在实际诊疗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问病史是通过问诊了解与就诊主诉症状有关的方面。主要包括问起病、既往病史、个人及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等,为正确诊断和辨证提供依据,并对预防和治疗提出重要参考资料。 问起病 起病指从发病到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过程。了解起病过程,对指导当前病变的辨证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主要是了解起病时间、发生原因、出现症状、症状的部位、性质,发病方式、治疗情况、服药后的反应等。 既往病史 患者的既往病史往往与当前的病证有一定联系,对诊断、治疗和预防都有帮助。问诊中应询问患者既往所患疾病、治疗情况、复发程度,从而了解是旧病未除,现在又复发,或是久病连及本证。亦可了解病人体质虚实、偏寒偏热、病邪产生原因。还可了解患者是否患过某种传染病如麻疹等。 个人及婚姻史 了解患者职业、籍贯、住址、生活习惯、婚姻等,对诊断及辨证均有参考价值。如职业为水上作业的,易患水湿疾患; 高温作业的,易患中暑。生活所在地往往和地方病、传染病有密切关系,象血吸虫病、瘿瘤、大骨节病等。生活习惯指饮食嗜好,生活起居方面,如平素喜热恶凉的,是阴气偏胜;喜凉恶热的,是阳气偏胜; 饮食无节的,胃肠病居多,癖嗜烟酒的,痰饮疾患为多。生活起居有节,心情愉快的,气血调和,较少患病,即使有病,也较易治。起居失慎,心情苦闷的,则气血怫郁病患较多,治疗亦较困难。婚姻情况对了解患者七情致病,肾气盈亏有重要意义。家庭不和往往可使情志忧郁。纵欲过度则肾气多有耗伤。 月经及生育史 妇女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变化与月经质量、色泽、提前或推迟有密切关系。如生育多少、疏密和患者体质盛衰,五脏虚实有很大影响。是否妊娠这与疾病的用药有关,临症时亦应注意。 家族史 某些传染病、遗传性疾病,都和家族有关。如肺痨、梅毒、麻风、先天性疾病等,均要在询问中加以注意。 诊法十问 对就诊患者自觉或他觉症状,进行有条不紊的询问,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张景岳以病因、病机为基础,总结出问诊中的重点,写成《十问篇》。内容是:“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清·陈修园删除末尾两句,增改为“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使其内容更加充实。现根据张氏十问精神,简介如下: (1) 问寒热: 主要可辨外感内伤、邪正盛衰、阴虚阳虚等。 ❶外感: 骤然发热,发热与恶寒并见,恶寒虽加衣被仍不能减轻,手背热高于手心,背部热甚于胸腹部,并兼见其他外感证状。 ❷内伤: 缓慢起病,寒热间作,恶寒得衣被而减,手心热甚于手背,胸腹热甚于背部、并兼见其他内伤症状。 ❸邪正盛衰: 邪轻正盛则恶寒发热较轻;邪正俱盛则寒热较剧烈,邪盛正衰则恶寒重而发热较轻。恶寒发热亦有昼夜轻重的不同。昼烦热而夜安静,是邪旺于阳分,其病在阳; 夜烦热而昼安静,是邪陷于阴分,其病在阴。 ❹阴虚阳虚: 午后潮热,缠绵不已为阴虚; 畏寒自汗,四肢觉冷为阳虚。阳虚外越,也会发热,要参看脉证,加以鉴别。 (2) 问汗: 主要从汗的有无,辨表证虚实,从汗出时间可辨虚证的阴阳。 ❶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而无汗,经发汗后,邪随汗解,热退身凉脉静,为卫强营弱、腠理致密所致。亦有汗出而热不衰者,则多为外感暑湿证。 ❷表虚证: 恶风发热而汗出,苔薄白,脉浮缓,多见于太阳中风证。为卫弱营强、腠理疏松之故。 ❸阳虚自汗证: 日间汗自出,伴有恶风、肢冷等,易于感冒,多为阳虚表不固所致。 ❹阴虚盗汗证: 睡后汗出,醒时即止,常伴有骨蒸劳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红无苔等,为阴虚不能摄阳之故。 (3) 问头身: 询问头部和身体疼痛或不适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以辨别外感内伤,虚证、实证,以及所涉及的经络等。 头痛,全身痠痛,并伴有恶寒发热者,多为外感头痛。痛且重胀,遇劳加剧,时发时止,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头痛。突然头痛,痛无休止,发病时间较短,并伴有外感见证者,多为实证。头痛时发时止,缠绵不愈,伴有内伤见证者,多为虚证。头痛以枕部为重,连及项背者多属太阳膀胱经。头痛在前额,连及眉棱骨者多属阳明胃经; 痛在头部两侧,多属少阳胆经。痛在头顶,多属厥阴肝经。 身痛无定处,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见证,多属外感,邪客肌表经络所致。