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钱神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钱神论

钱神论

全名《讥货赂鲁褒钱神论》。钟嗣成作。《录鬼簿》朱凯序、《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著录。鲁褒为晋人,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哀时之贪鄙,作《钱神论》,讥刺当时钱可通神的社会现象。事见《晋书》。剧当本此。剧本已佚,具体内容不详。

☚ 诈游云梦   蟠桃会 ☛

钱神论

 有司空公子,富贵不齿,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顾见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
 公子曰: “嘻! 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
 先生曰: “欲之贵人。”
 公子曰: “学《诗》乎?”
 曰: “学矣。”
 “学《礼》乎?
 曰: “学矣。”
 “学《易》乎?
 曰: “学矣。”
 公子曰: “《诗》不云乎: 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礼》不云乎: 男贽玉帛禽鸟(11),女贽榛栗枣脩(12)。《易》不云乎: 随时之义大矣哉(13)。吾视子所以,观子所由(14),岂随世哉? 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15)也。”
 先生曰: “吾将以清谈(16)为筐篚,以机神(17)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乎哉者已。”
 公子拊髀(18)大笑曰: “固(19)哉,子之云也! 既不知古,又不知今。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富者荣贵,贫者贱辱。而子尚质(20),而子守实(21),无异于遗剑刻船胶柱调瑟(22)。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23),固其宜也(24)
 “昔神农氏没(25),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26)变通之,乃掘铜山(27),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钱之为体(28),有乾有坤(29),内则(30)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31)。动静有时,行藏有节(32),市井便易(33),不患耗折(34)。难朽象寿(35),不匮象道(36),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37)。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38),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39)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哉䒮独(40)。”其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41)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42),疲劳讲肄(43),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44)。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45),汉祖克之于赢二(46),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47),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48),而况有实(49); 赢二虽少,以致亲密(50)。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51),入紫闼(52)。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53); 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54),非钱不拔(55);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令问(56)笑谈,非钱不发(57)
 “洛中朱衣(58),当途(59)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60)。执我之手,抱我终始(61),不计优劣(62),不论年纪(63),宾客辐辏(64),门常如市。谚云: ‘钱无耳,可闇使(65)。’岂虚也哉!又曰: ‘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66)云: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67)。’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 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于钱,天何与焉(68)?天有所短,钱有所长: 四时行焉,百谷生焉,钱不如天; 达穷开塞(69),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70),卞庄子(71)之勇 ,冉求(72)之艺,文(73)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74)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75),唯孔方而已。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者能使勇悍。故曰: 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 ‘官无中人(76),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77),容如子张(78),空手掉臂(79),何所希望? 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80)君子,同尘和光(81),上下交接,名誉益彰。”
 黄铜中方(82)叩头对曰: “仆自西方庚辛(83),分王诸侯,处处皆有。长沙越隽(84),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85),锡为适妇(86)。伊(87)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88)世,大铸兹也。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太牢(89),未之逾(90)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注释 ①司空公子——作者假设的人物。司空,古代掌管工程的官名。公子,旧时对官家子弟的称呼,后成为对别人子弟的一种敬称。②驻驾平市里——停留在平市里。驻驾: 车马停止行进。平市里:长安城里的街坊名。③顾见綦(qi)母先生——看见了綦母先生。綦母先生: 作者假设的人物。綦母: 复姓。④班白而徒行——年老而仍步行走路。班白: 同 “斑白”,头发花白,指年老。⑤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⑥贵人——指公卿大夫。⑦《诗》不云乎——《诗经》上不是这样说吗? 《诗》:指《诗经·小雅·鹿鸣》,这是一首贵族宴会宾客的诗。下文引用的几句话,出自其序。⑧币帛筐篚——礼物和装礼物的竹筐,这里是把礼物装在竹筐里的意思。币帛: 缯帛,古代馈赠用的礼物。筐篚: 盛物的竹器,方的叫筐,圆的叫篚。⑨将——送,致。⑩其心——指主人对客人的礼意,客人对主人的教益。(11)男贽玉帛禽鸟——意出《周礼·大宗伯职》及《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贽: 古人相见,必手执物以表诚敬,所执之物叫贽。玉、帛、禽、鸟: 四种男人用的贽。玉、帛为大贽,尊贵者用,禽、鸟为小贽,卑贱者用。(12)榛、栗、枣、脩——四种女人用的贽。榛: 其果似栗而小。脩:经捶治而加姜桂的干肉。