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业运输机械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业运输机械化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ransport

在农业生产、建设和农村商品流通中,应用各种机电动力及设备运输各种物料的过程。
农业运输是农业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是各项作业的连接环节,也是城乡物资交流的纽带。农业运输可分为航空运输、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三类,以陆路运输应用最广;在中国南方河、湖水网地区,水路运输在农业运输中占有较大比重;航空运输仅用于远距离运送抗灾用农药、器材,以及时间性强的种子、秧苗等。农业运输根据运输范围又可分为田间运输、乡间运输和城乡运输(亦称农业外部运输)三种。田间运输量最大,运距短;城乡运输的运距长,周转量(吨千米)大。
发展简史 人类最原始的运输方式是手提、头顶、肩挑、背扛。人类早期发明的运输工具,一种是独木舟,用于水上运输。独木舟的发明,为改变人类历史上原始的运输方式奠定了基础,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另一种运输工具是橇。相传车是从橇发展而成的。畜力车的出现是随着人类对野兽的驯化而出现的运输工具。牛车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马车的历史有4000多年。畜力车使人从繁重的推挽车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车的驾驶者。畜力车比人力车载重大、速度快、行程远,曾对人类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据传在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至商代已有装置轮辐的车轮和车厢的马车。畜力车普遍用于农业大约在东汉初期。京兆尹颜斐组织农民伐木取材,传授制作大车的技术,发展农业运输工具。东汉末和三国时期出现的独轮车是一种经济适用的运输工具,特别适用于羊肠小道和便道。公元1313年,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中绘制了当时的农用车、船图形。
19世纪初,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船舶、火车诞生,从此开始了以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运输的时代。19世纪后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拖拉机相继制成。1875年奥地利人马尔库斯(S.Marcus)制成一台装有二冲程汽油机的汽车。1885年德国人本茨(C.Benz)制成一辆装有汽油机的三轮机动车。不久汽车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也进入了农业外部运输。1892年美国人弗罗希利奇(J.Florehlich)制成装汽油机的农用拖拉机。20世纪30年代初,低压充气轮胎代替了拖拉机的铁轮,使轮式拖拉机更适于运输作业。
农业运输机械化是伴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并与交通运输发展相关。美国农业运输机械化开始最早。1910年,美国农场有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1 000台,主要用作公路交通运输的汽车5万辆,930年有拖拉机92万台,载货汽车90万辆;1940年,拖拉机与载货汽车的比例为1.5:1.这个比例一直稳定地延续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载货汽车完成的农业运输量占农业运输总量的80%以上,公路上运输农产品的车辆大都是集装箱运输汽车。
各国由于自然条件和农业经营规模不同,各种运输机械的配备比例也不同。美国、加拿大和苏联地多人少,农业经营规模大、运距长,农业运输中汽车配备比例相对较大。苏联自1953年至70年代末,农场(庄)中拖拉机与载货汽车的比例为1.7~1.8:1。欧洲一些国家农业经营相对较小,农业运输机械中所用汽车比例较小。
中国农业运输在1949年以前,北方地区主要使用铁木结构车轮的人畜力车;南方水网地区主要使用人力木船和风帆船。50年代发展成为手推胶轮车和畜力胶轮大车,使运输效率成倍提高。
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批量生产轮式拖拉机。拖拉机在农村使用渐广,牵引农用挂车进行运输是其主要作业项目之一。机械工业部门相应安排了载重量1~7吨的农用挂车生产。1986年全国生产农用挂车工厂有250多家,其年产量为33万辆。1988年底,大中型挂车保有量76.28万辆,小型挂车保有量496.28万辆。1958年交通部门研制成钢丝网水泥农船,以代替木制农船并开始推广。水泥农船抗腐蚀性好,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1972~1973年,浙江和江苏两省研制成功3.6~8.8千瓦农船挂桨,以柴油机为动力,挂在船尾推动农船前进。以后在南方水网地区普遍推广。1986年底全国船用挂机挂桨的保有量约50万台;1988年底各种机动运输船保有量31.89万艘,载重量517.29万吨。