痛有定处,或游走于关节部位,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且无外感见证者,多属风湿痹证,乃因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痹阻经脉,气血流行不畅所致。身体沉重而痛,肢体倦怠,则为湿邪留滞肢体。四肢麻木,或抽痛,多为血虚不能荣于筋脉之故。 (4) 问二便: 询问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以及排便次数,排尿的感觉和伴随症状等,以辨别寒热虚实之所在。如大便秘结,腹满胀实,舌红而苔黄燥,多为热结胃肠。大便秘结,喜热怕冷,唇淡脉迟为命门火衰的冷秘。大便泄泻或暴注下迫,粪色黄褐或便脓血,肛门灼热,伴有腹痛发热,多为热泻或大肠湿热。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腹痛缠绵,多为寒泻或大肠虚寒。大便秘结属实证者,可因寒实或热结。寒实者手足不温,腹胀满而痛,苔白,脉沉有力;热结者发热,腹痛痞满胀实,苔黄燥舌红,脉沉数。大便泄泻属实证者,多为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大便秘结属虚证者,多为津液亏少或气阴两伤,可见形瘦,气短,汗出,头晕,排便困难。大便泄泻属虚证者,可因脾胃虚寒或肾阳不足。脾胃虚寒则腹痛隐隐,痛则大便,粪质稀薄,少臭,甚则脱肛。肾阳不足常见神疲,面色苍白,腹痛怕冷,五更作泻,完谷不化。小便短少,色黄,尿道灼热感,多属实热。新病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红赤,多为膀胱湿热。小便过频,色清而长,多属虚寒证。小便短少,色清不热,可见于汗吐下后或热盛伤津,导致津液亏损,化源不足的虚证。小便短少,色浊,伴腹大面肿,常见于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的水湿内停实证。小便过多,饮一溲二,可见于消渴证,多为肺、胃、肾阴虚火旺所致。久病、老人尿频、尿急,尿色清,点滴而下,多属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证。 (5) 问饮食口味: 主要了解是否口渴,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食量以及口中异常味觉和气味等。口渴多饮,且喜冷饮,属实热证。口渴不多饮,且喜热饮,多属湿证或虚寒证。口渴喜饮,饮水则吐,小便不利为蓄水证。吐泻后口渴思饮,为津液耗伤。口不干渴,不欲饮水多属寒证。食欲减退,在新病多为伤食,或者外感发热; 久病多属脾胃虚弱,或肾阳不足。食欲亢进,消谷善机,属胃火亢盛。饥而不食,多为胃阴不足。病中能食,是胃气未伤,预后较好。口苦属热、多属热在肝胆。口酸腐,多属胃肠积滞,食物停积所致。口臭多属胃火炽盛。口淡属胃中湿浊,或为虚证。口甜属脾蕴湿热。口咸多属肾虚。 (6) 问胸腹: 注意询问疼痛或不适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 ❶辨部位: 胸痛以一侧为多,伴有发热、咳嗽、痰黄而稠或咯血,多属肺热。胸前心窝部见重压感,或刺痛样,反复发作,并心悸气短,多属胸阳不振,气滞血瘀,或兼痰饮痹阻所致。胸痛牵引两胁,胀痛不适,属少阳病或肝气郁结证。胃脘胀满疼痛、伴有嗳气吐酸,多属胃病。少腹胀痛,多属肝气郁结。一侧少腹绞痛或刺痛,可见于肠痈、疝气以及妇科或肾病变。绕脐痛常见于虫积或寒疝、宿食、大便燥结。小腹硬痛,小便不利,多属膀胱蓄水证; 小便自利,多属下焦蓄血证。 ❷辨性质:疼痛游走无定处,或麻或痒多属有风。疼痛颇剧,而怕冷或冷痛、属寒证。怕热或红肿热痛,属热证。胀痛或窜痛,属气滞。刺痛或有定处,多属血瘀。 ❸程度和持续时间: 起病不久,胀痛较重,持续不缓解,疼痛拒按的,多为实证。久病胀满不甚,时痛时止,或疼痛喜按,多属虚证。 (7) 问耳目: 询问耳目的不适,不仅可以了解局部的病变和五脏的虚实,还可以了解某些疾病。 ❶耳: 主要了解耳鸣、耳聋、耳痛、重听等变化。凡突然耳鸣声大,按之鸣声更大的属实,多因少阳经风火上冲所致。逐渐耳鸣,声音细小,按之减轻或停止的属虚,多因肝肾不足所致。初病突然耳聋的多实,可因少阳风热,肝胆火上逆,或因湿热、邪蔽清窍。久病渐觉耳聋,或由耳鸣转为耳聋的属虚,多因肾虚或气血虚弱所致。耳痛多因风热上壅,或耳内流脓所致。重听为听觉不清楚、多因下元虚损,精气不足所致。 ❷目: 主要了解痛痒红肿及视觉情况。目红肿而痛,多为肝胆实热。目痒多属风热。干涩多为肝血不足。羞明而无红肿痛热之感,常为血虚或肾阴不足。视物昏蒙,多为肝肾不足,或气血大虚。视物成双,多为肝肾两虚。小儿睡时露睛,多为脾虚或慢惊之候。 (8)问睡眠: 询问睡眠时间的长短,睡眠情况和伴随症状等。一般有失眠或嗜睡两种。 ❶失眠: 又称“不寐”表现为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又难再入睡,有时易惊醒、睡不安稳,严重的整夜辗转不眠。