(13)随时之义大矣哉——语出《周易·随》。随时: 谓顺应时势。(14)视子所以,观子所由——意本《论语·为政》: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所以、所由,皆所做所为之意。(15)谓之未——说他没有学。(16)清谈——即玄谈。魏晋间士大夫爱谈《易经》、《老子》、《庄子》,玄虚而不切实际,成为一时风气。(17)机神——指人的禀赋、精神。(18)拊(fu)髀(bi)——拍大腿。(19)固——固陋,执——不通。(20)尚质——崇尚质朴。(21)守实——主持真实。(22)胶柱调瑟——犹胶柱鼓瑟,谓拘泥不知变通。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3)名誉不出乎家室——谓名声不能远扬。(24)固其宜也——本来是理所当然的。(25)没——死亡。(26)上智先觉——指最聪明的人和认识事物比一般人早的人。(27)铜山——产铜之山。(28)体——本体。(29)有乾有坤——具有天和地的形象。乾、坤:皆《易经》中八卦名,乾,指天;坤,指地。(30)则——仿照,模仿。(31)其流如川——形容钱流通很快很广。川:河流。(32)动静有时,行藏有节——谓钱的流通和储蓄具有一定的时机和规律。(33)市井便易——在市场上用起来方便。(34)耗折——损耗。(35)难朽象寿——不易毁坏象征长寿。(36)不匮象道——永不匮乏象征天道。(37)孔方——作者当时对钱的习称。又称“孔方兄”、“孔兄”、“方兄”。(38)解严毅之颜——使严厉的面孔露出笑容。解:开。(39)丰衍——丰盛,富裕。(40)哿(ke)矣富人,哀哉䒮(qiong)独——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哿:乐。䒮独:孤独。(41)泉——即古代的“钱”字。取其如水流行,无处不到之意。(42)京邑衣冠——指京城的达官贵人。(43)讲肄(yi)——讲说、学习。(44)惊视——指见钱眼开,(45)吕公欣悦于空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吕公是沛县县令的贵客,大家都去祝贺他。当时萧何管收贺礼,规定贺钱不满一千文的来客,只能坐堂下。当时刘邦也去祝贺,但他身无半文,便送一张空头帖子,上写“贺钱一万”。吕公见后大惊,急忙起身出门迎接。空版:空头礼帖。(46)汉祖克之于赢二——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汉高祖刘邦任泗水亭长时,县上的主吏萧何经常帮助他。刘邦到咸阳出差送夫役,县上的其他官吏都送三百钱,只有萧何送五百钱。刘邦平定天下当皇帝后,给了萧何许多特殊的恩赐。克之:以萧何胜于他人。赢二:多两百钱。(47)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用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事。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结合,开头很贫困,后来成为富人,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被:同“披”,穿。高盖:高大的车子。盖:车盖。犊鼻: 即“犊鼻裈”,围裙。(48)空版至虚——空头礼帖是大谎话。(49)实——指真正有钱。(50)以致亲密——依靠它而使得关系亲密。(51)排朱门——谓金钱的力量直通官府。排:推。朱门:红色的门,代称公侯邸第。(52)紫闼——紫色的宫中小门,指皇宫。(53)死可使活——据晋律,钱可赎罪,死罪赎金是金二斤。(54)幽滞——指幽系在牢狱中的无辜者。(55)拔——释放。(56)令问——美名。(57)发——传播。(58)洛中朱衣——京城里的王侯贵官。朱衣:古代绯红色公服,此指穿这种公服的官员。(59)当途——当道,掌握大权。(60)无已已——无休止。(61)抱我终始——谓抱着不放。(62)优劣——指铸造的好坏。(63)年纪——指钱的新旧。(64)辐辏——车辐绕集在车轴上,形容爱钱的人多。(65)钱无耳,可闇使——谓钱虽然没有耳朵,却可以在黑暗中操纵,去达到种种卑鄙的目的。闇:
 同 “暗”。(66)子夏——孔子的学生,娃卜,名商,字子夏。(67)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出自《论语·颜渊》。(68)天何与焉——跟天有什么相干呢?(69)达穷开塞——使处境困厄、命运不好的人通达起来。穷、塞: 都是时运不好的意思。(70)若臧武仲之智——此句和以下五句,出自《论语·宪问》。臧武仲,即鲁大夫臧孙纥。他很聪明,逃到齐国后,能预见齐庄公的被杀而设法辞去庄公给他的田。(71)卞庄子——鲁国的勇士。传说他曾独身打虎。(72)冉求——孔子的学生,多才多艺。(73)文——修饰。(74)成人——全人。(75)然——这样。(76)中人——朝廷中皇帝宠幸的权贵。(77)颜子——孔子的学生颜渊。(78)子张——孔子的学生颛孙师。(79)掉臂——捋袖伸臂,振奋或发怒的样子。(80)凡百——凡是,所有的。(81)同尘和光——语出《老子》,后指与人无争。(82)黄铜中方——作者假设的人物,指钱。(83)仆自西方庚辛——意谓我本是金属。《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金居西方而主秋气。” 庚辛: 指秋。(84)越隽——今四川西昌。(85)长男——长子。(86)适(di)妇——正妻。适: 通“嫡”。(87)伊——发语词。(88)尹——治理。(89)饥飨(xiang)太牢——饿了吃上等酒食。飨: 用酒食款待人。太牢: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猪全备称“太牢”。(90)未之逾——即“未逾之”。逾: 超过。
 赏析 鲁褒的这篇文章,见于《晋书·隐逸传》鲁褒本传; 此外又见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初学记》。但各书文字上互有差异。后严可均《全晋文》综合各书文字成为一篇。这里根据的即《全晋文》。
 文章以司空公子与綦母先生在京城的邂逅相遇为引子,假设司空公子与綦母先生对话,有如设问。其中司空公子拊髀大笑以下的一番议论,是文章的主体。司空公子放言钱神问题,一共讲了三层意思:首先叙说钱的由来,描述钱的形象。钱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它的本体具有天地的形象,“其积如山,其流如川”,“无翼而飞,无足而走”。它使严厉的面孔露出笑容,使不轻易开口的人张嘴说话。它与尊长富贵融为一体。接着描述钱的神通。钱能通天,钱能通神,它比任何东西都具有吸引力,人们见了它,精神一下子就提起来了。有了它万事顺利,它使人不优而仕,使人成为密友,甚至“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总之,钱具有超神的力量,“无远不往,无深不至”。然后描叙当时人人爱钱,时时事事处处唯钱而已的情形,和“死生无命,富贵在钱”的人生哲学。司空公子的这番话,似乎是在赞颂金钱的万能。实际上是作者借司空公子之口讲反话,对金钱万能的腐败现象和一切拜倒在金钱脚下的腐朽思想,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文章的主旨就在这里。这使该文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文章写成于晋惠帝时期,据《晋书·惠帝纪》,当时“纲纪大坏,贿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凌物。忠贤绝路,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司空公子的这番话,正是这种丑恶现实的曝光。这也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今天仍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实行商品经济,我们一方面对钱的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发挥它经济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反对拜金主义,不能搞金钱万能。那种铜臭熏天的思想和行为,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格格不入的。
 文章虽名为论,实是赋体。文章中的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都是作者虚拟的人物。让虚拟的两个人物对话诘难,演双簧,正是赋的体制。文章多用描述,驱遣想象,绘形绘神,且笔带夸饰,敷排成篇,无微不至,极穷形尽相之致,也是赋的写法。当然,它毕竟不是一篇赋,而是一篇杂文。赋的手法与尖锐深刻的讽刺、嘻笑怒骂的笔法、入木三分的刻划、精炼生动的语言结合在一起,使它给予读者的,是一种会心的微笑。

