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铜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铜锄 铜锄又称鎒。西周统称镈。除草的工具。主要使用于战国以前 。《诗·良耜》: 其镈斯赵, 以薅荼蓼。” 毛传注《诗、臣工》: “镈,鎒。” 韦昭注《国语·齐语》: “镈锄也。” 东周时, 为适应不同锄地需要而制作出不同形状和宽度的镈, 其中刃口比较宽的一类叫鎒。《吕氏春秋、任地》、“耨(鎒)柄尺, 此其变也; 博六寸, 所以间稼也。” 已出土战国以前的铜锄鎒, 形制多样, 可归为三类: ( 1 )长条形铜锄片。为铜锄的初级阶段, 捆扎于木锄的顶端, 以代替原捆扎的石锄片或骨锄片。它与实心铜锛的区别是前者薄而后者厚。(2)各种形状的锄、鎒铜刃套。一般顶有銎槽, 下为刃, 套在装有横柄的木质锄板上或木锄尖上。其中有呈凹字形的, 它比同形状的钁刃套要薄而宽; 有呈空头长条形的,它比同形状的钁锛器要薄些; 有呈方形、矩形、或束腰梯形而中开方形或长方形孔的; 有呈马蹄形的。江苏扬州古邗城出土的春秋锄, 器体略成正方, 高8, 宽7.5厘米, 于中部有一方孔。苏州新苏丝织厂东周窖藏出土的马蹄形鎒, 弧刃, 一面上端有横梁相连, 一面开口。高9.6, 顶宽12厘米。(3)各种形状的有銎铜板锄鎒。锄板全部为铜质。有的在六角形锄板上靠背中间有横穿的銎; 有的锄板如后世之铁锹, 其出土物中有的装有曲柄, 可知其为锄: 有的如后世之犁铧, 但器体轻薄, 銎部细小, 因而不可能为犁, 很可能是装曲柄的鎒; 有的在长方平行四边形锄板上,一长边为背, 有斜出的銎, 其余三边为刃。浙江德清出土的这类东周鎒,高5、宽23.6厘米。各类铜锄鎒的出鎒土至少在300件以上。 ☚ 钱 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