引起失眠的原因有阴血不足、神失所养,如心肝肾精血亏损的病变。或痰火食滞等邪气内扰,使心神不宁,如胆郁痰扰的失眠;消化不良的“胃不和则卧不安”等。 ❷嗜睡:指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多为心神不振或元阳不足所致。若闭眼即睡,呼之即醒的,称为但欲寐,多为少阴肾的病变,由于元阳不足,神无所主引起。若昏睡伴有高热,但呼之可醒,此为邪入心包轻症,心神不清未能自主之故。若多寐少醒,昏昏沉沉,喉中痰鸣,鼻鼾声重、多属阳虚阴盛,痰湿阻遏、清阳不升,蒙蔽心窍所致。 (9)问妇女: 妇女有月经、白带、妊娠、产褥等特有情况,即使一般疾病,也要注意这方面的询问。首先要问月经是否正常,如经期提前,经色紫红,大都属热;经期推后,月经色淡的,多属虚寒,又月经停止不来,不是老年收经的,属闭经。 白带为湿浊下注,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询问中要注意白带的色、量、质和气味等方面,若白带色白而稀薄多腥臭的,属寒湿; 若色黄而稠粘有臭味的,属湿热。育龄已婚妇女,月经一向正常,忽然停止并有呕吐择食,应考虑怀孕的可能。产后须注意有无发热、恶寒、腹痛。若发热、恶寒、头痛,多是外感;若高热寒战,恶寒臭秽的,多是产褥热; 恶露不净而腹痛拒按的,是有血瘀。 (10) 小儿问诊比较困难,主要依靠询问病孩家属。除一般问诊内容外,还要询问出生前后(包括孕育期和产乳期)的情况,是否患过麻疹、水痘,有无高烧、惊厥史,曾作过哪些预防接种,有无传染病者接触,采用什么方法喂养,学行学语的迟早,以及父母健康情况,有无足以遗传的疾病,兄弟姐妹有无特殊的疾患等。关于发病原因,如有无受惊、着凉、伤食等,都须根据病情逐一询问。 ☚ 闻诊 切诊 ☛
问诊 问诊问诊是以对话方式向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情和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法。问诊所取得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去粗取精,系统地整理编排后,再按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就是病史。病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诊病资料,它既可为医生提示作诊断的思考方法和范围,也可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在有些情况下,病史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如有的疾病在某一阶段可只有症状,而无体征,作诊断时,病史就成了主要依据,肺炎早期和浸润性肺结核就是这样;又如有的疾病具有典型症状,只听病人叙述,就可想到该病,如典型的心绞痛或糖尿病等。 问诊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生活史、月经史、生育史和家族史。此外,临床各专科常根据需要,增加有关项目。 一般资料的问诊项目有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职业、籍贯、现住址、就诊日期以及病史的叙述者和可靠程度。 主诉是病人就诊原因的高度概括,通常只用简短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其内容包括迫使病人就诊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时间,如症状性质有特征,也应记入。如: “阵发性上腹痛已五小时”,“劳累后心悸气短已半年,下肢浮肿两周”等。主诉就是在现病史中应该深入询问的主题。如病人症状繁多,病史杂乱,医生应客观地分析其病情,以便找出其主要症状作为主诉。 现病史是病史的中心内容。它包括由发病到就诊这一段时间内症状的发生和演变。其主要内容有发病时间,致病因素,诱因,症状的性质、部位、轻重程度和发作特点,使症状缓解或加重的条件,伴随症状以及诊治经过等。此外还要询问病程中体重、体力、饮食、性格、睡眠和尿便等有无改变。病人未曾提到的与现病有关的症状也要询问,这既可弥补病人的漏述,又可把一些未出现的有意义的症状肯定下来,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既往史指病人既往的健康状态,所患过的与现病无直接关系的疾病,以及采取过的预防措施等。一般都是按部位和系统选择常见症状逐一询问。常采用的顺序为一般状态、皮肤、头、颈、淋巴结、乳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脊柱和四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另外还要就急性传染病史、过敏史、预防接种史、外伤史和手术史等进行询问。