《钱神论》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钱神论》

有司空公子,富贵不齿 ,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顾见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 “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 “欲之贵人。”公子曰: “学《诗》乎?”曰: “学矣。”“学《礼》乎?”曰: “学矣。”“学《易》乎?”曰: “学矣。”公子曰: “《诗》不云乎: ‘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礼》不云乎:‘男贽玉帛禽鸟,女贽榛栗枣脩’。《易》不云乎: ‘随时之义大矣哉!’吾视子所以,观子所由,岂随世哉!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也。”先生曰: “吾将以清谈为筐篚,以机神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者已。”

公子拊髀大笑曰: “固哉,子之云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易俗,富者荣贵,贫者贱辱。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船,胶柱调瑟。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 。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 。大矣哉!

“钱之为体 ,有乾有坤 。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 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馀,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 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 ,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以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云: ‘钱无耳,可闇使。’岂虚也哉?又曰: ‘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赈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 之智,卞庄子 之勇,冉求 之艺,文之以礼乐 ,可以为成人矣〔51〕。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夫钱,穷〔52〕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53〕者能使勇悍。故曰: 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 ‘官无中人〔54〕,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55〕,容如子张〔56〕。空手掉臂〔57〕 ,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58〕 ,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59〕 ,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黄铜中方〔60〕 ,叩头对曰: “仆自西方庚辛〔61〕,分王诸国〔62〕,处处皆有,长沙越巂〔63〕,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適妇〔64〕。伊〔65〕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世〔66〕,大铸兹也〔67〕 。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太牢〔68〕 ,未之逾也。”