1979年以来,各地涌现出许多运输专业户与运输联合体,对机动运输工具需求急剧增加。机械工业部门除继续向农村提供小型拖拉机和农用挂车外,还大力生产载货汽车和农用运输车供应农村。农用运输车是根据中国城乡运输特点新发展的小型机动车辆,有三轮和四轮两种。其型式与交通运输用的正三轮摩托车和轻型汽车相似,以柴油机为动力,车速较低,结构略简单,价格较便宜,适应农村使用条件和购买力。它主要用于道路运输。自1985年起产量迅速增加,至1987年底农用三轮车保有量约15万辆,四轮农用运输车1988年保有量16.57万辆。与此同时,农村载货汽车保有量也迅速增加,1988年达58.46万辆,但总的农业运输机械化水平还是低的,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国营农场和城市郊区使用机动车辆较多。一般农村机动运输车辆还很少,田间运输主要靠人畜力车,少部分用拖拉机牵引农用挂车运输,运距一般在5千米以下。南方水田地区和山区,肩扛运输仍然存在。农村短途运输以拖拉机为主,人畜力车为辅,运距一般6~10千米。汽车主要用于农村外部运输。按1986年农用载货汽车保有量计算,每10万农村人口只有5.8辆,每万亩耕地有3.8辆,每个乡9.3辆,每个县233辆,远不适应农业发展需要。
1985年,中国共有公路93万千米,其中农村公路达62万多千米,还有内河通航里程10万千米。农村公路中90%是4级路和等外路,路况差,不少公路晴通雨阻,2、3级公路大部分为混合通行,很难提高通过能力。
机械类型 主要有机动运输车辆、农船和架空索道。常用的机动运输车辆有通用型和专用型之分。通用型车辆适应性广、利用率高。但对某些农业物料装载不便,运输效率低。专用型车辆用于专项运输作业时效率高,一般除用于运输作业外,还兼有其它功能,但适应性差,利用率低。有的还需与其他机械配套使用,才能发挥其效率。此外,还有用于山区坡地运输的单轨运输车等。
通用型机动运输车 有拖拉机牵引的农用挂车、农用运输车和农用载货汽车。农用挂车主要用于田间和农村短途运输,适应性广、价格低。其主要结构特点是,一般用宽断面低压轮胎,有的无弹性悬架、制动性能差,田间用的半挂车较多。西欧的农业运输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田间运输。采用四轮驱动,田间通过性和爬坡性能好,适当更换工作部件和车厢可进行捡拾、撒肥等作业,农忙时可以代替拖拉机进行田间运输作业,载重量多数为1.5~2.5吨。其性能在不断发展中,最高车速从25千米/小时提高到40千米/小时,发动机功率也从14.7千瓦左右发展到29千瓦左右,从无弹性悬架发展到有弹性悬架。它的运输性能和价格均优于拖拉机配挂车,因此有一定的活力。农用载货汽车主要用于道路运输,也可以下地。一般四轮驱动,变速档位多。有的带动力和液压输出装置,可以发展变型车。其性能和结构均优于普通载货汽车,价格也高。
专用型机动运输车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撒肥车 有撒厩肥和厩液的两种。厩肥撒播车由拖拉机牵引,用于耕地前撒基肥。小型的载重2吨左右。大型厩肥撒播车载重8~10吨,用动力输出轴传动,带动车厢底部的链条向后输送厩肥,由车厢末端的滚筒向后抛撒,这种型式的撒播车消耗功率低、抛撒均匀,工效很高,只是行驶和装车时间长。因此,要用装载机装车才能发挥其效能。厩液罐车用来向田间撒厩液或单纯运输,有拖拉机牵引或农用汽车专用型的。大型先进的厩液罐车装有高效的真空泵—空压机组,可将池内厩液搅动后吸入罐内。罐的后端装有喷头,用压缩空气可在20米内喷撒厩液。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小型人粪尿车,是在拖拉机排气管上装闸门,利用排气管中的高速气流,通过管道抽吸,使罐内气压降低后吸肥。
加种车 用于在田间为大型播种机添加种子,可提高播种机工作效率约20%。加种车一般是农用汽车改装的变型车,带有种子箱和加种用螺旋输送器,有的还装有带计量装置的农药箱。中国于80年代初研制了装在12吨后向自卸挂车的加种装置。用液压马达驱动的螺旋输送器,固定在车厢后部向播种机加种,不用时可以卸掉。
运粮车 用于在田间从联合收割机接运粮食送到场、库,或作为粮食周转用。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单位时间运输能力应为单位时间的收获量的1.5~2倍,才能使联合收割机不间断的正常作业。拖拉机牵引的运粮车型式较多,大型的用方锥形车厢,下部小,可开口卸粮,或用螺旋输送器卸粮。也有用自卸挂车加高车厢板,车轮采用宽断面低压轮胎。运粮专用汽车多用于粮食周转,也适用于田间运输。
牧草收获专用车 与捡拾压捆机配套使用,70年代末以来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与圆草捆捡拾压捆机配套的圆草捆运输车,每车可运五捆直径1.5米、宽1.2米或直径1.6米、宽1.6米的草捆,载重约2~4吨,用拖拉机悬挂的装载机装卸。另一种是与方草垛捡拾压垛机配套的方草垛运输车,车为框架结构,用拖拉机的液压输出机构操纵车身倾斜,并有链条输送,可自动装卸车。车的规格与草捆大小配套,每车一捆。大草捆约6.4×2.6×3米,重约6吨。
禽畜运输车 用于运输活禽、活畜。因运输距离较长,多为专用汽车。车厢内分成不同层次和舱室,运牲畜的分为两层,上层可液压升降。有的还有饮水装置、清粪装置及简易淋水降温设备。也有用汽车半挂车改型的牲畜运输车。
放蜂专用汽车 适应田野流动放蜂需要,用于蜂箱的运输,并设养蜂人员生活间。
青饲车 与青饲收割机配套使用,拖在拖拉机牵引的青饲收割机后边,收割机把切碎的青饲抛入车中,装满后由拖拉机牵引运往畜舍或青贮窖、塔,收割机后再换另一辆青饲车。根据运距不同,一台青饲收割机要配两辆以上青饲车。有的青饲车车厢底部有链条输送,可以从后端或后端侧面卸料。有的车厢板用不同数量组成不同高度,适应容重差异较大的各种青饲。有的用自卸挂车加高车厢板改装为青饲车,但要适应调整轮距或轴距,提高稳定性。因青饲在运输中振动压紧,车厢要有较大的倾翻角度。
散装饲料车 由饲料加工厂将各种精饲料或配合饲料运往饲养场的专用汽车,车厢为方锥形,底部用螺旋输送器输出或送向高处(见散装饲料运输车)。
坡地用运输机具 山区坡地运输条件困难,一般运量不集中,适用的运输机具少。日本生产有适应缓坡无路运输的多轴运输车和山区果园用的单轨运输车,单轨车运量一般为150~200千克。架空索道适用于运量集中的场合,在林区集材使用较多。
发展趋势 在中国,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运输专业化的发展,中小型农用运输车在农用机动车辆中所占比例将逐步上升,专用运输车辆也将逐步推广使用。此外,还将进一步发展使用农用汽车、各种专用汽车、大中型汽车牵引车和半挂车车组及集装箱运输、机动农船等,不断提高载重量、车速,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效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08:39