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贝歇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贝歇尔1891—1958Johannes Robert Becher

德国诗人。在思想上,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反叛者,后成为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的革命者。创作上,原系表现主义诗人,后成为反映时代问题并自觉继承古典诗歌传统的革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搏斗着的人》、《没落与胜利》等。还写过长、短篇小说和剧本。20世纪50年代,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有《保卫诗歌》、《诗的信仰》、《诗的力量》、《诗的原则》等理论著作。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

贝歇尔

贝歇尔1891—1958Becher

德国诗人、小说家。出生于慕尼黑一个官员家庭。中学毕业后在慕尼黑和耶拿大学学习医学、哲学和日耳曼学,并开始文学创作。他早年参加表现主义文学运动,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诗歌,重要诗集有《崩溃和胜利》、《致欧洲》、《友爱》和《反当代之歌》等。这些诗歌表现了现存社会的崩溃和将在崩溃中诞生的胜利,反对德国军国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艺术形式新颖怪诞,语言激昂短促,富有象征和幻想。后来,他参加了斯巴达克同盟和德国共产党,诗歌风格有了很大变化,1924年发表长诗《在列宁的灵柩旁》,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深切悼念心情。诗集《王冠上的尸体》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这部作品的锋芒直接指向以兴登堡总统为首的反动军国主义集团,揭露了新战争的威胁,具有政论的尖锐风格。20年代后期,他参加和领导了革命文学运动,任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盟主席,并多次去苏联访问。他的诗歌风格也日趋成熟,诗集《饥饿的城市》、《灰色的队伍》和《走在队伍中的人》是这时最好的作品。1935年他流亡到莫斯科,任《国际文学》(德文版)主编。这个时期他发表的主要诗集有《幸福寻找者和七大牵累》、《十四行诗集》和《再生》,其中部分诗篇表达了对祖国的怀念和眷恋,诗句格律严谨,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战后他任民主德国文化部长,除发表诗集《还乡集》、《德国十四行诗集》等外,还出版了诗论《保卫诗歌》、《诗的信仰》、《诗的力量》和《诗的原则》,全面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念。贝歇尔还写有多种小说,其中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告别》最为著名。这部作品写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展现了20世纪初叶德国社会生活的画面。

☚ 德布林   布莱希特 ☛
000008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