〔注〕 ① 《钱神论》: 选自清严可均《全晋文》卷一一三。《晋书》卷九四、《艺文类聚》卷六六、《初学记》卷二二、《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均有节录,异文颇多。 ② 司空公子: 作者假托的人名。 ③ 不齿: 不与同列,表示极为鄙视。 ④ 平市里: 作者假托的地名。⑤ “顾见”二句: 綦(qí 其)母先生,作者假托的人名。班白,即斑白,头发花白。徒行,步行。 ⑥ 币帛: 缯帛,古人馈赠用的礼品。筐: 方形盛物的竹器。篚(fěi 匪): 圆形盛物的竹器。“币帛”四句出《诗经·小雅·鹿鸣》小序。将: 行。 ⑦ “男贽”二句: 贽(zhì 至),古人初次进见尊长者所持礼品。《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榛(zhēn 贞): 其果似栗而小。脩: 干肉。今本《礼记》无此二句。 ⑧ “随时”句: 随时之义,随时势而变通。语出《周易·随卦》: “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⑨ “吾视”二句: 所以,所为,指言行举止。所由,所从,指经过的道路。语出《论语·为政》: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⑩ 清谈: 清雅的言谈。 ⑪ 机神: 高妙的玄理。 ⑫ “礼云”二句: 礼难道仅是指玉帛等礼物而说的吗?语出《论语·阳货》。 ⑬ 拊(fǔ 府)髀: 手拍大腿。 ⑭ 固: 固执,顽固。 ⑮ 遗剑刻船: 即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典出《吕氏春秋·察今》。 ⑯ 胶柱鼓瑟: 用胶把弦柱粘住,则鼓瑟者无从调节声音。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典出《史记·赵奢传》。 ⑰ 本: 根本。 ⑱ “内方”二句: 古人认为地方天圆。象,象征。⑲ 体: 形状。 ⑳ 有乾有坤: 《易经》八卦的乾、坤二卦。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 ㉑ 行藏有节: 指钱币的流通和贮藏有一定的法度。 ㉒ 市井便易: 在市场上做买卖便于交易。 ㉓ 耗折(shé 舌): 消耗亏损。 ㉔ 难朽象寿: 像长寿难以衰老。 ㉕ 不匮(kuì 馈)象道: 像大自然运行不息,不会缺乏。 ㉖ 亲爱如兄: 《晋书》作“亲之如兄”。此据《艺文类聚》。 ㉗ 严毅: 严厉刚正。 ㉘ “哿(gě 舸)矣”二句: 富人犹可,孤苦伶仃的人就十分可哀。语出《诗经·小雅·正月》。“茕”作“惸(qióng 穷)”。 ㉙ 泉: 古代钱币的名称。谓其“流行如泉”(《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 ㉚ 京邑衣冠: 京城里的士大夫。 ㉛ 讲肆: 讲学的地方。《晋书》作“讲肄”。此据《艺文类聚》。 ㉜ “昔吕公”句: 吕公,汉吕后之父。版,进见时用的名帖。刘邦为亭长时,不持一钱往贺吕公,名帖上却写“贺万钱”。吕公迎为上宾,并把女儿嫁给他。事见《史记·高祖本纪》。 ㉝ “汉祖”句: 克,同“刻”,铭记。赢,多。刘邦为小吏时奉差咸阳,吏皆送三百钱,独萧何送五百钱。刘邦铭记萧何多赠二百钱,称帝后多封萧何食邑二千户。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 ㉞ “文君”句: 文君,卓文君,西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她夜奔司马相如,同驰归成都。相如家贫,文君久之不乐,遂返临邛,与相如卖酒,文君当垆。卓王孙以为耻,不得已分财产与之,文君有钱百万,又穿上锦绣衣裳。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㉟ “相如”句: 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高盖: 高车。犊鼻: 犊鼻裈(kūn 坤),短裤,或谓围裙,状如犊鼻。相如与文君同返临邛卖酒,文君当垆,相如着犊鼻裈,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卓王孙分财产与文君后,遂回成都买田舍,致富。 ㊱ “排朱门”二句:朱门,指富豪之家。紫闼(tà 榻),指帝王宫廷。 ㊲ 诤:同“争”,争执。 ㊳ 幽滞:指失意不得进仕的人。 ㊴ 令问:问候。 ㊵ 洛中:洛阳。朱衣:泛指权贵。 ㊶ 当途:当道,当权。 ㊷ 辐辏(còu 凑):指四方宾客聚集到一处。 ㊸ 闇(àn 按): 同“暗”。 ㊹ “子夏”三句: 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死生”二句: 出自《论语·颜渊》。 ㊺ 相禄: 享有福禄的面相。 ㊻ 与(yù 愈): 参预。 ㊼ 臧武仲: 春秋时鲁国大夫臧孙纥,有智谋。 ㊽ 卞庄子: 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勇力著名。 ㊾ 冉求: 孔子的学生冉有,有才艺。 ㊿ 文之以礼乐: 用礼乐来加以修饰。 〔51〕 成人: 德才兼备的人,即完人。语出《论语·宪政》: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52〕 穷:困厄,不得志。 〔53〕 贫: 贫弱,软弱。 〔54〕 中人: 君主身边有权势的人。 〔55〕 颜子: 即颜回,孔子的学生,孔子屡称其有才德。 〔56〕 子张: 即颛(zhuān 专)孙师,孔子的学生,貌美。 〔57〕 空手掉臂: 空手摇动臂膀,指空手无钱。 〔58〕 上下: 指来往。 〔59〕 同尘和光: 即“和光同尘”。语出《老子》: “和其光,同其尘。”这里指与尘俗混同,随波逐流。 〔60〕 黄铜中方: 铜钱,这里指钱神。 〔61〕 庚辛: 古时把天干与五行相配合表示方位。庚在五方中属西;庚、辛在五行中属金;金在五行中代表西方。故钱自称来自西方庚辛。 〔62〕 分王诸国: 分往诸国称王。 〔63〕 越巂(suǐ 随): 地名,故地在今四川西昌市。 〔64〕 適(dí 迪)妇: 嫡长子妻。適,同“嫡”。 〔65〕伊: 句首语气词。〔66〕 景王: 周景王(前544—前520在位)姬贵。尹世: 治世。 〔67〕 大铸兹也: 周景王时,患钱轻,更铸大钱。事见《国语·周语》。兹,此指钱。 〔68〕 太牢: 古代宴会或祭祀时并用牛、羊、猪三牲,称太牢。

西晋元康之世,朝政昏暗,“纲纪大坏”,贪财成风,贿赂公行。金钱作为货币的万能神力,日益为世人所认识,同时出现了三四篇同名之作揭露金钱的神力。其中最著名的当推鲁褒的这一篇。它对金钱的神力从不同侧面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对日益堕落的社会风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堪称六朝文章中一篇奇文。

这篇文章通篇设为问答,敷衍成章。题目虽名曰“论”,但实为赋体。作者假托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的对话,揭示当时社会风气大变,指出当时“时易世变,古今易俗”,作为钱神产生的背景。而后借司空公子之口,叙述钱的历史,交代金钱的来历;描述钱的形体,交代名为孔方的原由;分述钱的特性,交代人的贫富、强弱在于钱之有无、多少,以此作为揭露金钱神力的引子。

