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铜漏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铜漏壶 铜漏壶汉代计时器。1958年陕西兴平县西汉墓出土。器身圆筒形,上有提梁盖,下有三足; 壶底端有一滴水嘴。通高32.3厘米,壶盖和提梁的中央都有正相对应的一个长方形插尺孔,作为穿插刻有分度的漏箭(记时辰的标尺)之用。漏箭随壶水外流而逐渐下降。它为研究计时器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 阿斯塔那墓塞天文图 浑仪 ☛ 铜漏壶 铜漏壶tonɡ louhu西汉早期铜制计时器。1958年兴平县(今兴平市)县城东门外空心砖墓中出土。通高32.3厘米,径10.6厘米,盖径11.1厘米,盖沿高1.7厘米。器呈筒状。盖上插标的梁为扁平形,高6厘米。梁及盖有直对的长方孔,孔径长1.75厘米,宽0.5厘米。孔内原应插有上露刻度的浮标,已佚。壶身素面无纹,底部有旁出的漏嘴,长3.8厘米,出水口径0.5厘米。下底附置三个马蹄形足。漏壶为古人计时之用,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 铜铺首 铜鋗 ☛ 铜漏壶漏壶亦称“漏刻”或“铜壶滴漏”,我国古代守时仪器。它是利用容器内水滴均匀流漏的等时性,来计量时间间隔的工具,为我国古代天文仪器中三种基本类型之一。陕西省兴平县出土一件,为西汉中期器物。外形完整。圆筒形,素面,上有提梁盖,下有三足,壶底端突出一个出水嘴。通高32.3厘米。壶盖直径11.1厘米、盖沿高1.7厘米;提梁梁高6厘米,盖和梁的中央有正相对应的长方形插尺孔各一个,长1.75厘米、宽0.5厘米,用以穿插有时辰的标尺。壶身口径10.6厘米、高23.8厘米。壶嘴长3.8厘米、口径0.25厘米,其内径为圆筒形,外为圆柱形,与壶壁连接,呈漏斗状,水即从此嘴水平流出。此外,在筒内出水嘴处,有一紧贴在筒壁上的云母片,直径约4厘米,呈不规划的圆形,这可能是控制漏水的装置残片。铜漏壶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