如病人所述的是病名或手术名,则应问清其具体情况。通过既往史可以估计病人的体质和健康状态,也可了解过去的疾病对现在所患的疾病有无影响,以及有无潜在疾病或慢性病等。 生活史即个人史,是反映病人生活的资料,其主要内容有出生地、居住地、烟酒等嗜好、饮食习惯、对何物过敏、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和居住条件、工作性质和环境、平时性格、婚姻情况和性生活等。询问个人史对地方病(如克山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和职业病(如尘肺、慢性铅中毒等)的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期、月经量和性质、末次月经时间、行经症状和绝经年龄等。通用的记录格式如下: 
生育史包括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有无流产、早产、难产、死胎和畸胎,有无妊娠反应、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产褥热等。 家族史包括直系家属或近亲的健康状况、患过何病和死因等。应注意询问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以及能影响后代的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或血液病等。 问诊时态度要诚恳、和霭,问话要简短、明确,用语要以病人易于领会为原则,问题要简单易答。问诊中忌作暗示性提问,或诱使病人供给自己主观上希望得到的资料,以免病人顺口称“是”,致使病史失真。在采集病史过程中,要一面听记,一面思考、分析,以便能根据症状的特点和其间的联系,初步排除一些无关的疾病,保留一些有待进一步鉴别的疾病。由于病人往往不能一次把病情叙述完全、确切,加之在病程中病情还会出现新的变化,所以应在与病人继续接触中,随时询问,不断地对病史进行补充或更正。 ☚ 诊断学 体检诊断 ☛
问诊 问诊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家属及亲友,通过正面或侧而进行查询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问诊主要目的,是了解病情搜集与辨证施治有关的资料,在病人主诉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重点询问。问病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平素体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治疗经过等。询问病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❶要有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❷要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抓住重点进行提示和启发,关心病人。 ❸要反对主观主义和偏见,绝不能按主观愿望套问,暗示和诱导病人。 ❹对危重病人,要抓住问诊的要点,迅速进行必要的诊察,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 (1)问一般情况: 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现住址、生活习惯、婚姻等方面的询问。姓名、住址的记载,便于病历的查找和总结; 问年龄,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多发病可提供参考;对性别与婚姻的了解,直接关系生理特点,对某些特殊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职业的问诊,可了解与专业有关的职业病情况; 对籍贯的问诊,因病人的生活地区不同,天时地理风俗各异,发病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如在我国北方高原地区寒症黄水病、胃病、新痹较多见,而疟疾、痢疾等则常见于南方。人们的居住环境与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如寒冷住处易诱发寒症,热而干燥住处易诱发希拉病,潮湿住处则易诱发巴达干病。人的饮食习惯可影响赫依、希拉、巴达干的增盛和衰弱以及脏腑功能的强弱,故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均有很大关系。