接着,作者就集中笔力,对金钱的巨大神力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揭露。其一,学而优则仕原是儒者传统的人生道路。但自金钱来到人间后,做官就不靠知识了。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史实,说明如今“官尊名显,皆钱所致”。金钱主宰着一切: 危安、死活、贵贱、生杀等等,都取决于钱。它可以“排朱门,入紫闼”,通关节,买人情,使人“无位而尊,无势而热”,办任何事情,都非钱不可。金钱成了万能的神,知识贬值,已一文不值。因而作者愤激地说: “何必读书,然后富贵!”其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原是儒家传统的观念,但由于钱的法力无边,作者提出了“死生无命,富贵在钱”。钱是万物的异化形式,它可以使万物互相转化: 祸转为福,败转为成,危转为安,死转为生。甚至“性命长短,相禄贵贱”,也在于钱,而不在天。作者把钱和天的力量作了一番比较,认为“天有所短,钱有所长”,结论是“天不如钱”。钱的力量超过了主宰一切的上天,成了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神。人格的完美,依照儒家观点,必须具有仁、义、智、勇、礼、乐等条件。现在由于钱可使丑变成美,使卑贱变成高贵,使罪过变成正义,因而完人的条件,亦“唯孔方而已”,钱成了左右人格的动力。其三,俗话说: “朝中无人莫做官”,但时至西晋,朝中有人而无钱也仍然做不到官。“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即使此人才貌超群,空手摇臂,无钱送礼,也仍然做不到官。但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权势,做上高官。可见钱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了。这些论述对金钱的神力是何等大胆的揭发,又是何等犀利的解剖!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与此同时,作者还对世人追逐金钱的丑态作了形象的描绘。一些清高的读书人听儒者讲学或玄学清谈,都深感无味,昏昏欲睡,而“见我家兄”则“莫不惊视”,精神振奋: 唯一能刺激他们神经的只有一个“钱”字。至于那些当朝权贵更是嗜钱如命,“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执”和“抱”,活画出这伙钱癖的丑恶嘴脸。西方谚语说: “金钱无臭味。”他们对钱也是“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只要是钱,就如蝇逐臭,唯钱是求。文章结尾作者通过钱神的自白,揭示钱之为神,“处处皆有”;爱钱之癖,古已有之。回应前文,收束全篇。

《钱神论》除开头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的对话运用散体,句式长短参差不齐,而后则以简短的四字句为主,在工整的四字句中,亦间杂以三、六、九字句,句式排比整齐而又有变化,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文中用韵,也形式多变,或两句一押韵,如“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或四句一换韵,如“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读来韵律和谐,铿锵有力。

这篇文章问世后,“疾时者共传其文”;“孔方兄”的称号更是不胫而走,流播后世。明人袁宏道《读〈钱神论〉》诗云: “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亦古;古时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胜阿父。”清人叶承宗更“敷衍《钱神论》”而作杂剧《孔方兄》针砭时弊。这些拟作皆缘于鲁褒的《钱神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字数:5456
丰家骅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古诗文《钱神论》原文|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钱神论

 

[晋] 鲁 褒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11),臣仆者穷竭而不足(12)。《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13)。”
 钱之为言泉也(14),无远不往,无幽不至(15)。京邑衣冠(16),疲劳讲肄(17),厌闻清谈(18),对之睡寐(19),见我家兄(20),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 昔吕公欣悦于空版(21),汉祖克之于赢二(22),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23)。官尊名显(24),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25),排金门而入紫闼(26)。危可使安,死可使活(27),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28),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29)
 洛中朱衣,当途之士(30),爱我家兄,皆无已已(31)。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32),不论年纪(33)。宾客辐辏(34),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暗使(35)”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故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仕无中人,不如归田(36)。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
 
 〔注释〕
 ①本篇选自《晋书·鲁褒传》。②体,形状。这二句是说钱的形状,有天地的形象。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处在天的当中。古代铜钱,外圆,正中有个方孔。所以说钱“有乾坤之象”。③则,效法、以……为榜样。④积,堆积。川,河流。⑤动静、行藏,都是指钱的流通和积累。时、节,都是指一定的时机。⑥市井,市场。便易,交易。耗,消耗。折(she蛇),损。⑦像“道”这样无穷无尽。匮,尽。⑧这句是说被世人看作神,视如宝。⑨孔方,古钱中央有一方孔,这里讽刺性地把它作为钱的字。⑩难发之口,指沉默寡言。(11)丰衍,指财产满溢。(12)竭,尽。(13)这二句见《诗经·小雅·正月》。是说富人过得很舒服,贫困者孤独无助。哿(ke可),可。茕(qiong穷)独,孤独。(14)泉,古代钱币也叫泉,取其像水泉一样流通之意。(15)幽,幽深偏僻的地方。(16)京邑,京城、首都。衣冠,有官职地位的人。(17)疲劳讲肄,在学校中学习感到疲劳。讲肄,讲学之处。(18)清谈,流行于当时的一种专门探讨玄理的谈论。(19)这句说一对着讲肄或清谈就会打瞌睡。(20)家兄,亲哥哥。这里是指钱。称钱为家兄,表示特别亲昵的意思。(21)吕公,汉高祖刘邦的岳父。版,古代书写用的木片,这里指拜帖。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亲密,迁居沛,沛县属吏和土豪都送钱拉拢他。萧何当时为县功曹,代收礼,规定送钱不满千的坐堂下。刘邦当时是亭长,一钱不持,却在拜帖上写“贺钱万”。吕公很赞赏他的气概,就亲自到门口迎接他,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他。空版,指空写着万钱,实际上却一无所有的拜帖。(22)汉祖,汉高祖刘邦。克,胜。这里指超过别人。赢二,多二。据说刘邦在秦朝时,一次因徭役去秦都城咸阳,同僚都用大钱三枚送行,唯有萧何送了五枚,后刘邦建立汉朝,大封功臣,加封萧何二千户以作酬报。(23)文君,卓文君,汉代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相如,司马相如,汉武帝时著名文学家,卓文君寡居在家,看上了来作客的司马相如,私奔结为夫妻。相如家里很穷,两人只得卖酒为生,后来卓王孙送了一百万钱给他们,因此成为富人。盖,车上的盖伞。高盖,指高大的车。犊鼻,即犊鼻裈,当时穷人穿的一种裤子。(24)尊,尊贵。显,显扬。(25)势,旺盛。这里指势焰。(26)排,推开。金门,汉宫有金马门,这里泛指宫门。紫闼(ta踏),漆成紫色的宫中小门。(27)死可使活,钱能使犯了死罪的人不死。(28)幽滞,指贫困不得意。拔,提拔。(29)令问,好名声。问,通“闻”。发,显扬的意思。(30)洛,洛阳,当时首都。朱衣,古代贵官穿的红色官服。当途,占据重要地位。(31)已已,止。叠用两已字,是加强语气。(32)优劣,指钱质地的好坏。(33)年纪,指钱的新旧。(34)辐,车轮上的直木,辐辏(cou凑),车辐聚集于车轴。(35)可暗使,原作“可使鬼”,据《艺文类聚》改。这句是说,钱没有耳朵,但是可以暗中驱使它去干任何事情。(36)中人,接近皇帝的有权势的臣子。田,田园,代指家乡。
 
