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钦廉上思起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钦廉上思起义

戊申马笃山之役。史称钦州马笃山起义。光绪三十四年二月(1908年3月)法国殖民当局应清廷的请求驱逐孙中山出越南境。孙离河内时,将指挥粤、桂、滇三省军事重任交给黄兴,并指示黄兴再入钦廉。黄以华侨中革命分子为主力的短枪队二百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从安南边界进行钦州,败清军于小峰地区。又战于马笃山,清统帅郭人漳部三营全溃。革命军采取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继续转战于钦廉三州和广西一带,革命军发展到六百多人,坚持四十多天,大小数十战,屡获胜利,黄兴威名大震。终因未发动群众做后盾,无根据地为依托,后援无继而失败。

钦廉上思起义

史称“钦州马笃山起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法国殖民当局应清廷的请求驱逐孙中山出越南境。孙离河内时,将指挥粤、桂、滇三省军事重任交给黄兴,黄以华侨中革命分子为主力的短枪队200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从越南边界进攻钦州,败清军于小峰地区。又战于马笃山,清统帅郭人漳部三营全溃。革命军继续转战于钦廉三州和广西一带,发展到600多人,坚持40多天,屡获胜利。但终因未发动群众做后盾,无根据地为依托,后援无继而失败。

钦廉上思起义

孙中山领导的壮族地区武装起义。亦称“戊申马笃山之役”。光绪三十四年(1908,岁次戊申),夏历二月二十五日,孙中山派黄兴率领壮、汉等族武装志士200余人攻占钦州(今广西钦州),二十七、二十八日,在小峰歼清军一个营;二十九日,又破清军两个营于大桥;三月初二,在马笃山击溃清军三个营,缴获步枪300余支;又在壮族村寨那楼、大菉等处夜袭清军。转战钦、廉(今广西合浦)、上思(今广西上思)等地,坚持斗争达40余日,历经大小数十次战役,屡获胜,威名大振。后因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钦廉上思起义

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清末同盟会领导的反清起义。镇南关起义失败后,黄兴奉孙中山指示,在越南组织华侨中革命党人二百余人,购置武器,称“中华国民军南军”,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年)二月二十五日(1908年3月27日)开入钦州起义。二十七日进至小峰,击溃堵击之清军六百余人。三月初二日(4月2日)革命军占领马笃山,击溃来攻之三营清军,后又击溃清军郭人漳部数千人。革命军在钦、廉、上思地区转战四十余日,终因弹尽援绝,黄兴带少数人退回越南,余部退入十万大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