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业集约经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集约经营

在农业生产发展史上,对土地的利用,有两种经营方式,即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
粗放经营,是指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依靠扩大农业用地面积,浅耕粗作,广种薄收以取得农产品的经营方式。在这种经营方式下,物质资料的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不占重要的地位,主要靠简单的工具和原始的自然力来从事农业生产。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农业用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取先进技术,精耕细作,提高土地生产率以取得更多农产品的经营方式。“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60页)农业集约经营有以活劳动的集中投放为主的,称之为劳动集约型或劳动密集型的集约经营; 有以生产资料的集中投放为主的,称之为资金集约型或资金密集型。反映农业集约经营的指标有: 单位面积上摊得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劳动时间以及资金占用额等; 反映农业集约经营经济效益的指标有: 单位面积、单位劳动时间、单位资金的产量、产质、净产值等。
集约经营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自有农业以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和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时期,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程度和模式有很大不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十分宽裕,而其他生产资料则十分不足,所以一般而言,农业的经营方式也主要是粗放经营。到资本主义社会,随着人口大量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可垦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加之其他生产资料的供应日益丰富,提高农业集约经营的水平便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首先是西欧各国加快了农业集约化的进程,其后,新开发的北美大陆也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进入20世纪后,集约经营已成为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主要路线。由于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是与农业的技术进步同步实现的,所以不仅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集约经营的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快的增长。
中国大部分农业地区,在封建社会的中期以后就已经出现了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所以农业集约经营有更悠久的历史。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农业集约经营逐渐转向在土地上增加化肥、农药、农业机械、优良品种等生产资料上的投放。但至20世纪70年代末,活劳动的密集投放,仍然是中国农业集约经营的特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活跃农村经济和鼓励农民致富的政策,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逐渐得以解决,农民的投资力量逐渐得以增强,农业集约经营发展进程加快,由劳动集约型向资金集约型的转化更为明显。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国民经济落后的情况难于迅速得到根本改变,农业集约经营仍需重视活劳动的投放,并且重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把体力劳动的集约型的农业转变为知识集约型的农业。提高农业集约经营水平的目的在于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推动农业集约经营的顺利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研究对土地增加投资的最适量和投资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农业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的关系 粗放经营是一种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分散地投放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更多地依靠自然力来增加农业生产。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在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资料比较短缺的条件下,粗放经营比集约经营可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它可以更多地发挥自然力在增加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粗放经营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和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农业生产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一些新开垦的地区,在一定时期实行粗放经营仍有积极意义。

☚ 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粗放经营的对称。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行精耕细作,通过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来生产更多农产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1)对一定面积的土地,主要靠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以取得更多农产品的叫做劳动集约型。(2)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以创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叫资金集约型。现代农业的集约经营主要表现为资金集约经营。湖南的农业从总体上看,还是属于粗放经营。但是,经过40多年的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业已向集约经营方向转变,具有一些集约经营的因素。例如,杂交水稻的推广普及,播种面积达2600多公顷,占水稻面积的65%; 粮棉油桔茶烟等农作物的规范化栽培耕地面积达2300多万公顷; 中低产田改良、测土配方配肥、生物调控、病虫害防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优质稻发展到66.7万公顷; 在棉油麻、果烟杂、畜禽渔等生产领域,已形成10个优质农产品开发系列,使优质农产品综合指数提高到52%。到1995年,已建立科技生产联合体2100个,科技企业集团40个。

☚ 农业粗放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 ☛

农业集约经营Agricultural Intensive Management

“农业粗放经营”的对称。把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投入到较少的土地上,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通常在采用新技术措施下实行。由农业粗放经营向农业集约经营转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由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的特点等决定的。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和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的影响。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粗放经营”的对称。在一定面积的农业用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精耕细作,提高土地生产率,以取得更多农产品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分为两种类型,侧重于追加物化劳动投入的称资金集约型,侧重于追加活劳动投入的称劳动集约型。农业生产朝集约化方向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面积有限,通过扩大农业用地来增加农产品终归要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土地又具有特殊优点,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土地的肥力可以不断增进,土地生产率能不断提高。同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集约经营提供了不断增加的资金和物质手段,使提高集约化水平有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农业集约经营的目的,包括互相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 (1) 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 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一是追加投资向农业输入更多的物质资料; 二是追加活劳动,实行精耕细作; 三是采用先进适宜技术。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特林奥多尔·布林克曼在1914年所著《农业经营经济学》 中,定义集约度为衡量农业集约经营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 农业粗放经营   农业再生产 ☛
000048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