 〔分析〕
 西晋是一个极端腐朽的社会。爱钱成了统治集团人物的癖好。《晋书·刘毅传》载:晋武帝问刘毅:我像汉代哪个皇帝?刘毅回答说:你像卖官敛钱的桓、灵二帝。武帝不服。刘毅说:桓、灵二帝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有权势的贵族。据《晋律》载:晋代自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罪。犯了死罪,只需二斤黄金便可免罪。因此,当时贵族对钱财极端爱好。他们极端利己贪欲。钱,成了他们实现利己欲望的神。
 鲁褒“伤时之贪鄙”,便隐姓埋名,写了此文以讥刺当时的社会现实。全文大致可分三段:
 第一段着重写钱的形体、含义及功能。先秦时期,钱币的形态和质料,是不统一而多样的。秦代开始,统一以金属铸制钱币,其形为扁状,外圆,当中有一方孔,故后人称之为“孔方兄”。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故钱币的外圆内方,是天地乾坤的象征。不仅如此,而且它还象征着长寿和天道,它任凭市场交换而不见耗折,其寿特长,流通永远不见尽,犹如天道运行不止。钱的象征意义如此之大,而更重要的还是它所具有的功能。它没有翅膀没有脚,却能飞行天下,有了它则既富且贵,还能奴役他人;失去它则既贫且贱,还得被人奴役。办事时任你脸面如何严厉,态度强硬,只要钱一出现,便一切都缓和下来。可见钱的功能之大。
 第二段重点写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周礼·地官》:“泉府上士四人。”唐·贾公彦疏云:“泉与钱,古今异名。”因钱币流通如泉,故亦名泉。钱如泉流,“无远不往,无幽不至。”当时把清谈当做贵族的精神支柱,把读书当做是人们致富致贵之路。然而清谈、读书之人,一见金钱便都趋之若鹜,去追求金钱了。无论贵贱,都见钱眼开。《史记·高祖本纪》载:萧何代吕公收受贺礼时规定:贺礼不满一千钱者,坐在堂下。刘邦在礼版上写上“贺钱一万”,并无实钱。吕公一见礼版便惊喜出来迎接。同书《萧相国世家》载:刘邦外出,沛县县吏各赠三百钱,唯萧何赠五百钱,因而刘邦与萧何便特别亲密。这里,钱成了万能之神了,成了人际关系亲疏的衡量尺度。
 末段写“凡今之人,惟钱而已。”一切德行、权势、安危、死活、贵贱、恩怨,有了钱都能解决。
 本文通篇慨叹钱之神威,把金钱的消极的一面,致人腐败堕落的一面写得淋漓痛快,入木三分。此文为作者针对时弊而发,故不可能全面论述钱币的职能。在语言形式上,这是一篇早期的骈体文,以四字句为主,间有六字、三字句,语言流畅、用典甚少,没有南朝骈文语言空泛,典故堆砌的陋习。但在结构条理方面稍欠清晰,某些内容有重复现象。虽如此,也只是白璧微瑕,仍不失为骈文中之佳作。
钱神论

钱神论

辞赋名篇。西晋鲁褒作。《晋书》、《艺文类聚》见载,各有删节,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拼合收录。晋惠帝以后,纲纪大坏,以贫素自立的鲁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赋文假设主客对答,年轻富有的司空公子见年老贫穷的綦母先生欲以《诗》《书》求富贵,拍腿大笑,便以钱的无比神通教训綦母先生“何必读书然后富贵”。公子之议论构成本文的主体部分,大肆宣扬钱的作用:它能决定贫富穷达,“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它能主宰生死安危,“钱之所在”,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它能改变世俗人情,钱多处前为君长,钱少居后为臣仆;甚而“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赋文尽列金钱通神使鬼的万能作用,对当时社会拜金的腐败现实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作者以高度的概括力、深邃的洞察力以及生动幽默的笔触,产生了讽刺辛辣有力的艺术效果,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愤世疾俗之情。本文影响巨大而深远,不仅“疾世者共传其文”(《晋书·鲁褒传》),引起时人共鸣,而且后世传诵仿效不绝,南朝梁代萧综作有《钱愚论》、清戴名世作有《钱神问对》等。袁宏道《读〈钱神论〉》曰:“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益古。古时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胜阿父。”即在1700年后的今天,仍不失讽刺价值。本文语言谐谑,风格滑稽,颇似《庄子》笔法,可谓千古奇文。

