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泉貨六品”、省稱“六泉”。指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實行“五物”(金、銀、龜、貝、銅)、“六名”(金貨、銀貨、龜貨、貝貨、布貨、錢貨)、“二十八品”之“寳貨制”中六種方孔圓錢。因寳貨制中方孔圓錢謂之“錢貨”,且大小有六等,故稱。六品自小至大錢文依次爲:“小泉(錢)直一”、“幺泉(錢)一十”、“幼泉(錢)二十”、“中泉(錢)三十”、“壯泉(錢)四十”、“大泉(錢)五十”。錢文‘直一’,指“當一枚行用”,“一十”,指當“小泉直一”十枚,餘類推。除“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因此前已鑄行而存世尚豐外,其餘四種均屬稀品,尤以“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兩種最罕。《漢書·食貨志下》:“[王莽]小錢徑六分,重一銖,文曰‘小錢直一’。次七分,三銖,曰‘幺錢一十’。次八分,五銖,曰‘幼錢二十’。次九分,七銖,曰‘中錢三十’。次一寸,九銖,曰‘壯錢四十’。因前‘大錢五十’,是爲錢貨六品,直各如其文。”顔師古注:“幺,小也,音一堯反。”參見本類“大泉五十”、“小泉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