如过食苦、涩味及轻、粗性而缺乏营养之食物则易引起赫依性疾病;过食辛、咸味、锐、热性而油腻之食物则易引起血症和希拉性疾病; 过食甜、苦、酸味,重、凉、腻性食物则易引起巴达干性疾病。又如偏喜温热而忽略寒凉则易导致巴达干性寒症;反之,偏喜寒凉而忽略温热则易导致血症和希拉性疾病。饮食不节则易引起不消化病和胃肠系统疾病。 (2) 问现病史: 主要询问疾病的发生时间、病因、主证、发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和发展经过及诊疗过程等。发病起初的主要表现,大都反映疾病的真实病因,因此,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予注意。 (3)结合时令即三期、四季、六时、按疾病的蓄积、发作,平息规律和白昼与夜间病情的变化进行询问。如赫依性疾病多为孟夏蓄积、夏季发作,秋季平息,早晚及饥腹时病情加重; 希拉性疾病则多在夏季蓄积,秋季发作,冬季平息,昼间、午夜及食物消化时病情加重; 巴达干性疾病则冬季蓄积,春季发作,孟夏平息,午前,黄昏时分和饱食后加重。 (4)饮食起居方面,询问是否常用易使三根失调之饮食和住处的温热、寒凉、潮湿、干燥等情况。对突发病则询问是否有过极度恐惧、受凉或情绪过于激动等情况。 ☚ 望诊 脉诊 ☛
问诊 问诊问诊是医生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亲友询问与疾病有关的一些情况从而从正面或侧面搜集辨证论治的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在主诉的基础上,询问病人一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现住址、生活习惯、饮食行为起居及家庭婚姻等,以便掌握患者的生理特点,有无职业病、地方疾病、遗传病、传染病及地域环境、气候、饮食习惯、情绪等对疾病的影响。例如环境脏臭污秽,空气充满粉尘、噪声,居地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容易发生腰肾疼痛,关节疾病及各种痹证等。职业如牧民容易得包虫、炭疽等人畜共患疾病。骑马爬山容易跌伤,造成扩散伤热。家族中有传染病或遗传病,会传播给家庭其他成员。饮食不当会引起消化不良,浮肿、水肿、痞瘤及肠胃肝胆等脏腑许多疾病发生。起居方面,老年人午睡容易产生隆病,强行抑制或努责排便、放屁、打喷嚏及生理欲望等也容易致病。忧愁暴怒等情绪也会成为疾病的因素等。询问现病史,了解发病时间、发病部位、疼痛情况、病因病缘、体征、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发展转归,特别要询问过去就医治疗情况和服用药物的益与弊。对于隆病患者要询问是否食用过浓茶、山羊肉、猪肉等性轻而糙的饮食。起居行为方面,是否有禁食忍饥、久居寒冷之地等情况。症状方面,身体是否发颤、频频呵欠、常伸懒腰、发冷,髋腰部位及关节疼痛,痛点有无定处,是否有空呕,眼睛等感官是否敏锐,神情是否有急躁,饥饿时疼痛有无加重等情况;对于赤巴病患者要询问是否食用过植物油、陈酥油、烈酒等性锐热的饮食,是否有长时间烤火、晒日等起居行为,是否有口苦、头痛、高热,上体疼痛更甚,食物消化后疼痛更加严重等情况。询问进食凉性饮食和凉性起居是否有益于疾病等情况;对于培根病患者要询问是否食用过旱獭肉、萎枯的蔬菜等性重腻的饮食。是否久卧潮湿地,有无涂擦按摩过多等起居行为。询问有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频繁、胃不纳食、口中无味,舌有粘腻感,胃胀满、频频打嗝、心身沉重、怕寒冷,进食后疼痛加剧,而进热性食物、起居温暖对疾病有益等情况。 ☚ 望诊 尿诊 ☛ 问诊 问诊inquiry是医生通过与病人或有关人员交谈,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诊治经过,以往健康情况等。经过分析、综合,提出初步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断方法。问诊是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问诊可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过程,既往健康状况等。有些疾病通过问诊就可作出初步诊断,如上感、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疟疾、心绞痛、肺结核等。相反,如忽视问诊,病史不详,多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 病史采集 问诊方法 ☛ 问诊wen zhen【医学】interrogation 问诊inquiry 问诊wèn zhěninquiry; interrogation;questioning diagno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