☚ 鸳鸯赋   射雉赋 ☛

钱神论

晋惠帝时鲁褒所著。《晋书·鲁褒传》:“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该书以讽刺的口吻,描写了钱的作用。“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有钱可使鬼”,“死生无命,富贵在钱”。揭露了私有制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质,批评并嘲弄了以金钱万能为核心的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路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钱),皆无己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载《全晋文》卷123,《晋书》卷94《鲁褒传》。

钱神论

238 钱神论

中国魏晋时抨击货币权力和货币拜物教现象的文章。有两篇。一篇是魏晋之际成公绥作,已佚, 篇载《全晋文》卷59。一篇是西晋鲁褒作,从内容上发挥了成公绥之作,载《全晋文》卷113。通常所说的《钱神论》指后者。该文对货币权力作了揭露和嘲讽。如说:“钱之所至,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死生无命,富贵在钱”等。它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说明金钱崇拜意识已渗透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食货志   通典 ☛

钱神论

179 钱神论

西晋嫉世愤俗著作。鲁褒著。本文乃作者见当时“纲纪大坏”,“伤时之贪鄙”而著。其内容揭露、讽刺和抨击了门阀士族以钱为本,颠倒是非善恶的社会伦理腐败、道德沦丧现象。首先,本文称钱外圆内方,“为世神宝”;其次,指出“钱之所祐,吉无不利”,“官尊名显,皆钱所致”,“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最后,钱对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教,指出“钱能转祸为福,因败而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本文载清严可均辑《全晋文》。一说魏晋之际成公绥也著有《钱神论》,已佚。

☚ 性理大全   白黑论 ☛
钱神论

钱神论

西晋时期反映货币拜物教现象的作品。西晋鲁褒著。鲁褒(生卒年不详),河南南阳人。约在西晋元康年间(291—299)作该文。原文已亡佚,在《艺文类聚》和《晋书》本传中各保留了一部分。在鲁褒之前,成公绥(231—273)曾著有《钱神论》,现仅在《太平御览》中存有片断残文,内容甚至许多文句都和鲁褒之文差不多。因此,可以说鲁褒之文是对成公绥之作的发挥。
《钱神论》的基本内容是讽刺日益增大的货币权力和存在于整个社会的货币拜物教现象。通过文中有财有势的司空公子用钱能通神的大段议论来教训老而穷的儒生綦母先生,反映货币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认为货币的产生在舜之后,由“上智先觉”者创造的,钱币外圆内方的造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称货币是“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戏称钱为“孔方兄”即由此发端)。揭露了货币权力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表现和人们对货币的崇拜,说:“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忿争辩讼,非钱不胜”、“怨仇嫌恨,非钱不解”;甚至“有钱可使鬼”,并把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改为“死生无命,富贵在钱”。帝王、贵族、达官、名士无不是爱钱如命的拜金狂,无不把货币视作“神物”、“神宝”。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发出了怨恨和激愤的指责:一个人如果无钱,即使“才如颜子(颜回),容如子张(孔丘弟子颛孙师),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今之成人者何必然?惟孔方而已!”无论有怎样的智勇、才艺、道德文章都敌不过货币的神力。
由于对钱能通神的社会现象愤恨不已,文章因而难免对货币权力在当时的作用有所夸大。在鲁褒之后,类似性质的文章还有出现。及至明清之际的李世熊编《钱神志》,把历代正史、百家诸子、旁及稗官野乘、仙佛鬼神的著述中有关金银钱币的故事汇集于一书。
清严可均将《艺文类聚》和《晋书》本传中的《钱神论》合抄,融为一篇,编入《全晋文》卷一百十三。

☚ 汉书·食货志   富国策 ☛

钱神论

晋鲁褒著。讥讽金钱万能、钱财是欲望和自利的神;抨击晋代门阀士族阶级的极欲利己和纵欲享乐主义;揭露金钱在私有制社会中对人的地位、生死的主宰地位。是早于莎士比亚1000多年的对金钱万能的描述和嘲弄。


钱神论

见“伦理学”中的“钱神论”。

钱神论

中国东晋人鲁褒写的反映当时货币拜物教思想的刺世文章。《钱神论》 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方面。先是叙述了钱的起源及钱的特点: “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圆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 接着叙述了钱的作用。钱是宝贵的象征,钱的作用如神,钱的能量如鬼,有钱则宝贵,无钱则贫穷,人情冷暖,地位之尊卑,均在钱之有无多少。“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谚云:‘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 ‘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 这些描述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足见钱的作用是巨大无比、神秘莫测的。它可以改变人的地位,决定人的生死,支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文章最后叙述了钱的力量: “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知?钱能转祸为福,因败而成,危者转安,死者得生。惟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 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钱成了超自然的神灵,万物的主宰。其威力之大,超过于天。人的生死贵贱,智愚勇怯,均操之于钱。欲出人头地,唯钱耳。从《钱神论》 的内容看,它是一篇讽时刺世的戏谑文字,谈不上什么货币思想或理论,但也不是纯粹的游戏之作,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货币拜物教现象。

钱神论

钱神论

中国古代描绘和讽刺钱能通神的社会现象的著作。为东晋鲁褒所著,着重抨击货币拜物教现象,对货币的权力作了揭露和嘲讽。内容大体包括钱的起源及特点、钱的作用、钱的力量三个方面。认为钱的作用是巨大无比、神秘莫测的,它可以改变人的地位,决定人的生死,支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他还认为钱是超自然的神灵,万物的主宰。在鲁褒之前,魏晋之际的成公绥(公元231年~273年)也写过一篇《钱神论》。从内容看,鲁褒的《钱神论》是对成公绥之作的发挥。鲁褒《钱神论》的出现,说明金钱崇拜意识已渗透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钱谱   钞币论 ☛

钱神论

《钱神论》theory of money worship

中国东晋人鲁褒写的反映当时货币拜物教思想的刺世文章。《钱神论》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方面。先是叙述了钱的起源及钱的特点:“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圆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接着叙述了钱的作用。钱是宝贵的象征,钱的作用如神,钱的能量如鬼,有钱则宝贵,无钱则贫穷,人情冷暖,地位之尊卑,均在钱之有无多少。“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谚云:‘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这些描述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足见钱的作用是巨大无比、神秘莫测的。它可以改变人的地位,决定人的生死,支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文章最后叙述了钱的力量:“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知?钱能转祸为福,因败而成,危者转安,死者得生。惟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钱成了超自然的神灵,万物的主宰。其威力之大,超过于天。人的生死贵贱,智愚勇怯,均操之于钱。欲出人头地,唯钱耳。从《钱神论》的内容看,它是一篇讽时刺世的戏谑文字,谈不上什么货币思想或理论,但也不是纯粹的游戏之作,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货币拜物教现象。

☚ 中国古代货币拜物教   交子利害论 ☛
钱神论

《钱神论》

魏晋时抨击货币权力和货币拜物教现象的文章。有两篇。一是魏晋之际成公绥作,残篇载《全晋文》卷五九一。一是西晋鲁褒作,载《全晋文》卷一一三。通常所说的《钱神论》指后者。《钱神论》说钱“内方象地,外员(圆)象天”,对方孔钱作了象征天圆地方的解释。又说钱“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为“孔方兄”一词的起源。文中对钱能通神现象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如“钱之所在,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 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 洛阳伽蓝记   山居赋 ☛
钱神论

钱神论

中国古代货币拜物教思想,是西晋时期隐士鲁褒为讥讽时弊而作。《钱神论》在讥讽时弊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货币在指导消费和社会生活中的万能作用。反映了西晋时期我国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他所表现的主要消费思想是,认为货币能决定人的贫富,决定人的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在作者看来,由于货币可以购买各类消费品,是人们生活的有利保证,因此货币就决定了人的命运。“得之则富强,失之则贫弱”,只要有钱,贵可使贱,贱可使贵。他甚至认为,钱有决定生杀予夺,化险为夷的传神之功。“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无所不能,无所不成。

☚ 曹魏屯田分成制   社仓 ☛
钱神论

《钱神论》

西晋鲁褒所著反映社会生活中货币拜物教现象的文章。《晋书》、《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中各有摘录,有出入。清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全晋文》卷一一三加以汇编,现引多出自此处。《钱神论》通篇以二人出场,一为有财有势的司空公子,一为老而贫困的儒生綦毋,著者借司空之口,以钱能通神的大段议论来教训“既不知古,又不知今”的綦毋先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货币权力和货币拜物教现象予以揭露和鞭挞。文中描绘钱的威力说:“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遒,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日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 ……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 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令问笑谈,非钱不发……谚云:‘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 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 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 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 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 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货币拜物教的出现依赖于商品形态一定程度的发展,《钱神论》是西汉以后商品经济发展所形成的货币拜物教在人们思想中的典型反映,是古代货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我国古代货币经济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人们在很早就对货币权力发出惊叹和赞赏。西汉司马迁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史记·货殖列传》),较深刻地指出了社会生活中的货币拜物教现象。西晋司马氏政权政治黑暗,风俗败坏,豪门奢靡成风,金钱崇拜意识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鲁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写出了《钱神论》。《钱神论》对后世产生一定的影响,最早见于鲁文中的“孔方兄”一词,后被人们经常引用,成为“钱”的同义语。南朝王综曾仿《钱神论》作《钱愚论》; 唐初张说作《钱本草》亦参考鲁文。鲁褒《钱神论》比西方对货币权力的描述 (如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中对黄金权力的描述) 早1000多年,故具有重要地位。在鲁文前约100年,魏晋之际的成公绥 (231—273) 也曾写有 《钱神论》的文章,其文略说:“路中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唯钱是求。朱衣素带,当涂之士,爱我家兄,皆无能己。执我之手,托分终始。不计优劣,不论能否,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言:‘钱无耳,何可暗使’,岂虚也哉!”(《全晋文》卷五十九) 成文文字简单,基本内容已为鲁文所包括。从时间顺序和内容来看,鲁文应该是成文的进一步发挥。但成文的影响显然远较鲁文为小。

☚ 傅子·平赋役   齐民要术 ☛
000103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